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8632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的同时能够缩短能够升温速度较快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冷却这样的加热冷却循环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发热板体(10),其配置于前表面侧(1a),用于辐射热;以及反射板体(20),其以与发热板体(10)分开的方式配置于发热板体(10)的背面(1b)侧,发热板体(10)包括基板(11)和配置于该基板(11)的一表面上的电阻发热线(12),反射板体(20)与发热板体(10)大致平行地配置且在前表面(1a)侧具有用于反射红外线的反射面(20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进一步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进行具有指向性的热辐射的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公知有如下一种技术:在使陶瓷加热器的发热面面向被加热物的基础上,在陶瓷加热器的背面侧设置热反射体,以减轻因来自陶瓷加热器的背面侧的热辐射而导致的电力损耗。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334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使用所述加热器的装置中,存在难以在加热后在短时间内将炉打开而取出被加热物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现状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的同时能够缩短能够升温速度较快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冷却这样的加热冷却循环的加热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技术方案1的一种加热装置的主旨在于,该加热装置包括:发热板体,其配置于该加热装置的前表面侧,用于辐射热;以及反射板体,其以与所述发热板体分开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发热板体的背面侧,所述发热板体包括基板和配置于该基板的一表面上的电阻发热线,所述反射板体与所述发热板体大致平行地配置且在前表面侧具有用于反射红外线的反射面。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加热装置,技术方案2所述的加热装置的主旨在于,所述反射板体具有:前板部,其配置于靠所述发热板体的一侧;后板部,其位于比所述前板部靠背面侧的位置;以及侧壁部,其将所述前板部和所述后板部连接起来,所述侧壁部具有切口或通孔,该切口或通孔可供用于向所述发热板体供给电力的电源线进行配线。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技术方案3所述的加热装置的主旨在于,所述发热板体和所述反射板体在磁力的作用下被维持为彼此分开的状态。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技术方案4所述的加热装置的主旨在于,所述反射板体在其背面侧具有与所述发热电阻线电连接的连接端子。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加热装置,技术方案5所述的加热装置的主旨在于,所述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前板部。根据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技术方案6所述的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向所述发热板体的所述电阻发热线供电的供电用结构体,所述供电用结构体具有第1结构部和第2结构部,所述供电用结构体为以使所述第1结构部和所述第2结构部分别成为桥柱的方式整体上成形为桥形的1个供电用结构体。根据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技术方案7所述的加热装置的主旨在于,该加热装置具有用于将所述发热板体和所述反射板体维持为分开状态的支柱,所述支柱具有介于所述发热板体与所述反射板体之间的陶瓷制的间隔件。根据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技术方案8所述的加热装置的主旨在于,该加热装置是在大气条件下或减压条件下使用的加热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将具有基板和配置于该基板的一表面上的电阻发热线的发热板体用作热源,能够构成能够缩短能够升温速度较快且能够短时间内冷却这样的加热冷却循环的加热装置。另外,由于在以与发热板体分开的方式配置的反射板体的前表面侧表面具有用于反射红外线的反射面,因此能够抑制自发热板体辐射出的热向反射板体的背面侧漏出,从而能够构成使热辐射向前表面侧集中的节能的加热装置。反射板体具有:前板部,其配置于靠发热板体的一侧;后板部,其位于比前板部靠背面侧的位置;以及侧壁部,其将前板部和后板部连接起来,侧壁部具有切口或通孔,该切口或通孔可供用于向发热板体供给电力的电源线进行配线,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用于向发热板体供电的电源线向反射板体的背面侧引出。另外,由此,能够将加热装置相互间以在侧方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发热板体和所述反射板体在磁力的作用下被维持为彼此分开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自发热板体向反射板体的热传导,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反射板体的温度上升。另外,即使发热板体和反射板体这两者在热作用下的应变不同,也不会受到相互间应变的影响。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向发热板体的电阻发热线供电的供电用结构体,供电用结构体具有第1结构部和第2结构部,供电用结构体为以使第1结构部和第2结构部分别成为桥柱的方式整体上成形为桥形的1个供电用结构体,在该情况下,能够减轻发热板体的温度变化(温度上升和温度降低)所引起的应变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实施例1的加热装置的说明图。图2是说明发热板体的说明图。图3是说明实施例2的加热装置的说明图。图4是说明实施例3的加热装置的说明图。图5是说明实施例3的加热装置的反射板体的说明图。图6是说明实施例3的加热装置的使用形态的说明图。图7是说明实施例4的加热装置的说明图,其是表示图10的A-A’截面的说明图。图8是说明实施例4的加热装置中的磁体的配置的说明图。图9是说明实施例4的加热装置中的磁体的配置的说明图。图10是说明实施例4的加热装置中的磁体的配置的说明图。图11是说明供电用结构体的形状的说明图。图12是说明另一形态的加热装置的说明图。图13是说明支柱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1)包括:发热板体(10),其配置于该加热装置(1)的前表面侧(1a),用于辐射热;以及反射板体(20),其以与发热板体(10)分开的方式配置于发热板体(10)的背面(1b)侧,发热板体(10)包括基板(11)和配置于该基板(11)的一表面上的电阻发热线(12),反射板体(20)与发热板体(10)大致平行地配置且在前表面(1a)侧具有用于反射红外线的反射面(20a)(参照图1~图10)。在本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1)中,能够为如下形态,即,反射板体(20)具有:前板部(21),其配置于靠发热板体(10)的一侧;后板部(22),其位于比前板部(21)靠背面(1b)侧的位置;以及侧壁部(23),其将前板部(21)和后板部(22)连接起来,侧壁部(23)具有切口或通孔(24),该切口或通孔(24)可供用于向发热板体(10)供给电力的电源线(55)进行配线(参照图4~图5)。在本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1)中,能够为发热板体(10)和反射板体(20)在磁力的作用下被维持为彼此分开的状态的形态(参照图7~图10)。在本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1)中,能够为反射板体(20)在其背面(1b)侧具有与发热电阻线(12)电连接的连接端子(56)的形态(参照图4和图6)。在本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1)中,能够为连接端子(56)配置于前板部(21)的形态(参照图4和图6)。在本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1)中,能够为如下形态,即,该加热装置(1)包括用于向发热板体(10)的电阻发热线(12)供电的供电用结构体(50),供电用结构体(50)具有第1结构部(51)和第2结构部(52),供电用结构体(50)为以使第1结构部(51)和第2结构部(52)分别成为桥柱的方式整体上成形为桥形的1个供电用结构体(50)(参照图2和图11)。在本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1)中,能够为如下形态,即,该加热装置(1)具有用于将发热板体(10)和反射板体(20)维持为分开状态的支柱(30),支柱(30)具有介于发热板体(10)与反射板体(20)之间的陶瓷制的间隔件(36)(参照图13)。在本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1)中,该加热装置能够为在大气条件下或减压条件下使用的加热装置。在本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1)中,能够为如下形态,即,该加热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包括:发热板体,其配置于该加热装置的前表面侧,用于辐射热;以及反射板体,其以与所述发热板体分开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发热板体的背面侧,所述发热板体包括基板和配置于该基板的一表面上的电阻发热线,所述反射板体与所述发热板体大致平行地配置且在前表面侧具有用于反射红外线的反射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2.20 JP 2013-031551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包括:发热板体,其配置于该加热装置的前表面侧,用于辐射热;以及反射板体,其以与所述发热板体分开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发热板体的背面侧,所述发热板体包括基板和配置于该基板的一表面上的电阻发热线,所述反射板体与所述发热板体大致平行地配置且在前表面侧具有用于反射红外线的反射面,所述反射板体具有:前板部,其配置于靠所述发热板体的一侧;后板部,其位于比所述前板部靠背面侧的位置;以及侧壁部,其将所述前板部和所述后板部连接起来,所述侧壁部具有切口或通孔,该切口或通孔可供用于向所述发热板体供给电力的电源线进行配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发热板体和所述反射板体在磁力的作用下被维持为彼此分开的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反射板体在其背面侧具有与所述电阻发热线电连接的连接端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前板部。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文胜梅村裕司加藤祥平森田智博枅川正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美铃工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