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覆合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280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7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局部覆合治具,其使得产品尺寸长且宽度方向较窄时,工人将产品快速定位后,只需单面定位一次泡棉,无需长时间施加压力,使得产品的覆合时间短、工人省时省力。其包括底座、底板,所述底板通过定位柱定位于所述底座,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一端为压装腔结构、另一端布置有可转动压块,所述压装腔结构的内侧边缘形成产品的定位面,所述压装腔结构的中部上端面内凹形成泡棉槽,所述泡棉槽内嵌装有内侧泡棉,所述泡棉槽的深度确保内侧泡棉的上端面上凸于所述泡棉槽的上端面,所述可转动压块的一端贯穿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支承于两侧的支座内,工作状态下的所述可转动压块压装于定位好的所述产品的外侧泡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覆合治具
本技术涉及电子材料覆合结构的
,具体为一种局部覆合治具。
技术介绍
电子行业内电子绝缘类材料需要覆胶或泡棉类后应用于成品组装,现有技术都是通过人工对电子绝缘材料的双面进行依次覆合,对于产品尺寸长且宽度方向较窄时,人工双面依次定位并覆合的工作效率低,使得覆合的生产效率低,且由于产品尺寸长,纯人工覆合时对于产品的每一面施加压力的持续时间长,使得单个产品的覆合时间长,人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局部覆合治具,其使得产品尺寸长且宽度方向较窄时,工人将产品快速定位后,只需单面定位一次泡棉,无需长时间施加压力,使得产品的覆合时间短、工人省时省力,提高了覆合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一种局部覆合治具,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底座、底板,所述底板通过定位柱定位于所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一端为压装腔结构、另一端布置有可转动压块,所述压装腔结构的内侧边缘形成产品的定位面,所述压装腔结构的中部上端面内凹形成泡棉槽,所述泡棉槽内嵌装有内侧泡棉,所述泡棉槽的深度确保内侧泡棉的上端面上凸于所述泡棉槽的上端面,所述可转动压块的一端贯穿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支承于两侧的支座内,工作状态下的所述可转动压块压装于定位好的所述产品的外侧泡棉。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压装腔结构的泡棉槽的外端的两侧布置有定位凸起结构,防撞垫的定位孔分别套装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凸起结构,确保防撞垫安装牢固,所述防撞垫确保可转动压块压装时,产品和底板间不会受到磨损,确保产品的质量; 所述底座的对应于所述可转动压块的一端布置有支承块,非工作状态下所述可转动压块支承于所述支承块的上端面; 所述可转动压块的远离中心轴的一端两侧侧凸有操作杆,其使得工人方便进行对于可转动压块的操作; 所述压装腔结构的上端面高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的上端面,所述压装腔结构的内侧边缘形成内凹的U型结构,所述内凹的U型结构和对应位置的所述底板的上端面结合形成所述产品的定位面; 所述可转动压块位于两侧的所述支座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可转动压块的两侧面和对应的所述支座的内侧面间留有间隙,确保可转动压块转动不会和支座产生干涉; 所述支座的底部紧固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确保支座的定位稳固; 所述支座上对应设置有定位贯穿孔,所述中心轴的两侧分别定位于所述定位贯穿孔内。 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后,将内侧泡棉置于泡棉槽内,之后将产品紧贴产品的定位面,确保产品的下端面压装于所述内侧泡棉的上端面,之后将外侧泡棉定位于所述产品的待覆合的上端面,最后翻转可转动压块使得可转动压块压装于定位好的所述产品的外侧泡棉,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将产品的两侧泡棉一次作用完成覆合,其使得产品尺寸长且宽度方向较窄时,工人将产品快速定位后,只需单面定位一次泡棉,无需长时间施加压力,使得产品的覆合时间短、工人省时省力,提高了覆合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产品覆合后的立体图示意图; 图中各序号所对应的标注名称如下: 底座1、底板2、压装腔结构3、可转动压块4、U型结构5、泡棉槽6、内侧泡棉7、中心轴8、支座9、产品10、外侧泡棉11、定位凸起结构12、防撞垫13、支承块14、操作杆15、定位贯穿孔16。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局部覆合治具,见图1?图3:其包括底座1、底板2,底板2通过定位柱定位于底座1,底板2的上端面一端为压装腔结构3、另一端布置有可转动压块4,压装腔结构3的上端面高于底板2的另一端的上端面,压装腔结构3的内侧边缘形成内凹的U型结构5,内凹的U型结构5和对应位置的底板2的上端面结合形成产品10的定位面,压装腔结构3的中部上端面内凹形成泡棉槽6,泡棉槽6内嵌装有内侧泡棉7,泡棉槽6的深度确保内侧泡棉7的上端面上凸于泡棉槽6的上端面,可转动压块4的一端贯穿有中心轴8,中心轴8支承于两侧的支座9内,工作状态下的可转动压块4压装于定位好的产品10的外侧泡棉11。 底板2的压装腔结构3的泡棉槽6的外端的两侧布置有定位凸起结构12,防撞垫13的定位孔分别套装于对应的定位凸起结构12,确保防撞垫13安装牢固,产品10超出泡棉槽13的部分压装于防撞垫13的上端面,防撞垫13确保可转动压块4压装时,产品10和底板2间不会受到磨损,确保产品10的质量; 底座I的对应于可转动压块4的一端布置有支承块14,非工作状态下可转动压块4支承于支承块14的上端面; 可转动压块4的远离中心轴8的一端两侧侧凸有操作杆15,操作杆15可以和可转动压块4为一体,也可以后续通过螺纹连接单独安装,操作杆15使得工人方便进行对于可转动压块的操作; 可转动压块4位于两侧的支座9之间的空间内,可转动压块4的两侧面和对应的支座9的内侧面间留有间隙,确保可转动压块4转动不会和支座产生干涉; 支座9的底部紧固于底座2的上端面,确保支座9的定位稳固;支座9上对应设置有定位贯穿孔16,中心轴8的两侧分别定位于定位贯穿孔16内。 其工作原理如下:将内侧泡棉7置于泡棉槽6内,之后将产品10紧贴产品的定位面,确保产品10的下端面压装于所述内侧泡棉7的上端面,之后将外侧泡棉11定位于所述产品10的待覆合的上端面,最后翻转可转动压块4使得可转动压块4压装于定位好的所述产品10的外侧泡棉11,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将产品的两侧泡棉一次作用完成覆合。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局部覆合治具,其包括底座、底板,所述底板通过定位柱定位于所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一端为压装腔结构、另一端布置有可转动压块,所述压装腔结构的内侧边缘形成产品的定位面,所述压装腔结构的中部上端面内凹形成泡棉槽,所述泡棉槽内嵌装有内侧泡棉,所述泡棉槽的深度确保内侧泡棉的上端面上凸于所述泡棉槽的上端面,所述可转动压块的一端贯穿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支承于两侧的支座内,工作状态下的所述可转动压块压装于定位好的所述产品的外侧泡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覆合治具,其包括底座、底板,所述底板通过定位柱定位于所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一端为压装腔结构、另一端布置有可转动压块,所述压装腔结构的内侧边缘形成产品的定位面,所述压装腔结构的中部上端面内凹形成泡棉槽,所述泡棉槽内嵌装有内侧泡棉,所述泡棉槽的深度确保内侧泡棉的上端面上凸于所述泡棉槽的上端面,所述可转动压块的一端贯穿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支承于两侧的支座内,工作状态下的所述可转动压块压装于定位好的所述产品的外侧泡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覆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压装腔结构的泡棉槽的外端的两侧布置有定位凸起结构,防撞垫的定位孔分别套装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凸起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覆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对应于所述可转动压块的一端布置有支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