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异物除去机构(A),该异物除去机构(A)除去从下方对停车的车辆(M)进行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线圈(K)上的异物,具备:被车辆(M)推动而水平移动的可动部(1);连结在可动部(1)上,且与可动部(1)的移动连动地沿供电线圈(K)的上表面移动的可动清扫部(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异物除去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异物除去机构。本申请基于2012年7月27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2-167459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在这里引用。
技术介绍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在设置于车辆底面的受电部与埋入停车位的供电部之间的空间设置绝缘性的隔离材料,在供电时间以外将隔离材料收纳于地下,在供电时通过可动部将隔离材料向受电部和供电部之间的空间移动,防止在受电部和供电部之间的空间侵入异物。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备由设置于供电线圈上的圆锥部、排出在圆锥部的斜面上滑落的垃圾的贯穿孔和使圆锥部振动的电机构成的异物除去机构的车辆用充电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0-22694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2-854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可是,在上述现有技术文献1中,供电线圈上已经存在异物的情况下,存在不能将该异物除去的问题。另外,在上述现有技术文献2中,记载了异物除去机构,但由于为了除去异物而需要搭载电机等产生振动的驱动源,所以,存在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专利技术的装置,将以下几点作为目的。(1)能够除去异物。(2)不需要搭载电机等的产生振动的驱动源。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涉及异物除去机构的第一方案,是将从下方对停车了的车辆进行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线圈上的异物除去的异物除去机构,采用具备被车辆推动而水平移动的可动部和连结在可动部上且与可动部的移动连动地沿供电线圈的上表面移动的可动清扫部的这种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涉及异物除去机构的第二方案,在上述第一方案中,采用具备设置于位于可动清扫部的移动方向上的供电线圈的远侧的异物收纳槽这种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涉及异物除去机构的第三方案,在上述第一或者第二方案中,采用具备从可动部的相反侧固定在可动清扫部上,且与可动部的移动连动地沿车辆停车的停车面移动的可动框体和设置于位于可动清扫部的移动方向上的供电线圈的近侧的第二异物收纳槽的这种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涉及异物除去机构的第四方案,在上述第一~第三任一一个方案中,采用具备设置于位于可动清扫部的上述移动方向上的上述供电线圈的远侧的限制器的这种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涉及异物除去机构的第五方案,在上述第一~第四任一一个方案中,采用具备连接可动部与上述可动清扫部的螺旋弹簧这种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涉及异物除去机构的第六方案,在上述第一~第五任一一个方案中,采用具备设置于位于可动清扫部的上述移动方向上的供电线圈近侧的第二限制器和在与可动清扫部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可动清扫部加力的第二螺旋弹簧的这种方法。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可动清扫部沿供电线圈上表面移动,能够除去供电线圈上的异物。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能够利用被车辆推动的力除去供电线圈上的异物,所以不需要搭载电机等的产生振动的驱动源。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异物除去机构的大致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大致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异物除去动作后的大致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异物除去动作后的大致结构的剖视图。图5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示意图。图5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示意图。图5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示意图。图6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图6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图7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大致结构的主视图。图7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图8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图8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图8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异物除去机构A如图1及图2所示,由可动部1、可动清扫部2、可动框体3、第一螺旋弹簧4、第一导轨5、第一限制器6、弹簧固定部7、第二螺旋弹簧8、第二导轨9、第二限制器10、第一异物收纳槽及第二异物收纳槽12构成。本异物除去机构A如图1所示,设置于设在停车场等的一辆车大小的停车位Ps的各处上,除去存在于埋设在停车位Ps的地面(停车面)的供电线圈K上的垃圾等异物。即,本异物除去机构A除去从下方对停在停车位Ps上的车辆M的受电线圈J进行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线圈K上的异物。停车位Ps是如设置在商场的停车场上的多个长方形区域,具有1辆车M停车所需的宽度。该停车位Ps如图1所示,一对短边的一方设定在车辆M的进入口(退出口)。车辆M从该进入口(退出口)进入停车位Ps,另外,从进入口(退出口)退出至停车位Ps外面。车辆M将受电线圈J从供电线圈K以非接触形式接收的电力充电至蓄电池,并且,将充电至上述蓄电池的电力作为行驶用电机的动力源利用。该车辆M是使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在前后具备缓冲器。上述受电线圈J是具有规定线圈直径的螺旋线圈,以线圈轴为垂直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车辆M的底部。该受电线圈J具有与作为地上设备的供电线圈K大致相同的线圈直径,通过与供电线圈K电磁结合,以非接触的方式接收交流电。可动部1如图1及图2所示,是形成为方柱形状的部件,高度方向沿相对于停车位Ps的地面垂直的方向配置,被沿停车位Ps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一对第一导轨5从两侧面侧夹持而保持。另外,可动部1设定为抵接于进入停车位Ps内的车辆M的后部(例如,缓冲器)的高度。这样的可动部1如图3及图4所示,当被进入停车位Ps的车辆M的后部从进入口方向推时,被第一导轨5引导,在进入口的相反方向上水平移动。可动清扫部2由长方形状的板材构成,长度方向沿停车位Ps的宽度方向配置,是前端(下侧)设置为与供电线圈K上表面相同高度的刮板部件。可动清扫部2具备在如后述被第二导轨9引导而移动时,能够清扫供电线圈K的上表面整体、即从供电线圈K向受电线圈J进行非接触供电时电磁场通过的区域整体的长度。可动清扫部2被沿停车位Ps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一对第二导轨9从两端侧夹持而保持,并且,通过第一螺旋弹簧4连接于可动部1。另外,可动清扫部2设定为上部不接触车辆M的底面的高度。这样的可动清扫部2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可动部1被车辆M推动而向与停车位Ps的进入口相反的方向移动,借助于第一螺旋弹簧4被引至可动部1。由此,可动清扫部2以边被第二导轨9引导边沿供电线圈K的上表面滑动的方式水平移动。并且,可动清扫部2不是形成为刮板状的部件,前端(下侧)可以是刷子状。可动框体3是从上方观察的剖面形成为长方形的环状(筒状)的部件,一侧面(靠近第一限制器6的侧面)从可动部1的相反侧固定于可动清扫部2上,并且,一对侧面(与第二导轨9并列的一对侧面)被第二导轨9夹持而保持。另外,可动框体3在上部不接触车辆M的底面的可能的范围内较高地设置。这样的可动框体3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可动部1被车辆M推动而向与停车位Ps的进入口相反的方向移动,借助于第一螺旋弹簧4被引至可动部1。由此,可动框体3以边被第二导轨9引导边沿停车位Ps的地面滑动的方式水平移动。并且,在可动框体3上,在上部配置刷子状或者柔软的材质,可以柔和地与车辆M的底面接触。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异物除去机构,除去从下方对停车了的车辆进行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线圈上的异物,该异物除去机构的特征在于,具备:被上述车辆推动而水平移动的可动部;以及连结在上述可动部上,且与上述可动部的移动连动地沿上述供电线圈的上表面移动的可动清扫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7.27 JP 2012-1674591.一种异物除去机构,除去从下方对停车了的车辆进行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线圈上的异物,该异物除去机构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与上述车辆抵接的高度,且被上述车辆推动而水平移动的可动部;以及连结在上述可动部上,且与上述可动部的移动连动地沿上述供电线圈的上表面移动的可动清扫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除去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上述可动清扫部的移动方向上的上述供电线圈的远侧的异物收纳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物除去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从可动部的相反侧固定在可动清扫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妻素直,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