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3523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运动臂包括由一根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Ⅰ和两根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Ⅱ通过T型接头装配而成的T型主体结构,所述T型结构上胶接有连接座,所述T型结构上通过连接接头安装有纵梁组件和横梁组件,所述纵梁组件和横梁组件上安装有螺纹接口,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Ⅰ下端胶接有一个铝合金接头。通过改进机械设备上传统的金属运动臂,将运动臂材料改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运动臂的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及复合材料零件的成型与运动臂的装配技术,拓展了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实现了机械设备上快速移动运动臂的减重、高阻尼以及耐疲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运动臂,具体是一种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快速移动运动臂主要应用于汽车冲压件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通过装载其它部件,进行流水线上产品部件的转移运输工作。由于设备处于长期的高速周期运动,对机械臂的重量、使用寿命、抗阻尼性、挠度等具有较高要求,同时汽车车型种类繁多,要求运动臂尽可能装载较多的配套部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而铝合金刚度小,抗阻尼性差,变形大,震动时间长,对设备损害大。另外,重量要求只能满足运动臂自身的重量,不能再在铝合金运动臂上装载部件,从而对于每种车型均需配备一套运动臂,通用性差。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主要包括:(1)高比强度、比模量,高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比强度比一般的金属要高3-4倍,比模量高4-5倍,对于各项性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优势;(2)可设计性强,可以选择不同的纤维和树脂体系,以及不同的纤维铺层设计,达到不同的力学要求,并可进行整体成型;(3)安全性高,金属材料的振动强度通常都比其静态强度小得多,而复合材料的此两项性能无较大区别,复合材料具有高疲劳强度和低缺口敏感度;(4)减振性能好,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抗阻尼性,同尺寸的梁,铝合金材料需要9s才能停止振动,而碳/环氧复合材料只需要2.5s。此外,复合材料还有耐久性好,耐腐蚀性强等优点。碳纤维复合材料运动臂由于其重量轻,刚度好,抗阻尼性和耐疲劳性能好,在更换车型冲压模时,只需在一套运动臂上更换其它小部件,就可完成转换配套工作,具有通用性,经过积极的推广和实践证明,将逐渐取代流水线设备上的铝合金运动臂。应用复合材料运动臂,不仅可以减少流水线上运动臂的数量,从总体上减少材料成本,还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节省设备零部件存储空间。目前国外在汽车流水线上均采用复合材料运动臂,而国内从国外采购的最新配套生产线,同样也已经采用复合材料运动臂。但是目前国内相当数量的汽车生产线上仍使用传统的铝合金运动臂,因此运动臂复合材料化的市场前景较大。而国内运动臂生产厂家并不多,部分公司进行流水线复合材料运动臂改造,仍需依靠进口,设备购买成本较高,因此复合材料运动臂国产化空间广阔,大力推进运动臂国产化,可大大降低使用客户的设备购买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和应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改进机械设备上传统的金属运动臂,将运动臂材料改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运动臂的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及复合材料零件的成型与运动臂的装配技术,拓展了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实现了机械设备上快速移动运动臂的减重、高阻尼以及耐疲劳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所述运动臂包括由一根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Ⅰ和两根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Ⅱ通过T型接头装配而成的T型主体结构,所述T型结构上胶接有连接座,所述T型结构上通过连接接头安装有纵梁组件和横梁组件,所述纵梁组件和横梁组件上安装有螺纹接口,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Ⅰ下端胶接有一个铝合金接头。其中,所述运动臂整体重量不超过24kg。其中,所述运动臂无负载状态下,以底端安装端面为基准,主体结构X/Y/Z三向偏差不超过2mm;在负载状态下,以底端安装端面为基准,各连接点连接载荷后最大挠度不超过5mm。其中,所述运动臂可满足横向纵向2g加速度的快速移动,可满足15次/min的运动频次。上述的一种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的通过以下方法制备:S1、根据连接座结构特点,用碳纤维环氧预浸布铺层,采用复合材料铺层/模压工艺成型连接座;S2、根据T型主体方杆、横梁、纵梁特点,采用复合材料缠绕/热压罐固化工艺成型各杆件;S3、通过胶接工艺将各零件进行胶接组装,采用工装保证各零件位置精度,然后通过金属零件安装与机械设备的接口以及被转移件连接的螺纹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重量轻: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的运动臂,相比现行的金属运动臂,重量减轻了约30%,使用后可以方便地进行人工卸装,在搬运、更换过程中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便于快速操作。2、性能优:碳纤维复合材料运动臂采用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比强度比一般的金属要高3-4倍,比模量高4-5倍,对于各项性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高疲劳强度、低缺口敏感度以耐腐蚀性强等优点,安全性高;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抗阻尼性,与同尺寸的铝合金结构相比,阻尼可提高3倍,更有利于用于快速移动部件。3、节省存储空间:传统的铝合金运动臂在进行更换时,需进行整套更换,对于不同的生产部件需要制备多套不同尺寸的运动臂,而对于复合材料运动臂,只需在一套运动臂上更换连接处小部件,就可完成转换配套工作,具有通用性,可以减少流水线上运动臂的数量,总体上减少材料成本,在使用过程中节省设备零部件存储空间。4、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外在汽车流水线上均采用复合材料运动臂,国内从国外采购的最新配套生产线,同样也已经采用复合材料运动臂。但是目前国内相当数量的汽车生产线上仍使用传统的铝合金运动臂,因此运动臂复合材料化的市场前景较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所述运动臂包括由一根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Ⅰ1和两根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Ⅱ2通过T型接头4装配而成的T型主体结构,所述T型结构上胶接有连接座3,所述T型结构上通过连接接头6安装有纵梁组件7和横梁组件8,所述纵梁组件7和横梁组件8上安装有螺纹接口9,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Ⅰ1下端胶接有一个铝合金接头5。所述运动臂整体重量不超过24kg。所述运动臂无负载状态下,以底端安装端面为基准,主体结构X/Y/Z三向偏差不超过2mm;在负载状态下,以底端安装端面为基准,各连接点连接载荷后最大挠度不超过5mm。所述运动臂可满足横向纵向2g加速度的快速移动,可满足15次/min的运动频次。如图2所示,上述的一种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的通过以下方法制备:S1、根据连接座结构特点,用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臂包括由一根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Ⅰ(1)和两根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Ⅱ(2)通过T型接头(4)装配而成的T型主体结构,所述T型结构上胶接有连接座(3),所述T型结构上通过连接接头(6)安装有纵梁组件(7)和横梁组件(8),所述纵梁组件(7)和横梁组件(8)上安装有螺纹接口(9),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Ⅰ(1)下端胶接有一个铝合金接头(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臂包括由一根碳纤维
复合材料杆件Ⅰ(1)和两根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Ⅱ(2)通过T型接头(4)装配而成
的T型主体结构,所述T型结构上胶接有连接座(3),所述T型结构上通过连接接头(6)
安装有纵梁组件(7)和横梁组件(8),所述纵梁组件(7)和横梁组件(8)上安装有
螺纹接口(9),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杆件Ⅰ(1)下端胶接有一个铝合金接头(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臂整体
重量不超过24k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移动复合材料运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臂无负
载状态下,以底端安装端面为基准,主体结构X/Y/Z三向偏差不超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燕民叶周军吴文平翟东坤史文峰童喆益詹光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