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过滤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5195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5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机过滤机组,包括箱体和风机,风机内置于箱体中,箱体上并位于风机下方的底板上布设有若干出风孔;在风机的排风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风向和风量的散流器;还在箱体的底板内侧上设置有一分隔装置,分隔装置将箱体的内腔划分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保证隔绝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内的气体,且底板上并与第一导流风道相对应的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底板上并与第二导流风道相对应的第二区域的面积,这样在散流器控制进入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中的风量大小相等的条件下,第一导流风道内的风速较慢,第二导流风道内的风速较快,使该风机过滤机组具有两种大小不等的出风风速,很好的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过滤机组
本技术涉及空气过滤装置
,具体提供一种风机过滤机组。
技术介绍
风机过滤机组FFU(Fan Fi Iter Unit)是一种自带动力、且具有过滤功效的模块化的末端送风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无尘室、无尘操作台、无尘生产线、组装式无尘室和层流罩等应用场合。 但是现有的风机过滤机组出风口处的风速单一,洁净效果不理想,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越来越多样化的制造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过滤机组,该风机过滤机组的出风风速多变,洁净度高。 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机过滤机组,包括箱体和风机,所述风机定位内置于所述箱体中,所述箱体上并位于所述风机下方的底板上布设有若干贯穿的出风孔;在所述风机的排风口处定位设置有用于调节风向和风量的散流器;还在所述箱体的底板内侧上定位设置有一竖向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将所述箱体的内腔划分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风道正对位于所述散流器送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导流风道围绕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中还均设置有过滤网; 另所述散流器能够控制进入所述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中的风量大小调节,且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相对应的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二导流风道相对应的第二区域的面积。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装置包括本体和固定件,所述本体为上下两侧均呈敞口状的截顶四棱锥形中空腔体,所述固定件为方形环体,其中,所述本体正对位于所述散流器送风口的下方,所述固定件的一侧与所述本体的下侧相平滑过渡衔接并导通,所述固定件的另一侧定位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板内侧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和固定件围成所述第一导流风道,所述本体及固定件的外侧壁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导流风道。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面积比为5:1。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流器能够控制进入所述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中的风量大小相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流器能够控制进入所述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中的风量大小相等的结构为:所述散流器的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35。。。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流风道中设置的过滤网为高效过滤网;所述第二导流风道中设置的过滤网为中效过滤网。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底板的第一区域上的出风孔为三角形孔;位于所述底板的第二区域上的出风孔为圆形孔。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一分隔装置将箱体的内腔划分为一正对位于散流器送风口下方的第一导流风道和一围绕于第一导流风道外侧的第二导流风道,第一、二导流风道相互独立,保证隔绝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内的气体,且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相对应的底板上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与所述第二导流风道相对应的底板上第二区域的面积,这样在散流器控制进入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中的风量大小相等的条件下,第一导流风道内的风速较慢,第二导流风道内的风速较快,从而使该风机过滤机组具有两种大小不等的出风风速,很好的满足生产需求;此外,在第一、二导流风道内还均设置有过滤器,能够很好的提升该风机过滤机组对气体的洁净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述风机过滤机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所述底板的第一、二区域上的出风孔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I——箱体10——底板 11——出风孔12——第一导流风道 13——第二导流风道 2——风机 3—散流器4—分隔装置 5——高效过滤网 6——中效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风机过滤机组,包括箱体I和风机2,所述风机2定位内置于所述箱体I中,所述箱体I上并位于所述风机2下方的底板10上布设有若干贯穿的出风孔11 ;在所述风机2的排风口处定位设置有用于调节风向和风量的散流器3 ;还在所述箱体的底板10内侧上定位设置有一竖向分隔装置4,所述分隔装置4将所述箱体的内腔划分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导流风道12和第二导流风道13,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正对位于所述散流器3送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导流风道13围绕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和第二导流风道13中还均设置有过滤网; 另所述散流器3能够控制进入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和第二导流风道13中的风量大小调节,且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相对应的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二导流风道13相对应的第二区域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装置4包括本体和固定件,所述本体为上下两侧均呈敞口状的截顶四棱锥形中空腔体,所述固定件为方形环体,其中,所述本体正对位于所述散流器3送风口的下方,所述固定件的一侧与所述本体的下侧相平滑过渡衔接并导通,所述固定件的另一侧定位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板10内侧上。 所述本体和固定件围成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所述本体及固定件的外侧壁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导流风道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面积比为5:1。 所述散流器3能够控制进入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和第二导流风道13中的风量大小相等。且所述散流器3能够控制进入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和第二导流风道13中的风量大小相等的结构为:所述散流器3的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35°C。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风道中设置的过滤网为高效过滤网5 ;所述第二导流风道中设置的过滤网为中效过滤网6。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底板10的第一区域上的出风孔为三角形孔;位于所述底板10的第二区域上的出风孔为圆形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机过滤机组,包括箱体(1)和风机(2),所述风机(2)定位内置于所述箱体(1)中,所述箱体(1)上并位于所述风机(2)下方的底板(10)上布设有若干贯穿的出风孔(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2)的排风口处定位设置有用于调节风向和风量的散流器(3);还在所述箱体的底板(10)内侧上定位设置有一竖向分隔装置(4),所述分隔装置(4)将所述箱体的内腔划分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导流风道(12)和第二导流风道(13),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正对位于所述散流器(3)送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导流风道(13)围绕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和第二导流风道(13)中还均设置有过滤网; 另所述散流器(3)能够控制进入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和第二导流风道(13)中的风量大小调节,且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相对应的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二导流风道(13)相对应的第二区域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过滤机组,包括箱体(I)和风机(2),所述风机(2)定位内置于所述箱体(I)中,所述箱体(I)上并位于所述风机(2)下方的底板(10)上布设有若干贯穿的出风孔(I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2)的排风口处定位设置有用于调节风向和风量的散流器(3);还在所述箱体的底板(10)内侧上定位设置有一竖向分隔装置(4),所述分隔装置(4)将所述箱体的内腔划分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导流风道(12)和第二导流风道(13),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正对位于所述散流器(3)送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导流风道(13)围绕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和第二导流风道(13)中还均设置有过滤网; 另所述散流器(3)能够控制进入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和第二导流风道(13)中的风量大小调节,且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12)相对应的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二导流风道(13)相对应的第二区域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过滤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装置(4)包括本体和固定件,所述本体为上下两侧均呈敞口状的截顶四棱锥形中空腔体,所述固定件为方形环体,其中,所述本体正对位于所述散流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文坚
申请(专利权)人:统合实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