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钢清洗段电解清洗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5197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5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薄板冷轧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钢清洗段电解清洗槽,该清洗槽通过绝缘板分为前电解槽和后电解槽,在前电解槽和后电解槽内分别设置两对电极,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内的电极极性布置相同,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内的电极极性分别通过单独整流单元提供直流电源,所述绝缘板的下端设置通液口用于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电解液的流通。具有电解液充分电解,带钢表面析出油污能力强,带钢两面去污均匀,不仅可以使带钢上下表面尽量达到相同的清洗效果,而且还能够除掉电解过程中在电极表面产生的杂质,起到自动清洁的功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钢清洗段电解清洗槽
本技术属于薄板冷轧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钢清洗段电解清洗槽。
技术介绍
电解清洗是利用电解原理使得在带钢平面和凹点深处的带钢表面与油污层之间电解出气体,随着气体从带钢表面上析出,而把油污层从带钢表面上分离出来,带到清洗液中。从而能够将化学清洗或物理刷洗不能清除的带钢凹点处的油污去除掉。 钢板表面上大量气体的析出,对油膜产生强大的乳化作用,这是由于带钢通过电解清洗槽时,表面油膜与碱液间的界面张力减少,使油膜产生裂纹。与此同时,由于带钢被极化为电极,使得带钢与碱液间的界面张力大大降低,因此很快地加大了二者的接触面积,使油膜进一步破裂成小油珠,从而排除了附着在金属表面的油污。另外,由于电解的作用,在带钢表面上会生成小气泡(氢气和氧气),这些小气泡逐渐变大,最后会带着油珠离开带钢表面。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电解清洗过程是电极极化和气体对油膜机械撕裂作用的综合。 通常是在电解槽中盛有一定量的电解液,电解液中放置两个金属电极板,并给两极板接上直流电源。由于电解液中的离子可以导电,所以在直流电源、极板和电解液之间形成如下电流回路:电源正极一阳极板一电解液一阴极板一电源负极。在正负极板的作用下,电解液中产生从阳极板到阴极板的电场E。该电场使得电解液中的0H—离子从阴极板向阳极板方向移动,从而带电离子在电解液中的移动便形成了电流回路。 若把带钢作为电解过程中的阳极或阴极,则在带钢表面也会相应地析出氢气或氧气。在两电极板中间放入一块钢板,这样处于电解槽中的钢板便会被极化,而致使其两面分别被极化为阴极和阳极,从而便能够在带钢的两面电解出气体。当细小的气泡从带钢表面通过油(污)膜析出时,可将小气泡周围吸附的一层油膜剥离带钢表面,带入溶液中,从而将油污从带钢上除去。而且,带钢表面猛烈析出的气泡起着机械搅拌和剥离的作用,加速了溶液对油污的皂化和乳化作用。因此,电解清洗的除油速度是化学除油速度的数倍,去油作用更彻底。上述的这种方法也称为带钢的电化学除油法,其意义就是指当含有油脂、铁粉等残留物质的冷轧带钢通过盛有碱性溶液的清洗槽时,在碱液中通以直流电,把带钢作为阳极或阴极,使其表面析出气体,从而带走油污的方法。 但是现有的电解槽采用的结构,存在带钢两面反应不一致,电解不彻底,造成对带钢的电解效果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液充分电解,带钢表面析出油污能力强,带钢两面去污均匀的带钢清洗段电解清洗槽。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钢清洗段电解清洗槽,该清洗槽通过绝缘板分为前电解槽和后电解槽,在前电解槽和后电解槽内分别设置两对电极,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内的电极极性布置相同,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内的电极极性分别通过单独整流单元提供直流电源,所述绝缘板的下端设置通液口用于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电解液的流通。 进一步地,在前电解槽的顶端为进钢辊,在前电解槽的槽体上设置电解液出口,通过连接管道连接至外部电解液存储池内,连接管道上设置循环泵,电解液存储池的出口连接至后电解槽上,形成循环更新。 进一步地,在清洗槽的绝缘板对应的底部设置三个转向辊。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单元连接至PLC系统,通过PLC系统控制输出电极极性。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电解液充分电解,带钢表面析出油污能力强,带钢两面去污均匀,不仅可以使带钢上下表面尽量达到相同的清洗效果,而且还能够除掉电解过程中在电极表面产生的杂质,起到自动清洁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所示,一种带钢清洗段电解清洗槽,该清洗槽通过绝缘板5分为前电解槽15和后电解槽16,在清洗槽的绝缘板5对应的底部设置三个转向辊14,在前电解槽15和后电解槽16内分别设置两对电极,前电解槽15与后电解槽16内的电极极性布置相同,在一种情况下举例,即从前电解槽15至后电解槽16,排列为电极A3为正电极,电极B4为负电极,后电解槽16内与电极B4邻近的电极C6为正电极,电极D8为负电极。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内的电极极性分别通过整流单元A12以及整流单元B9提供直流电源,整流单元连接至PLC系统13,通过PLC系统13控制输出电极极性。绝缘板5的下端设置通液口用于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电解液的流通。 在前电解槽15的顶端为进钢辊2,从进钢辊2进入带钢1,在前电解槽15的槽体上设置电解液出口,通过连接管道连接至外部电解液存储池11内,连接管道上设置循环泵10,电解液存储池11的出口连接至后电解槽16上,形成循环更新。在后电解槽16的顶端设置出钢辊7,进入下一个流程。 电解清洗槽中共有的四对极板,由两个整流单元提供直流电源。按照本实施中的极板极性布置,带钢的下表面先进行阴极除油,再进行阳极除油;而上表面则是先进行阳极除油,后进行阴极除油。经过一段时间的电解后,系统自动调换两个整流单元的输出直流电极性,这样,便开始了下表面先进行阳极除油再进行阴极除油,而上表面先进行阴极除油再进行阳极除油的工作模式。PLC控制两种工作模式自动切换。这两种工作模式的相互切换,不仅可以使带钢上下表面尽量达到相同的清洗效果,而且还能够除掉电解过程中在电极表面产生的杂质,即“自动清洗电极”。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钢清洗段电解清洗槽,其特征在于,该清洗槽通过绝缘板分为前电解槽和后电解槽,在前电解槽和后电解槽内分别设置两对电极,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内的电极极性布置相同,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内的电极极性分别通过单独整流单元提供直流电源,所述绝缘板的下端设置通液口用于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电解液的流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钢清洗段电解清洗槽,其特征在于,该清洗槽通过绝缘板分为前电解槽和后电解槽,在前电解槽和后电解槽内分别设置两对电极,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内的电极极性布置相同,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内的电极极性分别通过单独整流单元提供直流电源,所述绝缘板的下端设置通液口用于前电解槽与后电解槽电解液的流通。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清洗段电解清洗槽,其特征在于,在前电解槽的顶端为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忠斌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