干管束侧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2558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管束侧梁,包括换热装置和侧梁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两块侧梁装置之间,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梳板和换热管,所述若干换热管均匀设置在梳板正反面上,所述侧梁装置包括侧梁板和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分为若干小段并固定设置在侧梁板的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利用侧梁板与挡风板的配合减少空气的侧漏,C形结构贯穿整个换热管的侧边垂直方向,进一步减少空气的侧漏,增强侧梁整体稳定性的同时使换热更稳定,增加了侧梁及整台空冷管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管束侧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是涉及干管束侧梁。
技术介绍
传统的换热器侧梁是只有侧梁板,并且侧梁板为平板,在与换热装置配合时会有间隙,挡风作用差,风会从缝隙中通过,换热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换热时间长,工作时震动大,噪声大,减少了侧梁的使用寿命,消耗的能源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目前换热器侧梁透风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干管束侧梁,包括换热装置和侧梁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两块侧梁装置之间,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梳板和换热管,所述若干换热管均匀设置在梳板正反面上,所述侧梁装置包括侧梁板和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分为若干小段并固定设置在侧梁板的中间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侧梁板为C形结构,所述挡风板为矩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侧梁装置两端设置有挡板。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利用侧梁板与挡风板的配合减少空气的侧漏,C形结构贯穿整个换热管的侧边垂直方向,进一步减少空气的侧漏,增强侧梁整体稳定性的同时使换热更稳定,增加了侧梁及整台空冷管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侧梁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截面图; 图中:1、换热装置;1.1、梳板;1.2、换热管;2、侧梁装置;2.1、侧梁板;2.2、挡风板;2.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干管束侧梁,包括换热装置I和侧梁装置2,所述换热装置I设置在两块侧梁装置2之间,所述换热装置I包括梳板1.1和换热管1.2,所述若干换热管1.2均匀设置在梳板1.1正反面上,所述侧梁装置2包括侧梁板2.1和挡风板2.2,所述挡风板2.2分为若干小段并固定设置在侧梁板2.1的中间位置。 所述侧梁板2.1为C形结构,所述挡风板2.2为矩形结构。 所述侧梁装置2两端设置有挡板2.3。 在使用过程中换热装置I和侧梁装置2固定连接,挡风板2.2增加了换热装置I和侧梁装置2的连接稳定性和不透风性,换热装置I直接连接固定到挡板2.3,挡风板2.2分为多段减少了焊接时的变形量。 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利用侧梁板与挡风板的配合减少空气的侧漏,C形结构贯穿整个换热管的侧边垂直方向,进一步减少空气的侧漏,增强侧梁整体稳定性的同时使换热更稳定,增加了侧梁及整台空冷管束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入口 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管束侧梁,包括换热装置(1)和侧梁装置(2),所述换热装置(1)设置在两块侧梁装置(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1)包括梳板(1.1)和换热管(1.2),所述若干换热管(1.2)均匀设置在梳板(1.1)正反面上,所述侧梁装置(2)包括侧梁板(2.1)和挡风板(2.2),所述挡风板(2.2)分为若干小段并固定设置在侧梁板(2.1)的中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管束侧梁,包括换热装置(I)和侧梁装置(2),所述换热装置(I)设置在两块侧梁装置(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I)包括梳板(1.1)和换热管(1.2),所述若干换热管(1.2)均匀设置在梳板(1.1)正反面上,所述侧梁装置(2)包括侧梁板(2.1)和挡风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岳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中迪空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