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3077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其中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6:1-1:16。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噻呋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按比例复配成不同的剂型,既可对水喷雾、弥雾,也可添加适当助剂后用热雾机、飞机等机械进行大规模喷雾,对防治水稻病虫害尤其是纹枯病和二化螟有很好的增效作用。本农药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显著,防效好,用药量低,对环境及靶标生物安全,一药多治等特点,可以很好的防治水稻上的主要病虫害,对减缓病虫害对药剂的抗药性、减少用药量有很好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噻呋酰胺(英文通用名:Thifluzamide,化学名称:2',6'-二溴-2-甲基-4'-三氟甲氧基-4-三氟甲基-1,3-噻二唑-5-羟酰苯胺,属于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性和长的持效性。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和立枯病有特效。氯虫苯甲酰胺(英文通用名:Tebuconazole,化学名称:3-溴-N-[4-氯-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酰胺,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以及一定的渗透性,对鳞翅目的夜蛾科、螟蛾科、菜蛾科等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在我国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长江以南稻曲发生普遍,早、中、晚稻皆可发生,严重地块发病率100%,是水稻高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发生较为普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其次是大螟,其中以二化螟在我国分布最广,二化螟和三化螟都为钻蛀水稻茎秆危害,在苗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还可随水稻生育期的不同,造成枯孕穗和虫伤株,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二化螟等对常规药剂(包括毒死蜱、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表现出了高水平的抗药性,防治越来越困难。特别是水稻生长中后期,由于水稻的种植密度及田间难以管理,二化螟的防治往往难以奏效。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病害,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水稻产区都有该病发生,尤其在温和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危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死株。迄今为止,还没有对纹枯病具有完全免疫的抗病水稻品种。所以,水稻纹枯病在防治上仍依赖于化学防治。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往往在同一时间段发生,人们为了防治病虫害,往往将杀虫剂、杀菌剂混用混打,这种措施既浪费了农药,又不能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特别是水稻生长中后期,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往往难以进行,多次的施药踩踏又会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高效的药剂及施药技术,既能节约人工、减少成本,又能高效的防治水稻生长期的病虫害。如果能够将杀虫剂与杀菌剂按一定比例混配后制作成高效的杀虫杀菌剂来防治水稻病虫害,将会对水稻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有很好的作用。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也为了减少水稻中后期施药困难的问题,选出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组合配方,测定了两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和二化螟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噻呋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能够同时杀菌杀虫,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作物中后期施药困难、后期用药效果不明显、反复用药的问题。能够很好的防治作物生长期,尤其是中后期的病虫害,且能够降低农药施用时的人工成本和用药成本,具有经济、高效、环保的特点。一种含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其中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6-16:1。所述的含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中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质量比为8:1-1:8。所述的含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中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4。所述农药组合物中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所述的含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乳油、悬浮剂、水分散性粒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胶囊悬浮剂。所述的含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二化螟方面上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发现了氯虫苯甲酰胺在噻呋酰胺防治纹枯病方面的增效作用以及噻呋酰胺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二化螟的增效作用。将氯虫苯甲酰胺与噻呋酰胺一定比例混配,在防效不减退的情况下减少了药剂的使用量。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杀虫杀菌剂中噻呋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6:1-1:16,两者总量所占制剂比例不限。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室内生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点滴法。表1噻呋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注:CTC计算值设定氯虫苯甲酰胺EC50为5000mg/L。通过表1可以看出,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显示了很好的室内毒力,EC50为0.024mg/L,两者不同比例混配后在16:1-1:8范围内对纹枯病显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增效比例在121-292之间。1:4比例复配后增效最为显著。表2噻呋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测定注:CTC计算值设定噻呋酰胺EC50为5000mg/L。通过表2可以看出,氯虫苯甲酰胺对对二化螟显示了很好的毒力效果,LC50为0.172mg/L杀菌剂噻呋酰胺与其混配后,32:1、8:1、2:1~1:2复配后增效作用显著。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含氯虫苯甲酰胺和噻呋酰胺的杀虫杀菌剂可以加工成乳油、悬浮剂、水分散性粒剂、可湿性粉剂及微乳剂,可通过实例1、实例2、实例3、实例4及实例5进行具体说明,但不限于此。实例1:取氯虫苯甲酰胺15.0g,噻呋酰胺15.0g,加入丙酮30.0g,甲苯20.0g,高速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农乳602#5.069g,TX-104.0g,甲苯补足100g,配置成乳油。实例2:取氯虫苯甲酰胺15.0g,噻呋酰胺15.0g,木质素磺酸钠5g,木质素磺酸钙2.5g,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5g,BY1403g,黄原胶0.05g,硅酸镁铝0.05g,乙二醇5g,辛醇3g,用水补到100g,均匀混合后投入砂磨机,研磨至粒径5微米以下,制成悬浮剂。实例3:取氯虫苯甲酰胺15.0g,噻呋酰胺15.0g,甲基脂肪酰胺苯磺酸钠5g,亚甲基双萘磺酸钠5g,硫酸铵5g,白碳黑25g,聚乙二醇3g,轻质钙补至100g。将原药和助剂经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至粒径5μm,得母粉,将母粉与聚乙二醇水溶液充分混合后造粒、烘干、过筛,从而制得水分散性粒剂。实例4:取氯虫苯甲酰胺15.0g,噻呋酰胺15.0g,MorwetD-425(Huntsman公司)6克,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5克,硫酸铵5克,轻质钙补至100克,均匀混合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制得可湿性粉剂。实例5:取氯虫苯甲酰胺15.0g,噻呋酰胺15.0g,溶于含20g环己酮和10gDMF的混合溶剂中,加入10gBy140及10g农乳600#-2,搅拌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慢慢倒入水中,在100-300r/min转速下充分搅拌,水补足至100%,制得微乳剂。上述原料均为市售合格产品。将上述制剂进行了田间试验来证明其药效。实验安排在长丰县岗集试验田,试验面积1400m2,常规管理,试验期间未喷施其他任何药剂,于水稻破口前10-12天喷雾施药,试验设3组重复,随机区组排列。防治稻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和稻曲病田间效果见下表。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混合制剂在4.0mg/L处理浓度下12天对纹枯病的防效均在88%以上,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噻呋酰胺单剂在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其中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6:1‑1: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其中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质量比为2:1~1:2、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呋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学祥陈雨叶正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