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纸的生产设备,包括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右侧设有一卧式烘道装置,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内设有一制丝装置,制丝容器外周缘的下部通过一第二输送管与一打浆装置的上部连接,打浆装置包括一打浆容器,打浆容器底部开设有一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连接于一凝固浴回流管的一端,凝固浴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凝固浴回收槽的外壁,打浆容器外壁左侧的下部通过一第三输送管与一抄纸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湿法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最终得到聚酰亚胺纸,实现高效、节能的生产过程,操作简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在制备特种纤维纸的工艺过程中难以打浆的技术难题,避免投入大量生产成本,且生产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纸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蜜蜂构筑的六角型蜂巢可以说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它的结构比任何圆形或正方形的结构更强有力,能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正是蜂窝这样特殊的结构,人类从中受到启发,即使最纤薄的材料,只要把它做成蜂窝形状,都能承受很大的外力,而且不易变形,可以回收利用。这样不仅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而且还能美化环境。蜂窝复合材料是由上下两层薄板、中间夹六角型的蜂窝状纸芯、用胶粘贴而成,由于其具有强度好、抗压、抗弯曲和超轻型结构的特性,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作为蜂窝复合材料的主要原料,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高强度特种纤维采用打浆、抄纸等传统造纸工艺制备的特种纤维纸,纸张强度受纤维性能及造纸工艺的双重影响,即使纤维的强度能够提高,但亦增加了打浆的难度,过强的纤维强度甚至难以用于打浆造纸,从而限制了纸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另外,现在市场上制成的纤维纸产品,需要经过大量的机器设备的操作,如烘道设备和切断设备,使其成本增加,操作也较为不便,从而生产效率也相对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操作简单、纤维强度高且打浆效果好的新型聚酰亚胺纸生产设备。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纸生产设备,包括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所述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右侧设有一卧式烘道装置,所述卧式烘道装置与所述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电连接,所述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内设有一制丝装置,所述制丝装置包括一制丝容器、一固设于所述制丝容器内的喷丝器以及一固设于所述制丝容器底部外的一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制丝容器上方设有一第一输送管,所述制丝容器顶部还固设有一与所述制丝容器同轴的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顶端通过一凝固浴输送管与一凝固浴回收槽连接,所述制丝容器外周缘的下部通过一第二输送管与一打浆装置的上部连接;所述打浆装置包括一打浆容器,所述打浆容器内固设有一搅拌件,所述搅拌件下端固设有一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打浆容器底部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连接于一凝固浴回流管的一端,所述凝固浴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凝固浴回收槽的外壁,所述打浆容器外壁左侧的下部通过一第三输送管与一抄纸装置连接;所述抄纸装置包括一滤液收集槽以及一浸渍于所述滤液收集槽内的过滤式传送带。 进一步地,所述喷丝器呈圆筒状,所述喷丝器包括位于所述喷丝器最下方的一底板、一位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圆筒状侧壁和一位于所述侧壁顶端的顶板,所述侧壁上设有若干均布设置的喷丝孔或一金属滤网。 具体地,若干所述喷丝孔的孔径为0.05mm~0.12mm,所述金属滤网的目数为400~2000目。进一步地,所述喷丝器中部设有一与所述喷丝器同轴的圆筒状中空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位于所述中空管内,所述中空管外周缘固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隔板,所述隔板还同时与所述底板、所述侧壁以及所述顶板连接。具体地,所述隔板为平面板或弧形板,所述隔板由不锈钢或合金钢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喷淋装置为中空结构且与所述制丝容器同轴设置,所述喷淋装置底部设有若干喷淋孔。进一步地,所述打浆容器顶部设有一辅助液输入管。进一步地,所述凝固浴回流管前段设有一第一阀门,所述第三输送管前段设有一第二阀门。进一步地,所述滤液收集槽底部左侧设有一残液回流管,所述残液回流管上设有一第三阀门,所述滤液收集槽底部右侧设有一与所述凝固浴回流管相互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有一第四阀门。进一步地,所述凝固浴回收槽底部设有一凝固浴排放管,所述凝固浴排放管上设有一第五阀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利用湿法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从最初合成聚酰胺酸原液出发,最终得到聚酰亚胺纸,实现了高效、节能的生产过程,大大减少了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操作简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传统的以聚酰亚胺纤维为基础,在制备特种纤维纸的工艺过程中难以打浆的技术难题,同时解决了现在市场上的纤维纸产品的强度与打浆效果两者不可兼得的矛盾问题,节省了短纤维原液丝生产过程中的烘道设备和切断设备,避免投入大量生产成本,且生产效率低的缺点,拓展了聚酰亚胺纤维产品的市场,提高了相对同类产品的竞争力,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纸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纸生产设备中的喷丝器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纸生产设备的喷淋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纸生产设备,整套聚酰亚胺纸生产设备用于生产湿法两步法合成工艺的聚酰亚胺纤维产品。聚酰亚胺纸生产设备包括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100,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100右侧设有一卧式烘道装置200,卧式烘道装置200与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100电连接。由于现有的聚酰亚胺纤维的生产方法有湿法和干法两种,此处的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100为湿法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100内设有一制丝装置110,制丝装置110包括一制丝容器111、一固设于制丝容器111内的喷丝器112以及一固设于制丝容器111底部外的第一驱动装置113。请再参阅图2,其中,制丝装置110为圆筒状,内部为空心。喷丝器112呈圆筒状,进一步地,喷丝器112包括位于喷丝器112最下方的一底板1121、一位于底板1121上表面的圆筒状侧壁1122和一位于侧壁1122顶端的顶板1123,侧壁1122上设有若干均布设置的喷丝孔1124或一金属滤网(未示出),若干喷丝孔1124的孔径为0.05mm~0.12mm,金属滤网的目数为400~2000目,通过设置不同的数值,使喷丝器112喷射出来的聚酰胺酸纺丝胶液能够符合不同的要求,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当然,应当理解,喷丝孔1124的孔径的大小或金属滤网的目数,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来选择,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设定的选择范围。在喷丝器112中部还设有一与喷丝器112同轴的圆筒状中空管1125,中空管1125外周缘固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隔板1126且在喷丝器112内对称设置,隔板1126还同时与底板1121、侧壁1122以及顶板1123连接,在具体使用时,可将隔板1126设为平面板或弧形板,可以使喷丝器112在高速离心力的作用下,喷丝器112内的聚酰胺酸纺丝胶液能由下往上运动,提高了喷丝孔1124或金属滤网的利用率。隔板1126可由不锈钢、哈氏特种合金钢等金属材料制成,防止隔板1126由于长时间使用,生锈损坏,可以降低隔板的生产成本。另外,第一驱动装置113可为液压马达等旋转设备,液压马达的转速较高,便于启动,且调节灵敏度高,从而使第一驱动装置113驱动喷丝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纸的生产设备,包括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右侧设有一卧式烘道装置,所述卧式烘道装置与所述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电连接,所述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内设有一制丝装置,所述制丝装置包括一制丝容器、一固设于所述制丝容器内的喷丝器以及一固设于所述制丝容器底部外的一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制丝容器上方设有一第一输送管,所述制丝容器顶部还固设有一与所述制丝容器同轴的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顶端通过一凝固浴输送管与一凝固浴回收槽连接,所述制丝容器外周缘的下部通过一第二输送管与一打浆装置的上部连接;所述打浆装置包括一打浆容器,所述打浆容器内固设有一搅拌件,所述搅拌件下端固设有一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打浆容器底部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连接于一凝固浴回流管的一端,所述凝固浴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凝固浴回收槽的外壁,所述打浆容器外壁左侧的下部通过一第三输送管与一抄纸装置连接;所述抄纸装置包括一滤液收集槽以及一浸渍于所述滤液收集槽内的过滤式传送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纸的生产设备,包括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右侧设有一卧式烘道装置,所述卧式烘道装置与所述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电连接,所述纺丝离心式生产设备内设有一制丝装置,所述制丝装置包括一制丝容器、一固设于所述制丝容器内的喷丝器以及一固设于所述制丝容器底部外的一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制丝容器上方设有一第一输送管,所述制丝容器顶部还固设有一与所述制丝容器同轴的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顶端通过一凝固浴输送管与一凝固浴回收槽连接,所述制丝容器外周缘的下部通过一第二输送管与一打浆装置的上部连接;
所述打浆装置包括一打浆容器,所述打浆容器内固设有一搅拌件,所述搅拌件下端固设有一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打浆容器底部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连接于一凝固浴回流管的一端,所述凝固浴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凝固浴回收槽的外壁,所述打浆容器外壁左侧的下部通过一第三输送管与一抄纸装置连接;
所述抄纸装置包括一滤液收集槽以及一浸渍于所述滤液收集槽内的过滤式传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聚酰亚胺纸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器呈圆筒状,所述喷丝器包括位于所述喷丝器最下方的一底板、一位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圆筒状侧壁和一位于所述侧壁顶端的顶板,所述侧壁上设有若干均布设置的喷丝孔或一金属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聚酰亚胺纸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喷丝孔的孔径为0.0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姚雷,
申请(专利权)人:徐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