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型多锅体蒸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2898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型多锅体蒸煮装置,包括控制蒸煮装置的DCS操作系统、顶部开口的锅体、与锅体盖合的锅盖,锅体的开口部通过法兰安装在支架上;锅体开口处的侧壁开设有循环药液入口、锅体底部开设有循环药液出口,循环药液入口通过具有一个循环泵的管路连通锅体底部的循环药液出口;锅盖上设置有排空阀、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循环泵将锅内的药液循环送入,提高了蒸煮的均匀性。锅盖上设有排空阀,可在实验过程中小放气,排除锅内的假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积缩小,锅体数量可多达6个,一次实验可完成6个不同工艺下的样品,提高了实验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锅体底部设有排污阀,排污方便灵活。(*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型多锅体蒸煮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浆造纸实验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型多锅体蒸煮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实验室制取化学浆都是通过蒸煮锅来进行的,蒸煮锅的内体积大都为10L-20L,当需要探究某一工艺参数或为消除误差做平行实验时需要进行多次蒸煮实验,费时费力费原料。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防滑动蒸煮锅,在一个蒸煮锅内放置四个对称的不锈钢小罐,每个小罐上方放置弹簧防滑动,一次实验可做四个样品,提高了实验效率,但此种蒸煮装置无法在实验过程中释放小罐内的假压,影响蒸煮效果,无法同时做不同温度对蒸煮效果的影响这一参数,此外,小罐的高径比较大,容易造成蒸煮不均匀,并且难取料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循环均匀的实验型多锅体蒸煮装置。本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可释放锅内的假压以进一步提高蒸煮均匀性。 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实验型多锅体蒸煮装置,包括控制蒸煮装置的DCS操作系统5、顶部开口的锅体1、与锅体I盖合的锅盖2,锅体I的开口部通过法兰10安装在支架4上; 所述锅体I开口处的侧壁开设有循环药液入口 U、锅体I底部开设有循环药液出口,循环药液入口 11通过具有一个循环泵3的管路连通锅体I底部的循环药液出口 ;锅体I底部循环药液出口还设有一个排污阀12。 所述锅体1、锅盖2及管路的材质为双相不锈钢。 锅体I底部设置有安全阀13。 所述锅盖2上设置有排空阀8、压力传感器9。 所述锅体I的外周壁依次设有电热丝6、保温层7。 所述电热丝6具有一个过载保护开关。 所述支架4的底部安装有自锁型脚轮14。 所述锅体I 内径 80mm ?100mm,高 200mm ?250mm。 所述循环泵3为双相不锈钢磁力泵。 本技术采用循环泵将锅内的药液循环送入,提高了蒸煮的均匀性。锅盖上设有排空阀,可在实验过程中小放气,排除锅内的假压。 本技术积缩小,锅体数量可多达6个,一次实验可完成6个不同工艺下的样品,提高了实验效率。锅体材质采用双相不锈钢,也可进行酸性蒸煮实验。 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电热丝具有过载保护开关,提高了使用安全性,锅体底部设有排污阀,排污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验型多锅体蒸煮装置,包括控制蒸煮装置的DCS操作系统5、顶部开口的锅体1、与锅体I盖合的锅盖2,锅体I的开口部通过法兰10安装在支架4上;DCS操作系统5可设置每个锅体I的升温曲线并能实时显示锅体I内的温度和压力。 所述锅体I开口处的侧壁开设有循环药液入口 U、锅体I底部开设有循环药液出口,循环药液入口 11通过具有一个循环泵3的管路连通锅体I底部的循环药液出口 ; 所述锅盖2上设置有排空阀8、压力传感器9。 所述锅体I的外周壁依次设有电热丝6、保温层7。 所述电热丝6具有一个过载保护开关。 所述支架4的底部安装有自锁型脚轮14。 所述锅体I 内径 80mm ?100mm,高 200mm ?250mm。 所述循环泵3为双相不锈钢磁力泵。 所述锅体1、锅盖2及管路的材质为双相不锈钢。 使用时向锅体I内加入原料和药液,将锅盖盖上,旋紧螺丝,打开循环泵3,循环泵3将锅体I内的药液从锅体底部的循环药液出口抽出,然后再从循环药液入口 11处返送回锅体1,在DCS操作系统5上对每个锅体设置升温曲线进行升温加热,实验过程中可将一个耐高温气管的一端接到排空阀8,另一端通入水中进行小放气,释放锅体I内的假压,实验过程中也可通过锅体I下端的排污阀12取少量的蒸煮液,DCS操作系统5上可看到每个锅体内的温度和压力,可在锅盖2上设置压力表(图中未示出),通过压力表也可实时显示压力,蒸煮结束后将锅体I内的压力卸为OPa时即可打开锅盖2取出锅内的混合物。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技术。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验型多锅体蒸煮装置,包括控制蒸煮装置的DCS操作系统(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开口的锅体(1)、与锅体(1)盖合的锅盖(2),锅体(1)的开口部通过法兰(10)安装在支架(4)上;所述锅体(1)开口处的侧壁开设有循环药液入口(11)、锅体(1)底部开设有循环药液出口,循环药液入口(11)通过具有一个循环泵(3)的管路连通锅体(1)底部的循环药液出口;所述锅盖(2)上设置有排空阀(8)、压力传感器(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型多锅体蒸煮装置,包括控制蒸煮装置的DCS操作系统(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开口的锅体(I)、与锅体(I)盖合的锅盖(2),锅体(I)的开口部通过法兰(10)安装在支架⑷上;所述锅体⑴开口处的侧壁开设有循环药液入口(11)、锅体⑴底部开设有循环药液出口,循环药液入口(11)通过具有一个循环泵(3)的管路连通锅体(I)底部的循环药液出口 ;所述锅盖(2)上设置有排空阀(8)、压力传感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型多锅体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I)的外周壁依次设有电热丝¢)、保温层(7);锅体(I)底部循环药液出口还设有一个排污阀(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型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李军徐峻莫立焕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