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像素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722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包括六个开关管、两个电容以及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分别构成彼此独立的一第一发光区和一第二发光区,每一发光区具有发光或感测电流的功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一发光区来发光以修正该像素显示的亮度色度,并利用另一发光区来检测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实现了电流即时检测与维持像素显示亮度色度正确的功效。如此一来,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得到最佳的外部补偿效果,又能够使画面品质不会劣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像素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像素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平板显示器的兴起,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 Emitting D1de, OLED)显示器可提供宽视角、良好的对比度和有快速的响应速度,且相比无机发光显示器具有更高的亮度、更低的驱动电压,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青睐。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为了使显示画面不易遭受元件老化的影响,往往需要进行外部补偿,透过检测流经薄膜晶体管的电流或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得知该薄膜晶体管或该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老化程度,进而计算出对应的数据信号修正值。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当检测对象为薄膜晶体管时,外部补偿检测电流时所需的时间较长,难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当检测对象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时,需要关闭相应的控制信号,并侦测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但是执行检测操作时,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弱电流信号必定会点亮0LED,造成像素显示的亮度色度出现异常。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针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像素补偿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出现的无法实时检测或像素显示异常等缺陷,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因元件老化而进行外部补偿时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像素电路,使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点亮时仍然能够即时检测电流,并且不会影响像素显示的亮度和色度。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接收一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一数据线; 一第二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一第一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一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 一第三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接收一第一感测信号,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一监控线; 一第四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接收一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所述数据线; —第五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一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 一第六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接收一第二感测信号,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监控线; 一第一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以及 一第二电容,设置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分别构成彼此独立的一第一发光区和一第二发光区,每一发光区具有发光或感测电流的功能。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当所述第一感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感测信号禁用时,所述第一发光区和所述第二发光区同时发光。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当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禁用且所述第二感测信号使能时,所述第一发光区发光,所述第二发光区用以感测流经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电流。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当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禁用且所述第二感测信号使能,所述第五开关管关断时,所述第一发光区发光,所述第二发光区用以感测流经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弱电流。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发光区发光,用以修正像素因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微弱光所引起的亮度色度。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当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使能且所述第二感测信号禁用时,所述第一发光区感测流经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电流,所述第二发光区发光。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当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使能且所述第二感测信号禁用,所述第二开关管关断时,所述第一发光区用以感测流经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弱电流,所述第二发光区发光。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发光区发光,用以修正像素因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微弱光所引起的亮度色度。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关管至所述第六开关管均为薄膜晶体管。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发光区和所述第二发光区在竖直方向上彼此对齐,所述第一发光区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的上方。 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像素电路,其包括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且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构成独立的发光区,利用一发光区来发光以修正该像素显示的亮度色度,并且利用另一发光区来检测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从而达到实时检测电流的最佳外部补偿效果。与此同时,该像素电路还可在外部补偿的同时保持正确的像素显示亮度和色度,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画面品质不会劣化。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像素电路同时实现了即时检测电流与保持像素显示的亮度和色度正确的功效。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OLED像素电路用于检测流经开关管的电流的状态示意图; 图2示出图1的OLED像素电路用于检测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的状态示意图; 图3(a)和图3(b)示出本专利技术的OLED像素电路进行外部补偿的第一实施例; 图4(a)和图4(b)示出本专利技术的OLED像素电路进行外部补偿的第二实施例; 图5 (a)和图5 (b)示出本专利技术的OLED像素电路进行外部补偿的第三实施例; 图6(a)和图6(b)示出本专利技术的OLED像素电路进行外部补偿的第四实施例;以及 图7 (a)和图7 (b)示出本专利技术的OLED像素电路进行外部补偿的第五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OLED像素电路用于检测流经开关管的电流的状态示意图。参照图1,现有的OLED像素电路200包括四个开关管212、214、216和222,一个电容218和一个有机发光二极管220。在此,开关管可以是诸如薄膜晶体管。 其中,开关管212的栅极电性耦接至信号线SEL。开关管212的漏极电性耦接至信号线MONITOR(以数字208标示)。开关管212的源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220的阳极相连接。开关管214的栅极电性耦接至开关管216的漏极。开关管214的漏极电性耦接至电源线Vdd(以数字206标示)。开关管214的源极电性耦接至开关管222的漏极。 开关管216的栅极电性耦接至信号线SEL。开关管216的漏极电性耦接至开关管214的栅极,且开关管214的栅极的电压电位为Vcall。开关管216的源极电性耦接至数据线Vdata (以数字202标示)。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一第一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接收一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一数据线;一第二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一第一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一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一第三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接收一第一感测信号,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一监控线;一第四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接收一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所述数据线;一第五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一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一第六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接收一第二感测信号,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监控线;一第一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以及一第二电容,设置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分别构成彼此独立的一第一发光区和一第二发光区,每一发光区具有发光或感测电流的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 一第一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接收一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一数据线; 一第二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一第一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一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 一第三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接收一第一感测信号,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一监控线; 一第四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接收一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所述数据线; 一第五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电性率禹接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一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 一第六开关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接收一第二感测信号,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监控线; 一第一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以及 一第二电容,设置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分别构成彼此独立的一第一发光区和一第二发光区,每一发光区具有发光或感测电流的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奕呈刘立伟林雨仙李奎佑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