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轻剥离力防粘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0309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轻剥离力防粘膜,包括:基材以及涂覆在所述基材上的复合离型层,所述复合离型层由复合离型剂固化形成,所述复合离型剂中包括离型剂、占离型剂干重1%~50%质量份的热胀性微胶囊、分散剂、抛锚剂、架桥剂、催化剂以及溶剂。所述超轻剥离力防粘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制得发泡剂分散液、架桥剂稀释液、催化剂稀释液,并与溶剂混匀静置,制得复合离型剂涂布剂;再将复合离型剂涂布剂涂覆在基材表面;最后在烘箱内进行脱溶、固化及发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膜类防粘材料领域,特别是。
技术介绍
防粘材料是由基材及其表面涂覆的离型层所组成,离型层具有极低的表面自由能,防粘材料膜和压敏在和胶带/保护膜配套使用时,离型层的低表面自由能特性将保证压敏胶层因接触角Θ大于90°而难以有效的润湿,从而满足胶带/保护膜的使用要求,广泛应用于模切、电子、医学、光学、电镀保护及材料加工等方面。 常见的防粘材料和胶带/保护膜的压敏胶层是以面-面的形式接触的,它们之间能形成一种比较弱的黏合作用,所以普通的防粘材料的剥离力一般不小于0.05N/25mm。 为了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的要求,国外防粘材料制造商开始采用等离子蚀刻等方法,在防粘材料的离型层上人为地蚀刻出条纹,使离型层与压敏胶层的接触方式变为线-面接触或点-面接触,从而生产出了剥离力小于0.03N/25mm的防粘材料,但是这种生产工艺的特点是设备要求高、投资大、离型剂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轻剥离力防粘膜,包括:基材以及涂覆在所述基材上的复合离型层,所述复合离型层由复合离型剂固化形成,所述复合离型剂中包括离型剂、占离型剂干重1%?50%质量份的热胀性微胶囊、分散剂、抛锚剂、架桥剂、催化剂以及溶剂。 优选地,所述热胀性微胶囊的芯材为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发泡剂为烃类、偶氮二甲酰胺、亚肼基二甲酰胺、4,4’ -氧化双磺酰肼、2- ((4-乙氧基-6-甲胺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二硝基五亚甲基四胺、5-苯基四唑、对甲苯磺酰肼、对甲苯磺酰基氨基脲、偶氮二异丁氰、二磺酰肼二苯砜,二苯二磺酰肼,苯二磺酰肼以及联二脲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无机发泡剂为碳酸氢盐以及无水柠檬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芯材为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热胀性微胶囊的粒径范围为0.05?35微米。 优选地,芯材为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热胀性微胶囊的粒径范围为0.05?10微米。 优选地,所述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的起始发泡温度为60V?160°C。 优选地,所述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的起始发泡温度为100°C?130°C。 优选地,所述热胀性微胶囊占离型剂干重的10%?50%质量份。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超轻剥离力防粘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热胀性微胶囊、端基聚异丁烯类超分散剂、抛锚剂、溶剂和离型剂加入到容器中分散混匀,制得发泡剂分散液; 步骤二,将架桥剂和溶剂混匀,制得架桥剂稀释液;步骤三,将催化剂和溶剂混匀,制得催化剂稀释液;步骤四,将发泡剂分散液、架桥剂稀释液、催化剂稀释液以及溶剂混匀、静置,制得复合离型剂涂布剂;步骤五,将复合离型剂涂布剂涂覆在表面自由能不低于52达因/厘米的基材表面; 步骤六,将涂覆了复合离型剂的基材在烘箱内进行脱溶、固化及发泡。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离型剂中添加具有特定膨胀温度范围的热胀性微胶囊制成复合离型剂,用该复合离型剂涂覆在基材上制成膜类防粘材料,防粘材料离型层中的热胀性微胶囊在特定的温度下发泡膨胀形成大量的空腔,破坏离型层的物理结构并离型层表面形成大量的点状凸起,使得该防粘材料与配套使用的压敏胶带的接触形式由面-面接触变为点-面接触,从而使得实际使用剥离力降低至0.02N/25mm以下;改变热胀性微胶囊的粒径范围,可以适应不同胶厚的胶黏剂的防粘;改变热胀性微胶囊的用量,可以调整实际防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超轻剥离力防粘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材;2_复合离型剂;3_热胀性微胶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轻剥离力防粘膜,包括:基材I以及涂覆在所述基材上的复合离型层,所述复合离型层由复合离型剂2固化形成,复合离型剂2中包括离型剂、占离型剂干重1%?50%质量份的热胀性微胶囊3、分散剂、抛锚剂、架桥剂、催化剂以及微量溶剂。 优选地,所述热胀性微胶囊3的芯材为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发泡剂为烃类、偶氮二甲酰胺、亚肼基二甲酰胺、4,4’ -氧化双磺酰肼、2- ((4-乙氧基-6-甲胺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二硝基五亚甲基四胺、5-苯基四唑、对甲苯磺酰肼、对甲苯磺酰基氨基脲、偶氮二异丁氰、二磺酰肼二苯砜,二苯二磺酰肼,苯二磺酰肼以及联二脲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无机发泡剂为碳酸氢盐以及无水柠檬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芯材为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热胀性微胶囊的粒径范围为0.05?35微米。 优选地,芯材为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热胀性微胶囊的粒径范围为0.05?10微米。 优选地,所述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的起始发泡温度为60V?160°C。 优选地,所述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的起始发泡温度为100°C?130°C。 优选地,所述热胀性微胶囊3占离型剂干重的10%?50%质量份。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超轻剥离力防粘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热胀性微胶囊、端基聚异丁烯类超分散剂、抛锚剂、溶剂和离型剂加入到容器中分散混匀,制得发泡剂分散液;步骤二,将架桥剂和溶剂混匀,制得架桥剂稀释液;步骤三,将催化剂和溶剂混匀,制得催化剂稀释液;步骤四,将发泡剂分散液、架桥剂稀释液、催化剂稀释液以及溶剂混匀、静置,制得复合离型剂涂布剂;步骤五,将复合离型剂涂布剂涂覆在表面自由能不低于52达因/厘米的基材表面; 步骤六,将涂覆了复合离型剂的基材在烘箱内进行脱溶、固化及发泡。 下面具体讲述本专利技术所述超轻剥离力防粘膜及其制备方法。 实施例1一种实际使用剥离力小于0.01N/25mm的超轻剥离力防粘膜,由PET基材和涂覆在所述PET基材上的复合离型层,所述复合离型层由复合离型剂固化形成,所述复合离型剂中包括有机硅离型剂Syl-Off? SB 7458、Sy 1-Off? SB 7200、端基聚异丁烯类超分散剂、起始发泡温度为100°C?110°C、粒径为10nm的热胀性微胶囊、架桥剂Syl_0ff? 7672、催化剂Syl-Offe 4000以及溶剂甲苯。 所述超轻剥离力防粘膜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在净洁的不锈钢容器中倒入3000g甲苯,再倒入10g的Syl-Off? SB 7200,搅拌溶解;向Syl-Off? SB 7200甲苯溶液中慢慢加入3g的端基聚异丁烯类超分散剂和10g的起始发泡温度为100°C?110°C、粒径为10nm的热胀性微胶囊,搅拌5min拌合均匀后再加入900g的Syl-Off? SB 7458,搅拌5min拌合均匀,然后用剪切分散机分散15分钟以上,分散效果用显微镜观测,调节分散强度及分散时间,直至分散均匀,得到复合离型剂分散液;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向复合离型剂分散液中加入600g的1% Syl-Off?7672甲苯溶液及500g的1% Syl-Offe 4000甲苯溶液,并加入约900g甲苯,继续搅拌1min以上后再静置5min,得到复合离型剂涂布剂。 将配制好的复合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轻剥离力防粘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以及涂覆在所述基材上的复合离型层,所述复合离型层由复合离型剂固化形成,所述复合离型剂中包括离型剂、占离型剂干重1%~50%质量份的热胀性微胶囊、分散剂、抛锚剂、架桥剂、催化剂以及溶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轻剥离力防粘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以及涂覆在所述基材上的复合离型层,所述复合离型层由复合离型剂固化形成,所述复合离型剂中包括离型剂、占离型剂干重1%?50%质量份的热胀性微胶囊、分散剂、抛锚剂、架桥剂、催化剂以及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剥离力防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胀性微胶囊的芯材为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轻剥离力防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泡剂为烃类、偶氮二甲酰胺、亚肼基二甲酰胺、4,4’-氧化双磺酰肼、2- ((4-乙氧基-6-甲胺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二硝基五亚甲基四胺、5-苯基四唑、对甲苯磺酰肼、对甲苯磺酰基氨基脲、偶氮二异丁氰、二磺酰肼二苯砜,二苯二磺酰肼,苯二磺酰肼以及联二脲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轻剥离力防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发泡剂为碳酸氢盐以及无水柠檬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轻剥离力防粘膜,其特征在于:芯材为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热胀性微胶囊的粒径范围为0.05?35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成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明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