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用插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8633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秧机用插秧机构,包括扶苗器、秧针,所述扶苗器上固定连接有扶苗导杆,扶苗导杆设置在秧针开口之间位置,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插秧机无论在低转速还是高转速都能保持高精度栽插,大大减少栽插时出现的散秧、漂秧和漏秧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狭机用插狭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秧机配件,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插秧机用插秧机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插秧机的插秧机构包括秧爪总成6和扶苗器1,其中秧爪总成6 包括插植臂5、推秧器4、秧针3,其中秧爪总成6起到插秧的作用,扶苗器1起到扶苗作用。 上述结构的插秩机构插秩时易出现散秩、漂秩和漏秩等现象,影响插秩质量。另外,现有插 秩机构有秩针抓秩后秩苗不到位,抓秩不牢,插秩易散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插秧合格率高,伤秧率 低,可以使插秧机无论在低转速还是高转速都能保持高精度栽插,大大 减少栽插时出现的散秧、漂秧和漏秧现象的插秧机用扶苗机构。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插秧机用插秧机构, 包括扶苗器、秧针,所述扶苗器上固定连接有扶苗导杆,扶苗导杆设置在秧针开口之间位 置,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插秧机无论在低 转速还是1?转速都能保持1?精度栽插,大大减少栽插时出现的散秩、漂秩和漏秩 现象。 以下是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扶苗导杆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上一体连接有弧形的扶苗导向部。扶苗导向部 设置为弧形可减少伤秧率,使秧针抓秧牢固。 进一步改进: 所述扶苗导向部的弧度为52°,可进一步减少伤秧率。 进一步改进: 所述安装部与扶苗器固定连接,扶苗导向部设置在秧针开口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改进: 扶苗导向部上一体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可提高扶苗导杆的强度。 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秧合格率高,伤秧率低,可以使插秧机无论在低 转速还是1?转速都能保持1?精度栽插,大大减少栽插时出现的散秩、漂秩和漏秩现象。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插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扶苗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的左视图。 图中:1_扶苗器;2-扶苗导杆;3-秧针;4-推秧器;5-插植臂;6-秧爪总成; 201-安装部;202-扶苗导向部;20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2所不,一种插秧机用插秧机构,包括秧爪总成6、扶苗器1,秧爪总成 6包括插植臂5,插植臂5上固定连接有推秧器4和秧针3,所述扶苗器1上固定连接有扶苗 导杆2,扶苗导杆2设置在秧针3开口之间位置。 如图3、图4所示,所述扶苗导杆2包括安装部201,安装部201上一体连接有弧形 的扶苗导向部202,扶苗导向部202上一体连接有加强筋203。 所述扶苗导向部202的弧度为52°。 所述安装部201与扶苗器1固定连接,扶苗导向部202设置在秧针3开口之间的 位置。 工作时,通过秧针3取苗后由扶苗导杆2对秧苗给予挤压和梳理,扶苗导向部202 的弧度设置为52°可与推秧器4准确配合,从而使秧针3持秧更准确更可靠,减少了伤秧 率。 将本实施例中的插秧机构与
技术介绍
中的插秧机构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如 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机用插秧机构,包括扶苗器(1)、秧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扶苗器(1)上固定连接有扶苗导杆(2),扶苗导杆(2)设置在秧针(3)开口之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插秧机用插秧机构,包括扶苗器(1 )、秧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扶苗器(1)上 固定连接有扶苗导杆(2),扶苗导杆(2)设置在秧针(3)开口之间位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用插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苗导杆(2)包括 安装部(201),安装部(201)上一体连接有弧形的扶苗导向部(202)。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英健王彦东
申请(专利权)人:昌邑昌荣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