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及其节能循环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1367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5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及其节能循环系统控制方法,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室外机柜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前侧的前盖板,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节能循环系统、控制单元和温度采集单元;所述节能循环系统包括换热机芯,以及分别设置在换热机芯上下方的外循环机构和内循环机构,所述外循环机构和内循环机构设有多个风门,通过多个风门和换热机芯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配合使用,实现热交换散热状态、新风散热状态、新风-热交换混合状态以及自动除尘四种功能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及其节能循环系统控制方法,属于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通信行业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站建设,机房的空调耗能和节能问题早已引起通信行业的普遍关注。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小型化的室外通信设备柜应时而生,目前室外通信设备柜普遍用定制精密空调来对机柜内的通信设备进行散热,制冷设备能耗占整个室外通信设备柜的能耗的一半,降低制冷设备的能耗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室外通信设备柜温控方式有精密空调、直通风、热交换器等方式。每种温控设备都有相应的应用场景限制。如直通风不可应用于空气质量差的环境,如海边、高盐雾、重工业、高粉尘的场景。而使用热交换器的室外通信设备柜,柜内温升 10 度以上,柜内不可安装工作温度低的设备如蓄电池。通常情况下准确的场景信息很难获取到,使室外通信设备柜温控的配置和应用十分困难。因此,如果能设计一种兼具多种温控方式的温控设备,将能够实现一台温控设备兼顾多种应用场景,使温控设备的应用大大简化。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号CN102829512A的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一体化的新型散热设备,解决了带通风的空调或是带热交换的空调等组合产品以高能耗的空调为主,但在实际的使用中由于采用一体化散热节能设备和空调联动的机制,室内高温情况下在热交换状态下显冷量有限还是会自动切换到空调运行还是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此进行研究,专门开发出一种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及其节能循环系统控制方法,本案由此产生。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及其节能循环系统控制方法,通过多个风门和换热机芯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的配合使用,实现热交换散热状态、新风散热状态、新风-热交换混合状态以及自动除尘四种功能状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前侧的前盖板,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节能循环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机柜运行状态的控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并实时采集室内外温度的温度采集单元;所述节能循环系统包括换热机芯,以及设置在换热机芯上方的外循环机构和设置在换热机芯下方的内循环机构,所述换热机芯与箱体之间设有外循环风道和内循环风道,所述外循环机构包括与换热机芯外循环风道连通的外循环风机,所述外循环风机周围至少设有两个受控制单元控制动作的活动风门,所述内循环机构包括与换热机芯内循环风道连通的内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周围至少设有两个受控制单元控制动作的活动风门,所述箱体侧边和前盖板上进一步设有与上述活动风门对应的排风口和进风口。作为优选,所述外循环机构包括外循环风机、设置在外循环风机前侧的外循环第一风门、以及分别设置在外循环风机左侧、右侧和后侧相互联动的外循环第二风门、外循环第三风门和外循环第四风门;所述箱体和前盖板上部四个侧面均设有与上述四个风门相对应的外循环排风口,所述箱体后侧外侧下部设有外循环进风口。作为优选,所述内循环机构包括内循环风机、分别设置在内循环风机前侧和后侧相互联动的内循环第一风门和内循环第二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和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以及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通过控制器联动连接,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外循环第三风门和内循环第二风门通过控制单元的另一个控制器联动连接,所述前盖板中部设有内循环回风口、内循环回风口下方设有与内循环第一风门相对应的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内循环第二风门位置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对应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二风门均包括旋转轴、随旋转轴旋转的转动板和风门连杆,所述转动板的顶端至尾端向外且向下延伸,其中一个转动板的顶端与旋转轴固定,其余转动板的顶端以固定间距通过风门连杆连接,旋转轴带动其中一个转动板转动同时通过风门连杆带动其他的转动板同步转动。控制单元的控制器直接与旋转轴连接,控制旋转轴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外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二风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至开启或关闭位置,从而关闭或开启不同的内循环通道和外循环通道,使得整个室外机柜可以切换处于热交换散热状态、新风散热状态、新风-热交换混合状态以及自动除尘四种功能状态。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首尾相连的结构既实现了的驱动电机的旋转方向和风门叶片的旋转方向的一致性,便于控制系统采用简洁的控制逻辑来控制各个风门电机,又巧妙的利用相同的4个风门组件围成一个四面封闭的外循环通道。作为优选,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的转动板与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的转动板相互平行且旋转方向一致,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的转动板与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的转动板以铅垂面镜像对称设置,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和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的旋转轴均与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的旋转轴垂直,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与外循环第一风门的旋转轴相互平行、转动板相互垂直且旋转方向相反,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旋转至铅垂位置或最大角度倾斜位置时,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反方向旋转至最大角度倾斜位置或铅垂位置,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和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的旋转轴均与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的旋转轴垂直。这样设置的优点是,使得其向外旋转或向内旋转进而实现对内循环通道和外循环通道的封闭和开启。作为优选,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二风门的转动板与所述铅垂面之间的夹角为0-90°,即全开为90度全关为0度。作为优选,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外循环第一风门和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均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内循环第二风门、外循环第二风门和外循环第三风门均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器包括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的第一控制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相连与第二控制器。作为优选,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二风门采用相同的结构,这样有利于整个室外机柜的生产制造和投入使用之后的维护。作为优选,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内侧进一步设置有过滤网。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上设有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与控制单元相连。这样,可以根据传感器组件检测到的数据控制系统处于不同的状态。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灰尘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所述换热机芯为板式空气对空气交叉流机芯, 所述换热机芯包括至少两组交互设置的循环通道,所述每个循环通道相互隔离,所述循环通过由金属箔制成的基板制成,基板的一侧与相邻上层的基板的相同侧通过压边密封固定,基板的另一侧与相邻下层的基板的相同侧通过压边密封固定。所述换热机芯左右两侧进一步配置有一水平转轴,水平转轴由受控制单元控制的电机驱动,当换热机芯工作设定时长后转动90度、180度或270度,以便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及其节能循环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前侧的前盖板,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节能循环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机柜运行状态的控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并实时采集室内外温度的温度采集单元;所述节能循环系统包括换热机芯,以及设置在换热机芯上方的外循环机构和设置在换热机芯下方的内循环机构,所述换热机芯与箱体之间设有外循环风道和内循环风道,所述外循环机构包括与换热机芯外循环风道连通的外循环风机,所述外循环风机周围至少设有两个受控制单元控制动作的活动风门,所述内循环机构包括与换热机芯内循环风道连通的内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周围至少设有两个受控制单元控制动作的活动风门,所述箱体侧边和前盖板上进一步设有与上述活动风门对应的排风口和进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前侧的前盖板,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节能循环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机柜运行状态的控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并实时采集室内外温度的温度采集单元;所述节能循环系统包括换热机芯,以及设置在换热机芯上方的外循环机构和设置在换热机芯下方的内循环机构,所述换热机芯与箱体之间设有外循环风道和内循环风道,所述外循环机构包括与换热机芯外循环风道连通的外循环风机,所述外循环风机周围至少设有两个受控制单元控制动作的活动风门,所述内循环机构包括与换热机芯内循环风道连通的内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周围至少设有两个受控制单元控制动作的活动风门,所述箱体侧边和前盖板上进一步设有与上述活动风门对应的排风口和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机构包括外循环风机、设置在外循环风机前侧的外循环第一风门、以及分别设置在外循环风机左侧、右侧和后侧相互联动的外循环第二风门、外循环第三风门和外循环第四风门;所述箱体和前盖板上部四个侧面均设有与上述四个风门相对应的外循环排风口,所述箱体后侧外侧下部设有外循环进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机构包括内循环风机、分别设置在内循环风机前侧和后侧相互联动的内循环第一风门和内循环第二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和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以及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通过控制器联动连接,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外循环第三风门和内循环第二风门通过控制单元的控制器联动连接,所述前盖板中部设有内循环回风口、内循环回风口下方设有与内循环第一风门相对应的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内循环第二风门位置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二风门均包括旋转轴、随旋转轴旋转的转动板和风门连杆,所述转动板的顶端至尾端向外且向下延伸,其中一个转动板的顶端与旋转轴固定,其余转动板的顶端以固定间距通过风门连杆连接,旋转轴带动其中一个转动板转动同时通过风门连杆带动其他的转动板同步转动,控制单元的控制器直接与旋转轴连接,控制旋转轴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外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二风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至开启或关闭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的转动板与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的转动板相互平行且旋转方向一致,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的转动板与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的转动板以铅垂面镜像对称设置,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和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的旋转轴均与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的旋转轴垂直,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与外循环第一风门的旋转轴相互平行、转动板相互垂直且旋转方向相反,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旋转至铅垂位置或最大角度倾斜位置时,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反方向旋转至最大角度倾斜位置或铅垂位置,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和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的旋转轴均与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的旋转轴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二风门的转动板与所述铅垂面之间的夹角为0-90°。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外循环第一风门和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均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内循环第二风门、外循环第二风门和外循环第三风门均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器包括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的第一控制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相连与第二控制器。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内循环第二风门采用相同的结构;所述外循环第一风门、所述外循环第四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二风门、所述外循环第三风门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四面封闭的外循环通道。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内侧进一步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设有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与控制单元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飞王英浩钱星宏葛俊程顺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融汇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