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净化与垃圾除臭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1547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5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垃圾除臭的微生态制剂,其为包括如下微生物的液体培养物,酿酒酵母、汉逊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其中培养用液体培养基包含糖蜜、氯化钠、尿素,且微生态制剂中活菌数达1×1010cfu/ml以上。将其投入污水或喷洒于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及养殖场等场所,可对环境起明显改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态制剂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垃圾除臭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环保、医疗等领域,目前在农业上用量最大,而在环保领域使用还不多。现有的一些用于水处理的微生态制剂,虽然取得了一些处理效果,但普遍存在激活所需时间长、持续作用时间短、微生物种类单一等问题,从而导致其处理效果欠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环保领域微生态制剂的不足,本研发团队受“有效微生物群”概念所启发,制备了一种含多种微生物的、能够净化污水及除臭的液体剂型微生态制剂。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垃圾除臭的微生态制剂,其为包括如下微生物的液体培养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 seudanonas palustr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Ehrenberg)Cohn]、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其中培养用液体培养基包含糖蜜、氯化钠、尿素,且微生态制剂中活菌数达1×1010cfu/ml以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微生态制剂的方法,包括:(1)制备复合菌种,包括一级种子培养:将各所述微生物的菌落分别接种于所述液体培养基纯培养16-24小时,温度30-35℃;及二级种子培养:一级培养物接种于所述液体培养物放大混合培养24-48小时,温度30-35℃,得到作为复合菌种的二级培养物。(2)初始发酵:将二级培养物接入所述液体培养基放大培养24-48小时,温度15-30℃;然后再添加基于初始发酵开始时0.8-1.2倍量的所述液体培养基,在30-35℃下培养,其中保持pH不低于4.2,对液面进行光照,4-12小时搅匀一次,培养至出现漂浮物。(3)高糖发酵:再加入基于初始发酵开始时0.8-1.2倍量的额外添加了3~5%糖蜜的所述液体培养基,在28~30℃下培养,其中保持pH不低于3.9,继续提供光照,4-12小时搅匀一次,培养4~8天,至pH不再明显下降;(4)静默发酵:停止保温、搅拌、光照,在保持pH 3.9-4.4的情况下,继续培养至活菌数达1×1010cfu/mL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微生态制剂的优点在于:将其投入污水,如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废水、畜牧养殖废水、受污染河道及水产养殖水体等中,可降低污水化学需氧量、总氮、悬浮物等指标,从而使水体变得清澈;将其喷洒于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及养殖场等场所,可对空气中的氨、硫化氢等恶臭物质起到吸附、酶解等作用。从而起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微生态制剂由复合菌种经发酵得到。本专利技术中复合菌种制备及其发酵所需的液体培养基的组成为:糖蜜8~10%;食盐1.5~2%;尿素0.5~1%;复合生长因子1~3%;及余量的水。各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计。调配好后用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调pH至5.8~6.0,巴氏消毒。上述糖蜜、食盐、尿素为市购产品。复合生长因子为自配,由20%磷酸氢二钾、40%硫酸镁、25%过滤番茄汁、5%酵母浸提物、10%电解多维。其中,磷酸氢二钾、硫酸镁、酵母浸提物、电解多维为市购产品,过滤番茄汁为自制。复合菌种按如下方法制备。复合菌种的微生物组分包括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 seudanonas palustr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Ehrenberg)Cohn]、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各微生物组分为市购试管种。复合菌种的制备方法分为一级与二级两步。上述“一级”为各组分的纯培养。挑取各微生物的菌落,分别接种至100~200mL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振荡器中30~35℃、100~200r/min培养16~24h;但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不振荡,静置培养。各微生物接种量基本相同。上述“二级”为混合培养,具体方法为:准备5~10L液体培养基,接种一级培养后的酿酒酵母、汉逊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细黄链霉菌培养物,30~32℃间歇搅拌(60~120r/min机械搅拌,每3~5h一次,每次1~2min)培养12~24h;之后接种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继续培养16~24h。培养完毕后,发臭的视为染杂菌,应舍弃;气味为酸味的为正常。发酵培养过程分为初始发酵、高糖发酵、静默发酵三个阶段,其条件如下所述:初始发酵将已制备好的复合菌种泵入含上述液体培养基的种子罐,不设条件地自然培养(自然温度15~30℃)24~48h,然后泵入装有约四分之一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发酵罐,使发酵罐中培养物体积为罐总体积的约二分之一。在发酵罐中以30~32℃,pH下限4.2,每8~12h搅拌1min,提供光照(例如以高压气体放电灯,如金属卤化物灯、氙气灯等,在发酵罐上部照射于液面,作用为促进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并成为优势菌,通常照度不低于1000LUX;),培养至出现漂浮物(类菌苔物)。通常此阶段发酵时间为1~3天。高糖发酵向发酵罐中泵入再添加了2~5%糖蜜的所述液体培养基至大致四分之三体积,搅拌均匀。以28~30℃,pH下限3.9,每8~12h搅拌1min,继续提供光照,培养至pH不再明显下降。通常此阶段发酵时间为4~8天。静默发酵不再加热、搅拌、光照,在pH下限3.9,pH上限4.4的情况下,继续培养,当pH值低于下限,则加入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调整;当pH值高于上限,则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垃圾除臭的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态制剂为包括如下微生物的液体培养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 seudanonas palustr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Ehrenberg)Cohn]、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其中微生物培养用液体培养基包含糖蜜、氯化钠、尿素,且微生态制剂中活菌数达1×1010cfu/ml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垃圾除臭的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态制剂为
包括如下微生物的液体培养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汉逊酵母
(Hansenula anomala)、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 seudanonas palustris)、地衣芽孢
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Ehrenberg)
Cohn]、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其中微生物培养用液体培养基包含糖蜜、氯化钠、尿素,且微生态制剂中活菌数达
1×1010cfu/ml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态制剂,所述液体培养基包含以重量百分比计的8~10%
糖蜜、1.5~2%氯化钠及0.5~1%尿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态制剂,所述液体培养基包含以重量百分比计的8~10%
糖蜜、1.5~2%氯化钠、0.5~1%尿素、1~3%复合生长因子及余量的水,且pH 5.8~6.0,其
中复合生长因子包括20%磷酸氢二钾、40%硫酸镁、25%过滤番茄汁、5%酵母浸提物、10%
电解多维。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生态制剂的方法,包括:
(1)制备复合菌种:
一级种子培养:将各所述微生物的菌落分别接种于所述液体培养基纯培养16-24小
时,温度30-35℃;
二级种子培养:一级培养物接种于所述液体培养物放大混合培养24-48小时,温度
30-35℃,得到作为复合菌种的二级培养物;
(2)初始发酵:将二级培养物接入所述液体培养基放大培养24-48小时,温度
15-30℃;然后再添加基于初始发酵开始时0.8-1.2倍量的所述液体培养基,在30-35℃
下培养,其中保持pH不低于4.2,对液面进行光照,4-12小时搅匀一次,培养至出现
漂浮物;
(3)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宫介张显忠葛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寄绿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