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945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7:38
一种定位把手包含座体,其具有固定部;定位体,其一端活动外露于座体;弹性体,其位于座体内,弹性体的一端抵顶于座体,另一端抵顶于定位体;把手,其具有相互连接的手持部及枢接部,枢接部具有相邻的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枢接部枢接于定位体活动外露于座体的一端,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活动抵顶于座体,枢接部与定位体的枢接处至第一接触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或不等于至第二接触面的垂直距离。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定位把手可定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不易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位把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位把手;尤其涉及一种可定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不易晃动的定位把手。
技术介绍
为了便于使一对象相对于另一对象移动,现今的对象外多设有至少一把手,以便于用户通过把手移动对象。另外,为避免把手突出在对象外而使用户意外撞击而受伤,现今的把手多可相对于对象转动而朝向地面。然而,由于把手可相对于对象转动,因此把手也容易相对于对象晃动而无法定位,严重时把手会撞击对象而产生噪音;另外,由于把手可相对于对象转动,因此把手无法定位于使用状态的位置,若用户想要频繁移动对象时便需频繁拉出把手,使用上相当不便。 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定位把手,以使其可定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不易晃动,将是本专利技术所想要积极揭露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专利技术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于是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定位把手,以期望能达到可定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不易晃动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把手,其包含:一座体,其具有一固定部;一定位体,其一端活动外露于该座体;一弹性体,其位于该座体内,该弹性体的一端抵顶于该座体,另一端抵顶于该定位体;以及一把手,其具有相互连接的一手持部及一枢接部,该枢接部具有相邻的一第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该枢接部枢接于该定位体活动外露于该座体的一端,该第一接触面或该第二接触面活动抵顶于该座体,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的枢接处至该第一接触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或不等于至该第二接触面的垂直距离。 上述定位把手中,该定位体的另一端活动限位在该座体内。 上述定位把手中,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圆弧面。 上述定位把手中,该第二接触面为圆弧面,且平滑连接该圆弧面。 上述定位把手中,该枢接部具有一枢接槽,该定位体活动外露于该座体的一端枢接在该枢接槽内。 上述定位把手中,该座体具有一定向部,该枢接槽活动跨设于该定向部。 [0011〕 上述定位把手中,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通过一枢接杆枢接。 上述定位把手中,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通过一枢接杆枢接,或通过该枢接槽的一凸体与该定位体的一凹槽枢接,或通过该枢接槽的一凹槽与该定位体的一凸体枢接。 上述定位把手中,该座体活动外露该定位体的一侧具有一第一顶抵部,该定位体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顶抵部,该定位体的一端穿过该第一顶抵部以活动外露于该座体,该第一接触面或该第二接触面活动抵顶于该第一顶抵部,该弹性体的一端抵顶于该第一顶抵部,另一端抵顶于该第二顶抵部。 上述定位把手中,该固定部为扣接部、扩接部、锁合部、焊接部、黏合部、铆接部或磁吸部。 上述定位把手中,该把手呈I形。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把手,其包含多组如第一种实施例的定位把手,其中该多个手持部相互连接。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把手,其包含至少一组如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定位把手及至少一组不具有该弹性体的如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定位把手,其中该多个手持部相互连接。 上述定位把手中,该多个手持部相互连接成I形或II形。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定位把手可定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不易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的示意图一。 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转动的示意图一。 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的示意图二。 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转动的示意图二。 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的示意图三。 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转动的示意图三。 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把手枢接槽的示意图一。 图8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把手枢接槽的示意图二。 图9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把手枢接槽的示意图三。 图10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座体扩接部的示意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座体锁合部的示意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座体焊接部或黏合部的示意图。 图1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座体铆接部的示意图。 图1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1形把手的示意图。 图1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V形把手的示意图一。 图16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V形把手的示意图二。 图17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V形把手的示意图三。 【符号说明】 1 定位把手 11 座体 111固定部 112 开口 113 开口 114第一顶抵部 115定向部 12定位体 121第二顶抵部 122凸体 123凹槽 13弹性体 14把手 141手持部 142枢接部 1421第一接触面 1422第二接触面 1423圆弧面 1424枢接槽 1425凹槽 1426凸体 15枢接杆 9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把手1,其包含一座体11、一定位体12、一弹性体13及一把手14。其中,该座体11可为筒体或其他中空的物体,该座体11的一侧具有一固定部111,该座体11的另一侧具有一开口 112,该座体11具有该固定部111的一侧可具有另一开口 113,该固定部111用来使该座体11固定在一对象9上,如门板、抽屉的面板或其他移动或转动的对象;该定位体12可为杆体或其他长形的物体,该定位体12的一端通过该开口 112活动外露于该座体11的另一侧,该定位体12的另一端可活动限位在该座体11内以避免该定位体12活动时与该对象9内的物体(图未示)碰撞而破坏该物体;该弹性体13可为螺旋弹簧、伸缩弹簧或其他弹性组件,该弹性体13位于该座体11内且可套设于该定位体12,该弹性体13的一端沿该定位体12的轴向并抵顶在该座体11上,该弹性体13的另一端沿该定位体12的轴向并抵顶在该定位体12上;该把手14具有相互连接的一手持部141及一枢接部142,该枢接部142具有相邻的一第一接触面1421及一第二接触面1422,该第一接触面1421及该第二接触面1422可为平面,该枢接部142枢接在该定位体12上活动外露在该座体11的一端,该第一接触面1421或该第二接触面1422活动抵顶在该座体11的另一侧,该第一接触面1421及该第二接触面1422之间的夹角可为90度,但也可依据不同的情况而为其他的角度,一般来说,当该第二接触面1422抵顶在该座体11的另一侧时,该把手14呈水平状态。 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定位把手转动的示意图一,请同时参考图1,如图所示,该第一接触面1421及该第二接触面1422都为平面,该枢接部142与该定位体12的枢接处(如图中的枢接杆15处)至该第一接触面1421的垂直距离与到该第二接触面1422的垂直距离相同,且该弹性体13为预先压缩后顶抵在该座体11与该定位体12之间。如图1所示,预先压缩的该弹性体13会施加反作用力(方向向左)在该定位体12上,以使该定位体12拉住该枢接部142并使该第一接触面1421抵顶在该座体11的另一侧,进而使该把手14定位在直立状态;同理,如图2所示,当该把手14向上扳转至水平后,预先压缩的该弹性体13会施加反作用力(方向向左)在该定位体12上,以使该定位体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座体,其具有一固定部;一定位体,其一端活动外露于该座体;一弹性体,其位于该座体内,该弹性体的一端抵顶于该座体,另一端抵顶于该定位体;以及一把手,其具有相互连接的一手持部及一枢接部,该枢接部具有相邻的一第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该枢接部枢接于该定位体活动外露在该座体的一端,该第一接触面或该第二接触面活动抵顶于该座体,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的枢接处至该第一接触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或不等于至该第二接触面的垂直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座体,其具有一固定部; 一定位体,其一端活动外露于该座体; 一弹性体,其位于该座体内,该弹性体的一端抵顶于该座体,另一端抵顶于该定位体;以及 一把手,其具有相互连接的一手持部及一枢接部,该枢接部具有相邻的一第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该枢接部枢接于该定位体活动外露在该座体的一端,该第一接触面或该第二接触面活动抵顶于该座体,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的枢接处至该第一接触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或不等于至该第二接触面的垂直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体的另一端活动限位在该座体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圆弧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触面为圆弧面,且平滑连接该圆弧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具有一枢接槽,该定位体活动外露于该座体的一端枢接在该枢接槽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具有一定向部,该枢接槽活动跨设于该定向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通过一枢接杆枢接。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与该定位体通过一枢接杆枢接,或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鼎瑞
申请(专利权)人: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