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的运货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011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拟提供一种可滑动的并耐碰撞的运货底板。万一发生后部碰撞时希望避免后座的背部受到来自滑动的运货底板的附加载荷,该后座的背部必定吸收来自货物的和安全带紧固点的力。借助在运货底板上的一横向接合部或接头提供了一个技术方案,该接合部或接头在万一发生重载荷、例如发生后部碰撞时,使底板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变形,即:其后部(1)在前部(2)的下方或上方滑动。因而运货底板由两独立部分(1,2)构成,该两部分设有斜面(12,13;15,16;25,26;29,30),该斜面在两部分之间的一接合部(7)或一接头(10,11,28)处相互配合。(*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动的运货底板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3门和5门车辆的滑动的运货底板,例如用于旅行汽车、运货车、运动用车(SUV)在装卸行李、货物等时使用。在上述型式的车辆中的问题是常常从侧面提升重物、在货舱的远端堆装重物的困难以及在货舱的远端难以取出堆装好的物品。由于这些困难,重物常常堆装在货舱的最外边。这主要导致车辆上载荷的不正确分布,货物被不正确地堆装且万一发生碰撞时货物可能发生运动。并且每当人们想要取出已堆装在货舱更里边的货物时需要移动重物。滑动的运货底板的优点是,由于重的提升在人们的背上和腿上施加的不必要的负载避免了,同时没有必要与可能的脏物体如车挡、底梁和拉杆相接触。并不需要将购物袋、软饮料箱等提升到远至汽车内,同时可将象外装发动机和割草机那样的重物接近于货舱的前壁(后座的背部)堆装,以便在万一发生碰撞时得到较好的保护。已滑出的底板也可用来座落在一工作台上,或在停歇期间用作一工作台,并且为了清理可将该底板做成容易拆除的(无需工具)。另一优点是常常覆盖有垫层的货舱底板不太会遭受一般情况下必须被拖过底板的物品的磨损。这种型式的底板由文件WO 82/02175 A1是已知的,该文件公开了一种在货舱内轨道上移动的滑动底板。该底板包括成整体形成的平台,它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向后滑出并且也可在一个放低的后座上被向前推动。这种型式的整体平台的缺点是如果车辆受到从后面的冲击时它不易变形。这导致货舱前壁受重载荷。如果该壁包括一后座的背部,后座的各紧固点可能会断裂,在这种情况下该背部被压入乘客室。本专利技术拟提供一种改进的运货底板,它既是可滑动的,又在万一发生碰撞时是安全的。在万一发生从后面的碰撞时,由于后座的背部必定吸收来自安全带紧固点的力和货物的力,只要后座的背部不遭受来自滑动运货底板的附加载荷,这就是一个优点。-->这个问题通过显示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所述特征的运货底板来解决。该技术方案从而包括位于运货底板中的一纵向接头或接合部,在万一发生重载荷、例如从后面的碰撞时,该接头或接合部使底板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变形,即:其后部在一前部的下方或上方滑动。术语“前”和“后”在本文中指的是各部分沿车辆行驶的主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车辆货舱的截面图。图2示出运货底板中的一个接头的第一实施方案。图3示出运货底板中的一可碰撞变形的横向接头的第一实施方案。图4示出运货底板中的一可碰撞变形的横向接头的第二实施方案。图5A示出运货底板用的锁定装置的截面图。图5B示出一锁定装置的平面图。图6A示出一运货底板的平面图。图6B示出具有凹部的运货底板的截面图。图7示出运货底板中的一接头的第二实施方案。图8A示出具有滚轮的铰接式运货底板。图8B示出具有滚轮的运货底板的一部分的平面图。运货底板的功能基本上可由图1推断出。一后运货底板(1)、或者说一后运货底板连同一前运货底板(2)可以被向后滑动到至少远至伸出拉杆(3)以外,即:至少约30cm。为了将底板滑出,不需要举起底板,因为它由一对或多对滚轮沿各侧支承,并在横向上由车辆中装货开口内的底梁支承。一锁定钩(5)可与后门(4)上的一个锁相互配合,并且该锁定钩一般位于装载开口的下边缘的中心,该锁定钩(5)插入运货底板下侧的槽(5a)内。这沿横向方向引导运货底板,同时当运货底板沿货舱的整个宽度与装货开口的底梁(6)接触时,就提供了很好的承载能力。运货底板的前部(2)与后部(1)之间的接头(7)可按图2所示那样成形。后部(1)拉动前部(2)与它一起转动一角度(α)(虚-->线(8)),以便能够够到备用轮胎(9)等。为获得充分的通路,该后部应能转动至少60°。一对具有协同操作的弯曲边缘的连接元件(10,11)横穿过底板的纵向延伸部延伸,并且互相钩住。这些元件使底板的后部能连同前部一起被拉出,并且还能够使后部向上转动以便能利用底板下方的空间。由于相互配合的元件并不构成固定的铰连接,该后部还可以向上转动,并且其固定元件可以与前部的固定元件脱开连接。然后,运货底板的后部可作为一个整体移走。协同操作元件(10,11)还设有互相接触的斜面(12,13)。两斜面相对于运货底板的水平平面的倾斜角适当地小于45°。在从后面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这些表面使运货底板的后部能够在前部的下方滑动,从而避免将大的力传递给后座(14)的背部。另一方面,只要后底板(1)长至能够贴靠着一后座背部(14),它就可以设有按照图3或图4所示的一横向接头。图3所示实施方案可以支承两个坐在滑出底板之边缘上的成人的重量,而当在其滑入位置时底板需要沿其各边缘的支承。在这种情况下,底板的两部分(1,2)设有互相接触的斜面(15)和(16)。并且在此前部的后边缘具有一接合部(17),接合部(17)具有一个或几个向下弯曲的舌片(18)和一个沿向前方向向下倾斜的表面(15)。这些舌片(18)与另一接合部(20)上的相应数目的槽口(19)相互配合,接合部(20)连接于后部的向下倾斜的前边缘(16)。而图4的实施方案则具有一对同样的纵向连接元件(21,22),它们都设有由互相接触的斜面(25,26)隔开的弯曲边缘(23)和槽口(24)。组装时,前底板(2)的弯曲边缘(23)与后底板的槽口(24)相互配合,反之亦然。固定元件设置在前后底板之间的这种锁定降低了对沿底板各侧支承的要求。万一发生从后面的碰撞时,各固定元件被互相脱开并且斜面(25,26)确保底板的后部在前部的下方滑动。另一方面,各斜面也可以设置成使后部在前部的顶面上滑过。其他的实施方案是可以将整个底板作为一个整体来成形,它在底板的横向方向具有一裂开的凹槽或一变形的接头。但是,这样的底板将是笨重的和不便于操作的,例如在取出备用轮胎时是这样。也可以具有由垫层(27)完全覆盖的分开的底板,并且在如图7所示底板上表面的同一水平面处具有一横向铰链。铰链(28)可成形为使其在-->底板受到从后面的碰撞力时能够滑离,在这种情况下各接合部上的斜面(29,30)在前底板(2)的下方引导后底板(1)。该技术方案提供具有不间断的底板表面的货舱,但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底板的后部可能变得难以操作,并且不可能以简单的方式将其提升出。另一技术方案是仅使运货底板的后部(1)是可滑动的,而其前部(2)是固定的,如图8中所示。于是该滑动部分应该比以上所述的稍长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后部设有用来在下方滑动的倾斜的前部边缘(31)。也可以使后部(1)配备有独立的横向变形接头,以便使后部在万一发生碰撞时不会由于其增大的长度而达到后座的背部。为了减小滑出底板时对表面的摩擦,底板在其下部前角可设有各滚轮(32)(见图2和6A)。这些滚轮可以在轨道(33,34)之间运动,但也可以沿所述外边缘定位,该轨道(33,34)设置在底板纵向外边缘(47,48)的下面、位于每个滚轮(32)的上面和下面。在图8和8A所示实施方案中,凹部(35)必须在后底板的前边缘处与滚轮(32)相接合,以便底板可以向上转动而不受滑动轨道(33,34)的阻挡。当滑出运货底板时,这些相互作用的滚轮和滑动轨道在货物位于后底板的最外部时还用来容纳货物。也可以在汽车的后底梁上设置两个或多个滚轮以便进一步减小对表面的摩擦。还应该能够将底板锁定在其滑入和滑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要用于旅客运输用车辆的运货底板,其中至少运货底板的一部分(1,2)可滑动地设置在一后货舱内并且当车辆的后门(4)处于打开位置时可以将其拉出,其特征在于,如果运货底板的后部(1)受到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向前的载荷、例如在万一发生后部碰撞时,该运货底板的后部可以在前部(2)的下方或上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SE 1996-11-26 9604372-41.一种主要用于旅客运输用车辆的运货底板,其中至少运货底板的一部分(1,2)可滑动地设置在一后货舱内并且当车辆的后门(4)处于打开位置时可以将其拉出,其特征在于,如果运货底板的后部(1)受到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向前的载荷、例如在万一发生后部碰撞时,该运货底板的后部可以在前部(2)的下方或上方移动。2.权利要求1的车辆用滑动运货底板,其特征在于,运货底板由两部分(1,2)构成,该两部分设有斜面(12,13;15,16;25,26;29,30),它们在两部分之间的一接头(7)处相互配合。3.权利要求2的车辆用滑动运货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部分借助接头(10,11;28)相互连接,该接头使运货底板能够作为一个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皮尔哈尔
申请(专利权)人:沃尔沃珀森瓦格纳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E[瑞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