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8415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包括至少一组支撑装置,每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悬臂梁、对称设置在悬臂梁两端的平台导轨、以及支撑平台;其中,支撑平台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滑动部和固定部;悬臂梁与钻机横梁通过第一卡子固定连接,悬臂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平台导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支撑平台固定连接,且滑设于所述平台导轨,用于带动支撑平台在平台导轨的方向上移动;平台导轨通过固定部与钻机底座梁固定连接;各所述支撑装置的悬臂梁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在需要升降时,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第一滑动部的升降来控制支撑平台的升降,工作人员在支撑平台上就可实现升降操作,操作方便、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
[0001 ] 本技术涉及石油探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
技术介绍
在石油天然气钻井施工中,钻机是用于钻进地下的机械设备,除钻机外,为避免发生钻井井喷失控事故,需要在钻井的井口上安装解决钻井过程中存在井内压力平衡问题的一组防喷设备。 在安装防喷设备时,一般情况下防喷器安装高度大于等于基础面5米以上,并且在防喷设备安装时,安装人员佩戴的安全带往往找不到合适的锚固点,安装人员脚下也找不到合适高度的平台或支撑点,特别是空气钻井等复杂井口组合时,安装人员经常要在防喷设备组的顶部进行防喷器的安装、拆卸工作,造成安装过程极为危险。 现阶段钻井队都是采用就地取材搭架支撑设备来进行工作,但是在将套管连接至井内时,现有的搭架支撑设备在每一层套管下入井内后都要进行拆装和增高,这样的重复工作给井队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并且临时的搭架支撑设备不规范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搭架支撑设备不规范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问题。 本技术提供一种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包括至少一组支撑装置,每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悬臂梁、对称设置在所述悬臂梁两端的平台导轨、以及支撑平台;其中, 所述支撑平台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滑动部和固定部; 所述悬臂梁与钻机横梁通过第一卡子固定连接,所述悬臂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平台导轨的一端; 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支撑平台固定连接,且滑设于所述平台导轨,用于带动所述支撑平台在所述平台导轨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平台导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部与钻机底座梁固定连接; 各所述支撑装置的悬臂梁平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设置在平台导轨中,且与所述平台导轨平行的钢丝绳、手摇绞车和滑轮组;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滑轮组固定连接; 所述滑轮组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手摇绞车相连接,所述滑轮组滑设于所述平台导轨; 所述手摇绞车通过卷绕所述钢丝绳,带动所述支撑平台移动。 可选的,所述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还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通过第二卡子与平行设置的所述悬臂梁连接,且所述连接杆垂直于所述悬臂梁; 所述平台导轨通过铰链与所述连接杆铰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具有滑槽。 可选的,所述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还包括第三卡子;所述第三卡子的一端与所述平台导轨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三卡子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滑动部,所述连接杆具有与所述第二滑动部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二滑动部滑设于所述滑槽中。 可选的,所述第二滑动部为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两侧的一组滑轮。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为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平台导轨,另一端与所述钻机底座梁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平台设置于两个对称设置的平台导轨之间。 可选的,所述支撑装置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支撑装置的支撑平台分别对称设置在防喷器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支撑平台朝向所述防喷器的一侧具有与所述防喷器相匹配的凹面。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在需要升降时,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第一滑动部的升降来控制支撑平台的升降,工作人员在支撑平台上就可实现升降操作,操作方便。并且,本技术的氮气钻井专用井口防喷器检修平台可消除施工安全隐患,满足特殊工艺钻井井口设备的操作和检修,对施工实现规范化操作和安全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实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实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包括至少一组支撑装置,每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悬臂梁1、对称设置在所述悬臂梁两端的平台导轨2、以及支撑平台5 ;其中,所述支撑平台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滑动部3和固定部4 ;所述悬臂梁I与钻机横梁101通过第一卡子13固定连接,所述悬臂梁I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平台导轨的一端2 ;所述第一滑动部3与所述支撑平台5固定连接,且滑设于所述平台导轨2,用于带动所述支撑平台5在所述平台导轨2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平台导轨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部4与钻机底座梁102固定连接;各所述支撑装置的悬臂梁I平行设置。 其中,悬臂梁I设置在一组平台导轨2之间,支撑装置的组数与悬臂梁的各数相匹配,可以为一组或多组。支撑平台5通过第一滑动部3在平台导轨上滑动。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在使用时需要架设在井口的钻机10上,钻机至少包括钻机横梁101和钻机底座梁102,悬臂梁I通过第一卡子13固定于钻机横梁101上,平台导轨2通过固定部4将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固定于钻机底座梁102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固定部可以为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的一端连接所述平台导轨2,另一端与所述钻机底座梁102连接,将平台导轨2固定于钻机底座梁102上,这样的固定方式使得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支撑平台5设置于两个对称设置的平台导轨2之间。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滑动部3包括设置在平台导轨2中,且与所述平台导轨2平行的钢丝绳31、手摇绞车32和滑轮组33 ;所述支撑平台5与所述滑轮组33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组33通过所述钢丝绳31与手摇绞车32相连接,所述滑轮组33滑设于所述平台导轨2 ;所述手摇绞车32通过卷绕所述钢丝绳31,带动所述支撑平台5移动。 其中,钢丝绳31贯穿平台导轨2并且与平台导轨2相平行,使用时,站在支撑平台5上摇动手摇绞车32,钢丝绳31通过滑轮组33带动支撑平台5、手摇绞车32和固定于支撑平台5上的滑轮组33 —起升降。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支撑装置为多组时,所述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还可以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杆7 ;所述连接杆7通过第二卡子14与平行设置的所述悬臂梁I连接,且所述连接杆7垂直于所述悬臂梁I ;所述平台导轨通过铰链与所述连接杆7铰接。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支撑装置,每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悬臂梁、对称设置在所述悬臂梁两端的平台导轨、以及支撑平台;其中,所述支撑平台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滑动部和固定部;所述悬臂梁与钻机横梁通过第一卡子固定连接,所述悬臂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平台导轨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支撑平台固定连接,且滑设于所述平台导轨,用于带动所述支撑平台在所述平台导轨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平台导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部与钻机底座梁固定连接;各所述支撑装置的悬臂梁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支撑装置,每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悬臂梁、对称设置在所述悬臂梁两端的平台导轨、以及支撑平台;其中, 所述支撑平台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滑动部和固定部; 所述悬臂梁与钻机横梁通过第一卡子固定连接,所述悬臂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平台导轨的一端; 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支撑平台固定连接,且滑设于所述平台导轨,用于带动所述支撑平台在所述平台导轨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平台导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部与钻机底座梁固定连接; 各所述支撑装置的悬臂梁平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设置在平台导轨中,且与所述平台导轨平行的钢丝绳、手摇绞车和滑轮组;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滑轮组固定连接; 所述滑轮组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手摇绞车相连接,所述滑轮组滑设于所述平台导轨; 所述手摇绞车通过卷绕所述钢丝绳,带动所述支撑平台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防喷器的检修平台还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通过第二卡子与平行设置的所述悬臂梁连接,且所述连接杆垂直于所述悬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志雄许怀元王春生王欲海王延民梁红军宋海涛代平冯少波李前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