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碳酸酯类外给电子体的聚丙烯催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3503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有多元外给电子体的催化体系,包含固体催化组分(A),烷基铝(B)和多元外给电子体(C),其中组分(A)为氯化镁负载的Ti固体组分,并含有二酯或二醚类内给电子体;组分(B)为三烷基铝;组分(C)包括第一类外给电子体和第二类外给电子体,第一类外给电子体和第二类外给电子体的摩尔比例为1/99到99/1;其中所述的第一类外给电子体为至少包含一个C1-10的烷氧基的硅烷;第二类外给电子体选自一种或多种碳酸酯类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碳酸酯作为外给电子体的聚丙烯催化剂。具体地,多元外给电子体中含有碳酸酯类化合物。
技术介绍
齐格勒-纳塔丙烯聚合催化剂组合物是本领域所公知的。一般,这些组合物包括主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烷基铝及外给电子体。二酯化合物化合物是催化剂组分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并且随着二酯化合物的发展导致了聚烯烃,尤其是聚丙烯催化剂的不断更新换代,目前,已大量公开了多种给电子化合物,例如多元羧酸、一元羧酸酯或多元羧酸酯或多元羧酸酯、酸酐、酮、单醚或多醚、醇、胺等及其衍生物,其中较为常用的是二元的芳香羧酸酯类,例如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或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可参见中国专利CN85100997A。目前,生产聚丙烯使用的催化剂主要包括以芳香羧酸二酯、1,3-二醚、丙二酸酯、琥珀酸酯、戊二酸酯、二醇脂为内给电子体的MgCl2负载型Z-N催化剂,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3-二醚类化合物、9,9-双(甲氧基甲基)芴、2-异丙基丙二酸二正丁酯、2-癸基丙二酸二乙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多元外给电子体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包含固体催化组分(A),烷基铝(B)和多元外给电子体(C),其中 组分(A)为氯化镁负载的Ti固体组分,并含有二酯或二醚类内给电子体; 组分(B)为三烷基铝; 组分(C)包括第一类外给电子体和第二类外给电子体,第一类外给电子体和第二类外给电子体的摩尔比例为1:99至99:1;其中所述的第一类外给电子为至少包含一个C1‑10烷氧基的硅烷;第二类外给电子体选自式1所示的碳酸酯类化合物或者式2所示的碳酸酯类化合物: 其中: R1为氢、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基团; R2为氢、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基团; R3为氢、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基团; R4为氢、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多元外给电子体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包含固体催化组分(A),烷基铝(B)和多元外给电子体(C),其中 
组分(A)为氯化镁负载的Ti固体组分,并含有二酯或二醚类内给电子体; 
组分(B)为三烷基铝; 
组分(C)包括第一类外给电子体和第二类外给电子体,第一类外给电子体和第二类外给电子体的摩尔比例为1:99至99:1;其中所述的第一类外给电子为至少包含一个C1-10烷氧基的硅烷;第二类外给电子体选自式1所示的碳酸酯类化合物或者式2所示的碳酸酯类化合物: 
其中: 
R1为氢、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基团; 
R2为氢、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基团; 
R3为氢、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基团; 
R4为氢、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基团。 
其中R5、R6、R7、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或C1-C8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外给电子体为式I所示的外给电子体。 
优选地,式I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20脂肪族基团、C3-20脂环族或C6-20芳香族基团,其中上述基团是未取代的或被含有一个或多个第四主族、第五主族或第六主族的杂原子的取代基取代的,例如被NRa,O,S杂原子取代,其中Ra选自H,C1-20烷基;更优选的是不含杂原子的C1-20脂肪族基团、C3-20脂环族或C6-20芳香族基团。 
更优选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20烷基、C2-20烯基、C3-20环烷基或C6-20芳香基,其中上述基团是未取代的或被含有一个或多个Ra,O,S杂原子取代,其中Ra选自H,C1-10烷基;更优选的是不含杂原子的C1-20烷基、C2-20烯基、C3-20环烷基或C6-20芳香基。 
还更优选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烷基、C2-10烯基、C3-10环烷基或C6-14芳香基,其中上述基团是未取代的或被含有一个或多个Ra,O,S杂原子取代,其中Ra选自H,C1-10烷基;更优选的是不含杂原子的C1-20烷基、C2-20烯基、C3-20环烷基或C6-20芳香基。 
尤其优选的第二类外给电子体选自碳酸二异丙酯,碳酸二仲丁酯、碳酸二仲戊酯、碳酸二仲己酯、碳酸二仲庚酯或碳酸二仲辛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外给电子体为式2所示的碳酸酯: 
其中R5、R6、R7、R8如前述所定义。 
更优选地,式II中,R5、R6、R7、R8如前所示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或C1-6的烷基,更优选为氢或C1-C4的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外给电子体为混合物,例如式I的混合物,或者式II的混合物,或者式I和式II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B)和(C)中,Al/Ti摩尔比为10-1000,优选40-800,更优选60-600;C/Ti摩尔比为2-50,优选5-30。 
所述组分(C)中,第一类外给电子体和第二类外给电子体的摩尔比为1:80至80:1,更优选5:95至95:5,还可以为10:90至90:10,更优选为15:85至85:15;或者20:80至80:20,30:70-70:30,最优选40:60至60:40。 
优选地,所述组分(A)中的二酯或二醚类内给电子体选自芳香羧酸二酯类化合物、1,3-二醚类化合物、丙二酸酯类化合物、琥珀酸酯类化合物、戊二酸酯类化合物、二醇脂类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更优选地,所述组分(A)中的内给电子体选自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2-异丙基丙二酸二正丁酯、2-癸基丙二酸二乙酯、2-甲基-2-异丙基丙二酸二乙酯、二异丙基琥珀酸二异丁酯、2,3-二异丙基琥珀酸(见式3)及其混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催化体系的组分(A)包括MgCl2,TiCl4和一种二酯类(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2-异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化毅周倩李倩张辽云胡友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