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恒流驱动器集成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集成IC、电感L、发光二极管及电阻R0,其中,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及集成IC的V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电阻R0相串联后与电容C2并联,该并联电路的一端与集成IC的GND引脚共同接地,电感L的一端与集成IC的LX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作为电流的输出端;集成IC的FB引脚与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对输出电压值进行检测。本同LED恒流驱动器集成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可有效避免供电电压发生变动时,LED因电压的变动而损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恒流驱动器集成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照明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LED具有工作电压低、光效高等优点,因此LED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由LED的电学特性可知,LED的电压-电流特性接近线性关系,在LED的驱动电压达到开启电压后,很小的电压波动将会产生较大的电流波动,而LED又对驱动有着很严格的电压和电流要求,很小的电压电流波动都有可能损坏LED,这就要求LED的驱动方式宜采用恒流驱动,不适合采用恒压驱动。同时,现有的线性的LED驱动的效率不高,导致在驱动大功率LED时,耗电比较大,IC本身发热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LED恒流驱动器集成电路,该电路能避免供电电压发生变动时,LED因电压的变动而损坏,同时,能够减小IC本身的功耗,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基本解决技术方案是: 一种LED恒流驱动器集成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集成IC、电感L、发光二极管及电阻R0。 其详细电路连接关系为: 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及集成IC的V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电阻R0相串联后与电容C2并联,该并联电路的一端与集成IC的GND引脚共同接地,电感L的一端与集成IC的LX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作为电流的输出端;集成IC的FB 引脚与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对输出电压值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集成IC采用PWM/PFM自动切换的方式进行控制。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采用了恒流控制方式,这样就保证了流过LED的电流的稳定性,避免了由于驱动电压的波动而造成的电流波动; 2:由于采用了PWM/PFM的自动切换控制方式,这样就不管负载是重载还是轻载,IC都可以工作在合理的模式,来保证电路的工作效率,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LED恒流驱动器集成电路电路图; 图2为本技术中集成IC的引脚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1、图2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为了方便说明并且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说明所使用的方位词均以附图所展示的方位为准。 如图1所示,一种LED恒流驱动器集成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集成IC、电感L、发光二极管及电阻R0。 其详细电路连接关系为: 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及集成IC的V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电阻R0相串联后与电容C2并联,该并联电路的一端与集成IC的GND引脚共同接地,电感L的一端与集成IC的LX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作为电流的输出端;集成IC的FB引脚与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对输出电压值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集成IC采用PWM/PFM自动切换的方式进行控制。 下面对该电路及控制原理进行进一步说明: 电路说明: 此电路工作于开关状态,最大开关频率为1.4MHz,具有PWM/PFM双模式自动切换功能。 当要求的输出电流大于100mA时,此电路工作于PWM模式,通过控制内部功率MOS的导通时间,结合内部Vfb电压和外部电阻R0,来控制流过WLED上的电流,以达到恒流目的; 当流过LED的电流小于100mA时,此电路将自动切换到PFM模式,通过调整内部振荡电路的频率来调节内部功率MOS的开关频率,结合内部Vfb电压和外部电阻R0,以达到恒流目的,并减小由于输出轻载时,IC本身消耗过大而带来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其中,图中各个元件的作用为: 电阻R0:设定流过LED的电流,结合内部Vfb来达到恒流的目的,根据R0=0.1/Iled来取值; LED:发光照明用,根据亮度需要由客户自行选择,但最大不超过3W; 功率电感L:储能用,以保证在内部功率MOS开和关期间:都有电流流过WLED,根据客户需要的电流值选取,由于采用了比较高的振荡频率,所以可以采用体积更小,感量更小的电感,一般为1uH--4.7uH; 电容C1,C2:稳定输入电压及输出电压,防止输出电压波动过大,一般选择X5R或X7R材质的电容,容量为2.2uF--10uF。 控制原理: PWM控制:内部功率MOS的开关频率固定于1.4MHz,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加,MOS的开启时间将增大。当MOS打开时,电流经过电感流过MOS,并上升,电感将储存能量,此时设定电阻R0上的压降开始增加,当增加到0.1V(Vfb)时,内部比较器将输出控制信号将内部功率MOS关闭,此时电感 上储存的能量将转换为电流,通过内部的续流二极管流过WLED。导通和截止的时间由外部WLED的电流来决定。 PFM控制:由于轻载时,在PWM模式下,IC本身的功耗增加,效率降低,所以在轻载(小于100mA)时,IC将自动切换到PFM模式。该模式下,内部MOS开启关闭的时间固定于50%,但随着电流的增加,开关频率增大,随着电流的减小,开关频率减小,这样将减小IC本身的功耗。 下面结合图2对该电路中MOSFET的引脚进行说明: CE(1):芯片使能端,可以利用此引脚开启和关闭内部的功率MOS;。 GND(2):电源地。 LX(3):内部开关输出端口,电感连接引脚。 VCC(4):电源输入正极,外部电源连接引脚,需外加一个电容来稳定输入电压。 FB(5):电压反馈端,通过此引脚的电压来稳定负载电流,以达到恒流的目的。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恒流驱动器集成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集成IC、电感L、发光二极管及电阻R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及集成IC的V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电阻R0相串联后与电容C2并联,该并联电路的一端与集成IC的GND引脚共同接地,电感L的一端与集成IC的LX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作为电流的输出端;集成IC的FB引脚与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对输出电压值进行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恒流驱动器集成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集成IC、
电感L、发光二极管及电阻R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
端及集成IC的V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电阻
R0相串联后与电容C2并联,该并联电路的一端与集成IC的GND引脚共同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思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之美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