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及其试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1653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6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包括分别套设于待测试管道多个端口上的多个管道卡具、用于密封待测试管道多个端面的多个底板、位于底板与待测试管道端面之间的多个密封件,其中,每一底板通过一连接件连接一管道卡具以将待测试管道的一端面密封,一底板上设有与待测试管道内腔连通的入口管,另一底板上设有与待测试管道内腔连通的出口管,入口管上设有进水阀,出口管上设有排气阀,入口管上还安装有试压泵。本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可安装于任意分段管道的两端,在各分段管道组合安装之前就可将各分段管道先进行漏点检测,从而避免了现有的管道在安装后因与其它管道或其它结构之间干涉而导致无法更换漏点管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及其试压方法
技术介绍
在冶金及化工施工现场,特别是在各种连续生产线为节省投资及经久耐用,对于强酸稀溶液管道、重腐蚀管道以及贵重溶液管道均设计材质为PVC及PVC+FRP复合管道。各种规格的管道安装管件繁多,工艺复杂,存在大量的管道对口后检查对口质量的工作。施工现场对这类管道安装试压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在管道系统形成后拆开管道与设备连接的法兰,用盲板堵住管口,同时设置排气点进行试压。但是,采用以上方法进行管道安装试压有下列弊端:系统管道必须全部安装完成,否则无法进行试压。另外,当发现管道中存在漏点时,漏点管件处必须切除,同时导致管道长度不够须在两端加直接头、短管,这样就由2道口变成6道口,再次增加漏点几率。再者,有些管道因与其它管道距离近、或因靠近墙体、基础顶板、钢结构或支架,其更换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及其试压方法,旨在满足非金属管道的中间试压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包括分别套设于待测试管道多个端口上的多个管道卡具、用于密封待测试管道多个端面的多个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与待测试管道端面之间的多个密封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底板和管道卡具的连接件,其中,每一所述底板通过一所述连接件连接一所述管道卡具以将待测试管道的一端面密封,一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待测试管道内腔连通的入口管,另一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待测试管道内腔连通的出口管,所述入口管上设有进水阀,所述出口管上设有排气阀,所述入口管上还安装有试压泵,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入口管相通。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花篮螺栓,每一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多个所述花篮螺栓。优选地,多个所述花篮螺栓在所述待测试管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为橡胶垫。优选地,所述管道卡具的卡合规格可调整。优选地,所述管道卡具包括多个贴合于待测试管道外侧壁上的固定块,以及连接相邻两所述固定块的调整块,其中,所述花篮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调整块上设有开槽,螺钉穿过所述开槽旋入所述固定块的螺纹孔中以将所述调整块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通过调整螺钉穿过所述开槽的位置调整所述管道卡具的卡合规格。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上述的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的试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管道卡具分别套于待测试分段管道的多个端口上并将多个所述管道卡具固定;将底板靠近于待测试分段管道的端面,并根据所述管道卡具调整所述底板位置;安装连接件使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管道卡具和所述底板固定时,将密封件固定于底板与待测试分段管道的端面之间并将其压紧;打开进水阀和排气阀,通过入口管向待测试分段管道内腔注入液体;当待测试分段管道内注满液体时,关闭所述排气阀同时通过试压泵向待测试分段管道内腔施压以测试分段管道中是否存在漏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通过设置底板、管道卡具加连接件的配合,从而将待测试管道的两端面密封,再对待测试管道内注入液体以测试管道中是否存在漏点,本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不需要系统管道必须全部安装完成才能测试。本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可安装于任意分段管道的两端,即在各分段管道组合安装之前就可将各分段管道先进行漏点检测,然后,再将所有测试过的分段管道安装,从而避免了现有的管道在安装后因与其它管道或其它结构之间干涉而导致无法更换漏点管道的问题。同时,本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另外,使用本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在检测到管道存在漏点时,因为在安装前测试,从而在安装前将漏点风险降低,因此,降低了安装管道后发现漏点需切除管道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中管道卡具的结构示意图。10-管道卡具,11-反扣拉点,101-固定块,102-调整块,20-底板,21-连接拉点,30-密封件,40-待测试管道,50-连接件,61-入口管,62-进水阀,63-出口管,64-排气阀。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以待测试管道包括两直管段和一弯管段为例具体说明。本优选实施例中,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包括分别套设于待测试管道40多个端口上的多个(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管道卡具10、用于密封待测试管道40多个端面的多个底板20、位于底板20与待测试管道40端面之间的多个密封件30,以及用于连接底板20和管道卡具10的连接件50,其中,每一底板20通过一连接件50连接一管道卡具10以将待测试管道40的一端面密封,一底板20上设有与待测试管道40内腔连通的入口管61,另一底板20上设有与待测试管道40内腔连通的出口管63(图中未示出),入口管61上设有进水阀62,入口管61上还安装有试压泵(图中未示出),出口管63与入口管61相通,出口管63上设有排气阀64。本实施例以待测试管道40为二通为例说明,此时设置两个管道卡具10、两个密封件30和两底板20。管道卡具10、密封件30和底板20根据待测试管道40的端口的数量来定,如果待测试管道40是三通或四通则分别设置三组或四组。参照图1和图2,底板20的中心设有一通孔,在通孔上焊接有DN(公称通径)15mm的钢管单丝头(即入口管61或出口管63),再在钢管单丝头上安装排气阀64或进水阀62。本实施例中,底板20为方形,当然,底板20可以为其它形状,只要其面积大于待测试管道40的端面面积能够将其密封即可。具体地,参照图1,连接件50为花篮螺栓,每一底板20上安装有多个花篮螺栓。具体地,在底板20四周焊接上四个连接拉点21,以供安装花篮螺栓。同样,管道卡具10上也设置四个反扣拉点11,用于安装花篮螺栓,在安装花篮螺栓时,管道卡具10上的四个反扣拉点11需一一对准连接拉点21。每一组底板20和管道卡具10配合时使用四个花篮螺栓固定。使用花篮螺栓固定具有结构简单、调整方便的优点。进一步地,多个花篮螺栓在待测试管道40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此时使底板20受力均匀,从而保证了密封件30的密封性能。具体地,密封件30为橡胶垫,当然,在其它变形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材质,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定。橡胶垫的厚度选用5至15mm之间,优选橡胶垫的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套设于待测试管道多个端口上的多个管道卡具、用于密封待测试管道多个端面的多个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与待测试管道端面之间的多个密封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底板和管道卡具的连接件,其中,每一所述底板通过一所述连接件连接一所述管道卡具以将待测试管道的一端面密封,一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待测试管道内腔连通的入口管,另一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待测试管道内腔连通的出口管,所述入口管上设有进水阀,所述出口管上设有排气阀,所述入口管上还安装有试压泵,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入口管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套设于待测试管道多个端口上的多个管道卡具、用于密封待测试管道多个端面的多个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与待测试管道端面之间的多个密封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底板和管道卡具的连接件,其中,每一所述底板通过一所述连接件连接一所述管道卡具以将待测试管道的一端面密封,一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待测试管道内腔连通的入口管,另一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待测试管道内腔连通的出口管,所述入口管上设有进水阀,所述出口管上设有排气阀,所述入口管上还安装有试压泵,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入口管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所述连接件为花篮螺栓,每一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多个所述花篮螺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多个所述花篮螺栓在所述待测试管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所述密封件为橡胶垫。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非金属管道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卡具的卡合规格可调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金属管道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燕立徐平所明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