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5889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一覆盖板、一薄基底、一第一粘着层、一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以及一第一外部组件。薄基底与覆盖板相对设置。薄基底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相对的第二面,第一面面对覆盖板,且薄基底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25毫米。第一粘着层设置在覆盖板与薄基底之间。第一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薄基底上。第一外部组件与第一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利用厚度大于或等于0.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25毫米的薄基底来使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薄基底上,使得整体的触控装置可达到薄型化与轻量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将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薄基底上的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触控感应技术迅速地发展,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电脑(tablet PC)、个人数码助理(PDA)以及笔记本计算机(laptop PC)等均有与触控功能结合的产品推出。在上述各电子产品中,主要是将原有的显示功能与触控感应功能进行整合而形成触控显示装置。依据触控显示板的结构设计上的不同,一般可区分为外挂式(out-cell)与内嵌式(in-cell/on-cell)触控显示板。其中,外挂式触控显示板是将独立的触控板与一般的显示板组合而成,而内嵌式触控显示板则是将触控感测组件直接设置在显示板中基底的内侧或外侧上。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触控板,传统的触控板一般所使用的基底厚度约为0.4毫米到0.55毫米,已逐渐无法满足市场上对于薄型化触控板的厚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利用厚度大于或等于0.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25毫米的薄基底来达到使整体触控装置薄型化与轻量化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一覆盖板、一薄基底、一第一粘着层、一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以及一第一外部组件。薄基底是与覆盖板相对设置。薄基底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相对的第二面,第一面面对覆盖板,且薄基底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25毫米。第一粘着层设置在覆盖板与薄基底之间。第一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薄基底上。第一外部组件与第一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以及至少部分的第一外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的一侧。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导电层设置在第二面的一侧。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低阻抗材料层设置在导电层上并位于导电层的周边的至少一侧。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低阻抗材料层环状配置在导电层的周边。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粘着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外部组件的厚度。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显示器设置在薄基底的第二面的一侧,其中第一外部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接端以及一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设置在薄基底的第一面上,用以与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形成电连接,且第二连接端与显示器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以及至少部分的第一外部组件是设置在第二面的一侧。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显示器设置在薄基底的第二面的一侧,其中第一外部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接端以及一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设置在薄基底的第二面上,用以与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形成电连接,且第二连接端与显示器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粘着层的厚度小于第一外部组件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薄基底包括薄玻璃基底、薄塑胶基底或薄玻璃-塑胶复合基底。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薄基底包括一显示器的基底,显示器的基底包括一彩色滤光基底、一阵列基底或一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封装盖板。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装饰层设置在覆盖板上,其中覆盖板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周围区,周围区位于透光区的至少一侧,且装饰层设置在周围区内。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承板以及一装饰层。承板设置在覆盖板上。装饰层设置在承板上,其中覆盖板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周围区,周围区位于透光区的至少一侧,且装饰层与周围区对应设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承板以及一装饰层。承板设置在覆盖板面对薄基底的一侧。装饰层设置在承板上,其中覆盖板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周围区,周围区位于透光区的至少一侧,且装饰层与周围区对应设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防护导线设置在覆盖板上。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外部组件包括一第三连接端,且第一外部组件通过第三连接端与防护导线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外部组件,且第二外部组件与防护导线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第二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覆盖板上。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外部组件包括一第四连接端,且第一外部组件通过第四连接端与第二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外部组件,且第三外部组件与第二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彼此互相电绝缘设置。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触控信号驱动电极以及至少一触控信号感测电极。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包括多条第一轴向电极以及多条第二轴向电极。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其中第二轴向电极与第一轴向电极电绝缘。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绝缘层设置在第一轴向电极与第二轴向电极之间,用以电隔离第一轴向电极与第二轴向电极。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轴向电极设置在薄基底的所述第一面上,且第二轴向电极设置在薄基底的第二面上。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至少一条第二轴向电极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各第一轴向电极的宽度。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二轴向电极对应于薄基底所覆盖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轴向电极对应于薄基底所覆盖的面积。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二轴向电极为一干扰遮蔽层。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各第一轴向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设置在两相邻的第一子电极之间,第一连接线电连接两相邻的第一子电极,各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设置在两相邻的第二子电极之间,第二连接线电连接两相邻的第二子电极。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绝缘块设置在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之间,用以电隔离第一轴向电极与第二轴向电极。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包括透明导电材料或导电网格。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外部组件包括一柔性电路板。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保护层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触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覆盖板;一薄基底,与所述覆盖板相对设置,其中所述薄基底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面对所述覆盖板,且所述薄基底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25毫米;一第一粘着层,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与所述薄基底之间;一第一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所述薄基底上;以及一第一外部组件,与所述第一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09 TW 102216935;2014.01.15 TW 103101495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覆盖板;
一薄基底,与所述覆盖板相对设置,其中所述薄基底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
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面对所述覆盖板,且所述薄基底的厚度大
于或等于0.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25毫米;
一第一粘着层,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与所述薄基底之间;
一第一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所述薄基底上;以及
一第一外部组件,与所述第一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以
及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外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导电层,设置在
所述第二面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低阻抗材料层,
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上并位于所述导电层的周边的至少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抗材料层环状配
置在所述导电层的周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着层的厚度大
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外部组件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显示器,设置在
所述薄基底的所述第二面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接
端以及一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在所述薄基底的所述第一面上,

\t用以与所述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形成电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显示
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以
及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外部组件是设置在所述第二面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显示器,设置在
所述薄基底的所述第二面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接
端以及一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在所述薄基底的所述第二面上,
用以与所述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形成电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显示
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着层的厚度
小于所述第一外部组件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基底包括薄玻璃
基底、薄塑胶基底或薄玻璃-塑胶复合基底。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基底包括一显示
器的基底,所述显示器的基底包括一彩色滤光基底、一阵列基底或一有机
发光显示器的封装盖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装饰层,设置
在所述覆盖板上,其中所述覆盖板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周围区,所述周围
区位于所述透光区的至少一侧,且所述装饰层设置在所述周围区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承板,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上;以及
一装饰层,设置在所述承板上,其中所述覆盖板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周围
区,所述周围区位于所述透光区的至少一侧,且所述装饰层与所述周
围区对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承板,设置在所述覆盖板面对所述薄基底的一侧;以及
一装饰层,设置在所述承板上,其中所述覆盖板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周围
区,所述周围区位于所述透光区的至少一侧,且所述装饰层与所述周
围区对应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防护导线,设
置在所述覆盖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组件包括
一第三连接端,且所述第一外部组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防护导线
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外部组件,
且所述第二外部组件与所述防护导线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触控感测
组件,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组件包括
一第四连接端,且所述第一外部组件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触控
感测组件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外部组件,

\t且所述第三外部组件与所述第二触控感测组件电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测组件
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彼此互相电绝缘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至少
一触控信号驱动电极以及至少一触控信号感测电极。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测组件
包括:
多条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以及
多条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第二轴向电极与所
述第一轴向电极电绝缘。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层,设置
在所述第一轴向电极与所述第二轴向电极之间,用以电隔离所述第一轴向
电极与所述第二轴向电极。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电极设置
在所述薄基底的所述第一面上,且所述第二轴向电极设置在所述薄基底的
所述第二面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轴向
电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武苏国彰刘锦璋王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