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合盖机构以及中置扶手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91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由能打开地盖住各种收纳体开口的两个以上顶盖构成的拼合盖机构,以及利用了该机构的汽车中置扶手箱。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盖住前后方向纵长的开口、又能不妨碍开盖状态、并且不会导致具备这种开口的收纳体等大型化的盖机构。该拼合盖机构(1)由在关盖位置盖住开口前部(Ha)的前头顶盖(101)、在关盖位置盖住开口后部(Hb)的后尾顶盖(109)构成。利用动作机构(2),使位于关盖位置的前头顶盖(101),从开口前部(Ha)侧向开口后部(Hb)侧滑动移动以便能以重叠状进入位于关盖位置的后尾顶盖(109)之下以后,以与后尾顶盖(109)重叠的状态与该后尾顶盖(109)一起一边向上方转动立起顶盖前端(102、110)一边向下方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能打开地盖住各种收纳体开口的两个以上顶盖构成的拼合盖机构,以及利用该拼合盖机构构成的能打开地盖住沿汽车前后方向纵长的上面开口的汽车中置扶手箱。
技术介绍
利用盖体盖住前后方向纵长开口的方式构成的收纳体,其处于开盖状态时,该盖体有妨碍手通过开口向收纳体内伸入的不适。如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5-20605号公告)所述的扶手箱所示,其能将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立起的盖体再滑动移动以抑制立起位置的盖体向上方凸出的尺寸,但也仅局限于此。当然,若能在立起位置再使盖体的大部分进入开口平面的下方则可以缓和这种不适,但在此时,由于上下加大了收纳立起位置盖体的空间所以使收纳体上下大型化。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盖住前后方向长开口,在开盖状态下又不产生妨碍、并且,也不会导致具备如此开口的收纳体等大型化的盖机构,以及利用该机构的汽车中置扶手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拼合盖机构具备以下(1)~(4)的结构(1)具有位于关盖位置盖住前后方向纵长开口的拼合盖、(2)位于由该拼合盖盖住的开口下方位置使拼合盖动作的拼合盖机构,(3)拼合盖,其至少具有在关盖位置盖住开口前部的前头顶盖、在关盖位置盖住开口后部的后尾顶盖。(4)利用所述动作机构,将位于关盖位置的前头顶盖从开口前部侧向开口后部侧滑动以使之以重叠状进入位于关盖位置的后尾顶盖之下以后,能以与后尾顶盖重叠的状态与该后尾顶盖一起一边向上方转动立起顶盖前端一边向下方移动。根据该拼合盖机构,由于其能以将前头顶盖和后尾顶盖重叠的状态,一边将两顶盖的前端一起向上转动立起一边向下方移动而打开开口,所以(1)在开口下方,若有最大的顶盖前后尺寸那么深的收纳空间,则能在开口下收纳拼合盖以使顶盖不凸出于开口之上。(2)此外,由于两顶盖一边一起转动立起一边向下方移动,所以能够尽可能地缩小收纳空间的前后方向尺寸。(3)此外,若停留在只滑动移动前头顶盖的状态,则可以只打开开口的开口前部。动作机构是有规则地使前头顶盖和后尾顶盖动作的机构,动作本体由手动或马达等驱动。在前头顶盖上,具备一边随着该前头顶盖向开口后部侧滑动移动而解除处于关盖位置后尾顶盖的该关盖状态一边与前头顶盖一起将后尾顶盖向下方连带移动的机构(例如,后述联结销的释放凹部),并且,具备在向下方移动到底的前头顶盖再移动到关盖位置而上升时使后尾顶盖向上方连带移动并将该前头顶盖恢复到上述关盖状态的机构(例如,后述恢复动作销的牵引凹部),随着朝向打开开口的前头顶盖的移动,即,随着向前移动而使后尾顶盖向前移动而能够将开口打开,并且,能随着朝向关闭开口的前头顶盖的移动,即,随着向回移动而使后尾顶盖往回移动而能够将开口关闭。上述动作机构,具有前头顶盖的支撑机构、第一凸轮槽的形成体、在该第一凸轮槽形成体侧方的,第二凸轮槽以及向下方朝向凹部入口的簧舌凹部的形成体、在第二凸轮槽后方的,将壁面朝向前方的支撑凸轮壁的形成体,前头顶盖,具有托架部,在该托架部上具有前后隔开间隔的前侧随动销和后侧随动销,第一凸轮槽,对所述前侧随动销和后侧随动销进行引导,以便在使该前头顶盖从开口前部侧向开口后部侧滑动而使前头顶盖以重合状进入位于关盖位置的后尾顶盖之下后,以后侧随动销为旋转中心使该顶盖前端朝向上方旋转立起,同时使该前头顶盖向下方移动,后尾顶盖,具有支架部,在该托架部上具有随动销,第二凸轮槽,后尾顶盖的随动销进行引导,以便以该随动销为旋转中心一边将该顶盖前端朝向上方转动立起一边将该后尾顶盖向下方移动,此外,后尾顶盖,具有以后尾顶盖的随动销为旋转轴可以旋转组合的同时,在后尾顶盖处于关盖位置状态下在朝向后方的自由端上配备姿态控制销的转动体、在后尾顶盖处于关盖位置状态下在靠近托架部上随动销后方位置所具备的连接销、在托架部与转动体之间,向将姿态控制销和连接销之间拉开间隔方向施加时常拉力的弹簧机构,利用该弹簧机构的弹力,在后尾顶盖处于关盖位置的状态下,连接销能从下方进入簧舌凹部,并且,能使姿态控制销与支撑凸轮壁靠接,并且,在前头顶盖的托架部,形成了在该前头顶盖以重叠状进入关盖位置的后尾顶盖之下的位置,使连接销从后方进入、且随着该前头顶盖的向上述下方的移动而将该连接销从簧舌凹部拔出的释放凹部。关盖位置的前头顶盖被支撑机构维持其关盖状态。与此同时,关盖位置的前头顶盖,利用第一凸轮槽的引导能向后方移动。由于前侧随动销和后侧随动销能进入第一凸轮槽,所以该前头顶盖能有规则且稳定地移动。另一方面,由于关盖位置的后尾顶盖以使随动销进入第二凸轮槽的状态,利用弹簧机构的弹力,使连接销进入簧舌凹部,并且,将姿态控制销与支撑壁靠接,所以能稳定地维持该后尾顶盖的关盖状态。前头顶盖,首先,利用第一凸轮槽,一边向后方移动一边略向下方下降而进入上述被维持了关盖状态的后尾顶盖之下。其结果是,即使将关盖位置的前头顶盖的上面与后尾顶盖的上面定位于相同平面也不产生任何障碍。当前头顶盖以重叠状进入后尾顶盖之下后,连接销进入释放凹部,后尾顶盖也处于随着前头顶盖的移动,以保持重叠的状态能够移动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为连结状态,将实现该连结状态的位置称为连结位置。)当前头顶盖从该连结状态沿第一凸轮槽向下方移动时,从释放凹部向下方拔出连接销,后尾顶盖也一边将顶盖前端向上方转动立起一边向下方移动。这样移动的后尾顶盖在该移动的全过程中,利用上述弹簧机构的弹力而与支撑凸轮壁靠接并继续由姿态控制销稳定地支撑。当前头顶盖沿第一凸轮槽向下方移动到底时,开口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为完全收纳状态。)前头顶盖和后尾顶盖被重叠,且以顶盖前端朝向上方的状态使其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开口的下方。此外,上述第一凸轮槽,其具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槽部、以及从前后槽部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上下槽部,并且,第二凸轮槽,是使其槽上端位于与第一凸轮槽的前后槽部后端的相同平面上,且效仿第一凸轮槽的上下槽部而向下方延伸的槽,并且,关盖位置的后尾顶盖随动销,能位于第二凸轮槽的槽上端,并且,当连接销进入前头顶盖的释放凹部时,该前头顶盖的后侧随动销能位于第一凸轮槽的前后槽部后端。上述的场合,在上述连结状态下,能使成为前头顶盖旋转中心的后侧随动销与成为后尾顶盖旋转中心的随动销位于同一位置,在该连结后,能将重合且被连结的前头顶盖和后方顶盖一起顺滑地转动立起。此外,在靠近关盖位置的前头顶盖的形成托架部后侧随动销位置的后方形成向下方开放的钩接凹部,并且在关盖位置的后尾顶盖的旋转体上的旋转轴下方形成了恢复动作用销,随着前头顶盖和后尾顶盖一边一起转动立起一边向下方移动,使恢复动作用销从前方进入上述钩接凹部。在这种情况下,从上述完全收纳状态,再在前头顶盖上将其前头顶盖向上方移动,即,在被作用了向后移动的力时,能够使向钩接凹部牵拉倒退动作用销的后尾顶盖在维持与前头顶盖的连结状态下向上述连结位置移动。能在钩接凹部维持钩接倒退动作作用销的后尾顶盖与前头顶盖的连结状态下向上述连结位置移动。此外,上述支撑机构由驱动力传递杠杆构成,该由驱动力传递杠杆采用的结构是使从动端与前头顶盖的托架部连接,并且随着前头顶盖的移动能改变该从动端与驱动端的间隔的结构,是利用由马达移动的该驱动力传递杠杆使前头顶盖移动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马达圆滑地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拼合盖机构,其具有:位于关盖位置盖住前后方向纵长开口的拼合盖、位于由该拼合盖盖住的开口下方的拼合盖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拼合盖,其至少具有:在关盖位置盖住开口前部的前头顶盖、在关盖位置盖住开口后部 的后尾顶盖,利用所述动作机构,使位于关盖位置的前头顶盖从开口前部侧向开口后部侧滑动移动而使之以重叠状进入位于关盖位置的后尾顶盖之下以后,以与后尾顶盖重叠的状态与该后尾顶盖一起一边向上方转动立起顶盖前端一边向下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元正信西田隆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