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终端充电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8009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8:38
一种便携终端充电装置及汽车。用于对便携终端进行充电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具有:在上方配置有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主体壳体;在该主体壳体的内部,与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下方相对而移动自如地设置的充电线圈;使该充电线圈与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下方相对而移动的驱动装置;与该驱动装置和充电线圈联接的控制装置。在充电线圈设有向下方延长的支承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便携终端充电装置及汽车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携带电话等便携终端进行充电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携带电话等便携终端的功能的提高,该便携终端的耗电也增大。 因此,要求在包含汽车内的各场所能够对便携终端进行充电。近年来,不使用电缆的所谓的非接触充电受到瞩目。 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响应上述要求的可进行非接触充电的便携终端充电 >J-U ρ?α装直。 专利文献I记载的充电台具有:与交流电源连接而在感应线圈感应电动势的电源线圈;内设该电源线圈并且具有在上方载置电池内置设备的上面板的壳体;内置于该壳体中,使电源线圈沿着上面板的内面移动的移动机构;检测载置于上面板的电池内置设备的位置,控制移动机构而使电源线圈接近电池内置设备的感应线圈的位置检测控制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247194号公报 在上述说明的专利文献I记载的充电台,在电源线圈移动到载置于上面板的电池内置设备的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充电,故而能够进行有效的充电。 如专利文献I的充电台那样地,在将便携终端放置在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上方的规格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中,在便携终端设置板上方的哪个位置放置便携终端不一定。因此,该规格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需要具备以与放置便携终端的位置对应的方式使充电线圈移动的驱动装置。 但是,在将驱动装置设于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下表面的构成中,在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下方需要用于设置驱动装置的空间。在具有这样的空间的构成中,便携终端设置板的强度下降,故而若误对便携终端设置板施加过重荷重,则便携终端设置板及其下方的驱动装置会损伤。 另外,便携终端设置板由于需要使来自充电线圈的磁通透过,故而不能由具有刚性的金属板构成。另外,便携终端设置板可以由合成树脂或陶瓷构成,但为了使充电线圈与便携终端的距离接近,不能够将便携终端设置板形成得较厚。其结果,不能提高便携终端设置板的强度,若误对便携终端设置板施加过重荷重,则具有便携终端设置板及其下方的充电线圈也损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便携终端设置板的损伤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便携终端充电装置,其包括:主体壳体,其在上方配置有便携终端设置板;充电线圈,其在所述主体壳体的内部,与所述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下方相对而可移动自如地设置;驱动装置,其使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下方相对而移动;控制装置,其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充电线圈连接,在所述充电线圈上设有向下方延长的支承脚。 本专利技术由于具有在上方配置有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主体壳体、在所述主体壳体的内部与所述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下方相对而可移动自如地设置的充电线圈、使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下方相对而移动的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充电线圈连接的控制装置,在所述充电线圈设有向下方延长的支承脚,故而能够抑制便携终端设置板的损伤。 S卩,由于在充电线圈设有向下方延长的支承脚,故而由支承脚来承受对便携终端设置板施加的过重荷重。其结果,能够抑制便携终端设置板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设置在汽车的车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放置便携终端的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的将一部分拆除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的将一部分拆除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的将一部分拆除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的将一部拆除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10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标记说明 1:汽车 2:车内 3:方向盘 4:电子设备 5:便携终端充电装置 6:便携终端设置板 7:主体壳体 8:充电线圈 9:驱动装置 10:控制装置 11:表面板 12:中板 13:背面板 14:位置检测线圈 15:便携终端 16:保持体 17:支承脚 18:支承板 19:控制基板 20:下面板 21:支承体 22:X轴方向驱动轴 23:Y轴方向驱动轴 24:贯通孔 25:涡轮 26:齿轮 27:蜗杆 28:电动机 29:齿轮板 30:涡轮 31:齿轮 32:蜗杆 33:电动机 34:齿轮板 35:挠性配线 [0061 ]36:Χ轴电动机控制部 37:Υ轴电动机控制部 38:充电线圈控制部 39:检测用线圈控制部 40:电源开关 41:开关 42: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将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设置在汽车的车内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在汽车I的车内2的前方设置有方向盘3。 另外,在方向盘3的侧方设置有进行音乐及映像的再生及用于导航的映像显示的电子设备4。 另外,在车内2的电子设备4的后方设置有便携终端充电装置5。 图2?图8是便携终端充电装置5的立体图、平面图或剖面图。便携终端充电装置5包括:在上方配置有便携终端设置板6的箱型的主体壳体7 ;在主体壳体7的内部,与便携终端设置板6的下方相对而可移动自如地设置的充电线圈8 ;使充电线圈8与便携终端设置板6的下方相对而移动的驱动装置9 ;与驱动装置9和充电线圈8连接的、在图9中由标记10表示的控制装置。图9是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的控制框图。 以下,对便携终端充电装置5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地说明。 首先,对便携终端设置板6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便携终端设置板6将表面板11、中板12、背面板13重合而构成。 表面板11和背面板13由合成树脂形成。中板12由陶瓷形成。因此,来自充电线圈8的磁通能够在便携终端15方向上透过便携终端设置板6。 另外,在中板12的表面设有图9所示的位置检测线圈14。 位置检测线圈14为与上述的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 — 247194号公报)的充电台所具备的位置检测线圈同样的构成要素。即,位置检测线圈14在如图3所示地将便携终端15载置于便携终端设置板6上时,用于检测便携终端15放置在便携终端设置板6上方的哪个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位置检测线圈14检测便携终端15放置在便携终端设置板6上方的哪个位置,接着,驱动装置9使充电线圈8向便携终端15的感应线圈(未图示)的位置移动。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 - 247194公报)中详细地记载有与其同样的构成及动作。 接着,对充电线圈8及其关联部分进行说明。 由图4及图5可理解,充电线圈8通过将引线圆环状地卷绕数圈而构成。充电线圈8的外周侧和下方以被合成树脂形成的保持体16覆盖的状态被保持。 另外,如图6所示,在保持体16的下表面,支承脚17向充电线圈8的下方延伸。支承脚17由合成树脂形成,与保持体16 —体地形成。 另外,在支承脚17的下表面与配置于支承脚17下方的图6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终端充电装置,包括:主体壳体,其在上方配置有便携终端设置板;充电线圈,其在所述主体壳体的内部,与所述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下方相对而可移动自如地设置;驱动装置,其使所述充电线圈沿所述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下方相对移动;控制装置,其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充电线圈连接,在所述充电线圈上设有向下方延长的支承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5.17 JP 2012-1132651.一种便携终端充电装置,包括: 主体壳体,其在上方配置有便携终端设置板; 充电线圈,其在所述主体壳体的内部,与所述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下方相对而可移动自如地设置; 驱动装置,其使所述充电线圈沿所述便携终端设置板的下方相对移动; 控制装置,其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充电线圈连接, 在所述充电线圈上设有向下方延长的支承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其中,在所述支承脚的下面与配置于所述支承脚下方的支承板的上方之间设有间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其中,具有覆盖所述充电线圈的外周部和下面部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体, 在所述保持体的下方一体地形成有所述支承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终端充电装置,其中,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令荒木之宏关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