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色混色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9987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色混色印刷装置,属于印刷机械领域,该装置包括印版、匀墨机构以及传墨机构,传墨机构包括分体墨槽以及间隔式传墨辊,分体墨槽是在普通墨槽中根据需求按一定间距设置1块以上隔板,形成容积不同的储墨隔段;间隔式传墨辊由2个以上直径相同但长度不一的辊状单元体组合而成,相邻两个单元体之间设有间隔,每个单元体分别伸入分体墨槽的不同隔段中,匀墨机构包括2根以上的匀墨辊,匀墨辊一侧与间隔式传墨辊相接触,另一侧与印版接触,三者配合转动。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色印刷存在的精度不高以及印刷品无防伪作用的不足,实现一次印刷中间过渡柔和的多种色彩,在起到明显防伪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印刷品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色混色印刷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色混色印刷的传墨装置。
技术介绍
混色印刷,也可以叫多色印刷,是指在同一印刷品上获得两种以上不同颜色印刷品的方式,混色印刷品具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是提高印刷品的美观度,二是具有防伪作用。 现有的多色印刷设备以及印刷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版单色叠加印刷,另一种是单版多色一次印刷。 单版单色叠加印刷在使用时,是先将各个基色的油墨涂布于各个印刷辊表面,然后各个印刷版辊将各色油墨依次以叠加的方式印刷在印刷基材上而形成彩色图案,此种方式由于不是在同一时刻将各色油墨印刷在基材上,而是一种交替印刷的流水式作业,即印完一种基色后再传递到下一环节叠加印刷上另一种基色。印刷基材在传递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伸缩,会造成印刷套色不准确的缺陷,影响了印刷质量,同时由于只能一次单色印刷,工序较多,所以印刷速度也较慢,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这种设备及印刷方式只适用套色精度要求较低的领域,无法应用于高精度印刷产品领域。 单版多色一次印刷具有较高的印刷精度,其是通过设置印版辊以及压印辊,同时在印版辊的周向上设置多个供墨装置,分别传递不同颜色的油墨至印版辊周向的不同位置,通过印版辊一次转移将不同色的图案印刷到承印物上,在印刷时,首先根据需要印刷的图案,调整供墨装置的位置,然后在其各自的墨槽或墨斗中加入各色油墨,油墨经过传递后到达印版辊的不同位置,经过一次结合实现多色印刷。 例如“一种机组式多色印刷机200520119737.1 ”,公开了一种机组式多色印刷机,主要包括印刷基材驱动机构、传送辊、主驱动机构、若干个印刷版辊、印刷大辊轮、压辊、机架、传动链,若干个印刷版辊位于印刷大辊轮四周,印刷大辊轮与压辊之间设置有传送印刷基材的空隙,由主驱动机构驱动的印刷版辊、印刷大辊轮、压辊与由印刷基材驱动机构驱动的传送辊在印刷图案时具有相同的线速度,印刷基材驱动机构由控制器控制。 又例如“单胶辊多色印刷机03244853.8”,该印刷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能转动地安装有胶印辊筒、压印辊筒、印版辊筒、多个墨辊和多个墨斗,胶印辊筒分别与至少两个印版辊筒相配合,每个印版辊筒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墨辊相配合。本技术的单胶辊多色印刷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偏见,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分别在多个墨斗中加入不同颜色的油墨,每种油墨通过多个墨辊分别传送到至少两个印版辊筒上,每个印版辊筒再分别将每种油墨转印到胶印辊筒,胶印辊筒就会在纸张上通过一次交接纸将所需的图案印出。 但是这种设备及印刷方式是将不同颜色的位置布局预先人为设定(调整供墨装置的位置),不同颜色的分布及衔接情况是可控的,因此所得印刷品根本没有防伪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多色印刷存在的精度不高以及印刷品无防伪作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色印刷供墨装置,主要应用于凸版印刷机,实现一次印刷中间过渡柔和的多种色彩,由于颜色过渡区域的图像具有随机性,从而增加了假冒的难度,故能起到明显的防伪作用,同时高精度的混色效果也提高了印刷品的美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色混色印刷装置,包括印版、匀墨机构以及传墨机构,均安装在同一机架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墨机构包括分体墨槽以及间隔式传墨辊,所述分体墨槽是在普通墨槽中根据需求按一定间距设置1块以上隔板,形成容积不同的储墨隔段;所述间隔式传墨辊由2个以上直径相同但长度不一的辊状单元体组合而成,相邻两个单元体之间设有间隔,上述隔板嵌入该间隔中但二者不接触,每个单元体分别伸入分体墨槽的不同隔段中; 所述匀墨机构包括2根以上的匀墨辊,匀墨辊一侧与间隔式传墨辊相接触,另一侧与印版接触,三者配合转动。 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在分体墨槽的不同隔段中加入不同颜色的油墨,间隔式传墨辊的对应单元体分别浸入不同隔段的油墨中,间隔式传墨辊与匀墨辊接触,在油墨传递过程中,匀墨辊将间隔式传墨辊传递过来的不同颜色的油墨在交接处研合成渐变色,并转移到印版上,进而印刷到承印物上,实现一次多色混色印刷。 为保证不同颜色的油墨能够正常混色过渡,防止在印刷品上形成间断色,所述间隔式传墨辊单元体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及与之对应的分体墨槽隔板的厚度应保证不同颜色的油墨在匀墨辊上能够自然接触。 为进一步提高印刷品的混色效果以及防伪作用,在印版下设置普通一体式墨槽,同时设置柔性刮墨板与印版接触,印版的一部分浸入一体式墨槽的单色油墨中进行一次上色,之后再通过匀墨辊进行二次上色。 为防止印版及间隔式传墨辊两端面渗墨影响正常印刷,在一体式墨槽和分体墨槽端面设置除墨装置,由半圆形底板和安装在其上的毛刷组成,半圆形底板上设置调节螺栓,调节毛刷与印版及间隔式传墨辊端面之间的距离,达到既能将印版及间隔式传墨辊端面油墨去除干净,同时不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正常印刷。 为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在所述分体墨槽的每一个隔段中均设置供墨管,根据隔段中油墨的液位情况实时供墨,保证间隔式传墨辊处于最佳的浸入位置。 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本技术的装置,可以一次印刷中间过渡柔和的多种色彩,由于从印刷品上很难看出墨槽隔板的放置距离,假冒者很难精确确定隔板间距,且两种不同颜色的油墨在混色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从而增加了假冒的难度,故能起到一定的防伪作用,在大面积的底纹印刷品上采用这种装置及工艺,其防伪作用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所述分体墨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所述一体式墨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印版1、机架2、分体墨槽3、间隔式传墨辊4、隔板5、隔段6、间隔7、匀墨辊8、供墨管9、一体式墨槽10、柔性刮墨板11、除墨装置12、调节螺栓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说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是进行2个颜色混色印刷,包括印版1、匀墨机构以及传墨机构,均安装在同一机架2上,所述传墨机构包括分体墨槽3以及间隔式传墨辊4,所述分体墨槽3是在普通墨槽中根据需求按一定间距设置隔板5,形成容积不同的两个储墨隔段6 ;所述间隔式传墨辊4由2个直径相同但长度不同的辊状单元体组合而成,相邻两个单元体之间设有间隔7,上述隔板5嵌入该间隔7中但二者不接触,单元体分别伸入分体墨槽3的不同隔段6中;所述匀墨机构包括2根匀墨辊8,匀墨辊8 一侧与间隔式传墨辊4相接触,另一侧与印版1接触,三者配合转动。 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在分体墨槽3的不同隔段6中加入不同颜色的油墨,间隔式传墨辊4的对应单元体分别浸入不同隔段6的油墨中,间隔式传墨辊4与匀墨辊8接触,在油墨传递过程中,匀墨辊8将间隔式传墨辊4传递过来的不同颜色的油墨在交接处研合成渐变色,并转移到印版1上,进而印刷到承印物上,实现一次两色混色印刷。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也是进行2个颜色混色印刷,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的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为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在所述分体墨槽3的每一个隔段6中均设置供墨管9,根据隔段6中油墨的液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色混色印刷装置,包括印版、匀墨机构以及传墨机构,均安装在同一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墨机构包括分体墨槽以及间隔式传墨辊,所述分体墨槽是在普通墨槽中根据需求按一定间距设置1块以上隔板,形成容积不同的储墨隔段;所述间隔式传墨辊由2个以上直径相同但长度不一的辊状单元体组合而成,相邻两个单元体之间设有间隔,上述隔板嵌入该间隔中但二者不接触,每个单元体分别伸入分体墨槽的不同隔段中;所述匀墨机构包括2根以上的匀墨辊,匀墨辊一侧与间隔式传墨辊相接触,另一侧与印版接触,三者配合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色混色印刷装置,包括印版、匀墨机构以及传墨机构,均安装在同一机架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墨机构包括分体墨槽以及间隔式传墨辊,所述分体墨槽是在普通墨槽中根据需求按一定间距设置I块以上隔板,形成容积不同的储墨隔段;所述间隔式传墨辊由2个以上直径相同但长度不一的辊状单元体组合而成,相邻两个单元体之间设有间隔,上述隔板嵌入该间隔中但二者不接触,每个单元体分别伸入分体墨槽的不同隔段中; 所述匀墨机构包括2根以上的匀墨辊,匀墨辊一侧与间隔式传墨辊相接触,另一侧与印版接触,三者配合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色混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式传墨辊单元体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及与之对应的分体墨槽隔板的厚度应保证不同颜色的油墨在匀墨辊上能够自然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色混色印刷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家红杨伟红陆玉明郭丽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恩典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