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及包含该非水电解质的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1877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6 22:53
公开的是一种包含一种电解质和/或一种电极的二次电池,所述电解质包括一种电解质盐和一种电解质溶剂,i)一种用至少一种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和ii)一种在其分子中含乙烯基团的化合物,且所述电极包括通过所述两种化合物的电还原而在其表面部分或全部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水电解质及包含该非水电解质的二次电池 本申请是2008年6月10日提交的名称为非水电解质及包含该非水电解质的二 次电池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0880019429. 8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质及包含该非水电解质的二次电池。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 可同时改进电池的多种特性,如寿命特性、高温性能等的非水电解质,和包含该非水电解质 的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来,人们对储能技术的关注不断增加。电化学设备已作为能量来源广泛用于移 动电话、可携式摄像机、笔记本电脑、PC以及电动车,引起了密集的研发。在这方面电化学 设备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特别地,人们的兴趣已聚焦在可充电二次电池的发展上。 在目前使用的二次电池中,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出的锂二次电池通常具有约 3. 6V至约3. 7V的平均放电电压,比常规电池(如Ni-MH电池、Ni-Cd电池等)驱动电压和 能量密度更高,因此它们在二次电池领域更为突出。 然而,随着锂二次电池应用领域逐渐扩展,需要从高速容量、循环能力、稳定性等 方面改善电池特性。例如,高速容量是指在高电流下高速充电/放电能力指标,并被认为是 需要大功率的领域,如电动工具、HEV (混合电动车)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一个 问题是使用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比使用含水电解质的常规电池(如Ni-MH电池、Ni-Cd 电池等)的锂离子传导率低。 同样,用于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通常包括一种电解质溶剂和一种电解质盐。此 时电解质溶剂在电池充电/放电期间可能会在电极表面上分解,或者可能通过在碳质材料 阳极层间共同嵌入而损坏阳极结构,从而阻碍电池的稳定性。已知该问题可在电池初始充 电期间通过电解质溶剂的还原而在阳极表面上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下文称作SEI)层 解决,但通常SEI层不足以持续保护阳极。因此,上述问题会在电池充电/放电期间持续发 生,由此引起电池寿命特性降低的问题。尤其是当在高温下驱动或放置电池时,由于其热不 稳定性,SEI层会由于随时间不断增加的电化学和热能而损坏。因此,在高温时,一个问题 是电池特性更加显著地降低,特别是,SEI层的损坏会不断产生气体(如C0 2)、电解质分解 等,从而增加电池的内部压力和厚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EU 683537和JP 1996-45545公开了使用碳酸亚乙烯酯(下文 称作VC)作电解质添加剂以在阳极表面上形成SEI层的方法。然而,由VC形成的SEI层不 能改善电池的高速容量和高温性能,因为SEI层具有稍高的电阻,且在高温下会损坏。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当将某些化合物加入电解质以改善电池特性时,只有某 些特性可得到改善而其他特性会降低或维持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做出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既包括一种卤 代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又包括一种在其分子中包含乙烯基团的化合物的电解质,以最优化在 阳极表面上形成的SEI层的性质,如稳定性和锂离子传导性,同时改善多种电池特性,如寿 命特性、高温性能。 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解质和包括该电解质的二次电池,所述电 解质包括一种电解质盐和一种电解质溶剂,和i) 一种用至少一种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 化合物;和ii) 一种在其分子中包含由式1表示的乙烯基团的化合物。 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解质和包括该电解质的二次电池,电极 包括在其表面部分或全部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所述SEI层包含一种用至少一 种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和一种含由式1表示的乙烯基团的化合物,或由其化学反 应形成的物质。 [式 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含一种电解质盐和一种电解质溶剂的电解质,所述电解质还包含:i)一种用至少一种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和ii)一种在其分子中含由式1表示的乙烯基团的化合物,[式1]其中n代表0至6;R1、R2和R3中的每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C1~C6烷基,其中所述含乙烯基团化合物是基于磺酸酯的化合物,并且所述乙烯基团位于分子内端部,其中所述基于磺酸酯的含乙烯基团化合物由式2表示:[式2]其中,R4和R5中的至少一个包含乙烯基团,另一个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用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用卤素原子取代的C6~C12芳基、或用卤素原子取代的C2~C6烯基。

【技术特征摘要】
2007.06.11 KR 10-2007-00567241. 一种包含一种电解质盐和一种电解质溶剂的电解质,所述电解质还包含: i) 一种用至少一种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和 ii) 一种在其分子中含由式1表示的乙烯基团的化合物, [式1]其中η代表O至6 ;&、R2和R3中的每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C1?C6烷基, 其中所述含乙烯基团化合物是基于磺酸酯的化合物,并且所述乙烯基团位于分子内端 部, 其中所述基于磺酸酯的含乙烯基团化合物由式2表示: [式2]其中,R4和R5中的至少一个包含乙烯基团,另一个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用卤素原子 取代的C1?C6烷基、用卤素原子取代的C6?C12芳基、或用卤素原子取代的C 2?C6烯基。2. 权利要求1的电解质,其中所述用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选自3-氟碳酸亚乙 酯、3-氯碳酸亚乙酯、4-氟甲基碳酸亚乙酯、三氟甲基碳酸亚乙酯、顺-3,4-二氟碳酸亚乙 酯和反-3,4-二氟碳酸亚乙酯。3. 权利要求1的电解质,其中所述基于磺酸酯的含乙烯基团化合物选自甲磺酸丙烯 酯、苯磺酸乙烯酯、丙烯磺酸丙烯酯、氰基乙磺酸丙烯酯和丙-2-烯-1-磺酸烯丙酯。4. 权利要求1的电解质,其中i)用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和ii)含乙烯基团 的化合物的含量比例以重量比计为1 :〇. 1?10。5. 权利要求1的电解质,其中以100重量份的电解质为基准,用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 化合物和含乙烯基团化合物中的每种的含量为〇. 05至10重量份,且以100重量份的电解 质为基准,所述两种化合物的总含量为〇. 1至20重量份。6. -种包含在其表面部分或全部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的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镐春曹正柱尹琇珍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