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垫、乘员下肢保护方法以及配备膝垫的汽车技术

技术编号:1106187 阅读:4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膝垫、乘员下肢保护方法以及配备膝垫的汽车。膝垫在当乘员膝部碰撞膝垫时的输入方向不仅在车宽方向而且在上下方向偏离时,能够高效率地吸收碰撞能量。通过第1臂(15)的位移部(14)和第2臂(17)的容纳部(16)限制膝部碰撞到板(13)时在车宽方向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膝垫(10)变形;与此同时,通过臂导向构件(21)相对于转向构件(6)旋转时产生的负荷限制器(23)的反作用负荷,吸收膝部碰撞到板(13)时在车辆上下方向的输入方向偏离,同时促使膝垫(10)变形,因此,即使在膝部相对膝垫(10)的输入方向在车宽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发生偏离时也可以高效率地吸收碰撞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膝垫、乘员下肢保护方法以及配备膝垫的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车辆碰撞时保护乘员膝部的膝垫以及配备膝垫的汽车。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以往的膝垫通过橡皮衬套和撑杆、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转向柱的与驾驶员膝部相对的位置,在驾驶员膝部在相对于车宽方向倾斜的方向碰到膝垫时,该膝垫向正对驾驶员的方向旋转,平衡、吸收两膝部的碰撞能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70556号公报(第6页、图1)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这种以往的膝垫是针对来自乘员膝部的输入方向在车宽方向产生偏离的情况而做成的,而当由于乘员的体形差异,膝部位置在上下方向偏离时,由于相对上下方向以一定角度固定安装膝垫,因此,尤其对于大个子乘员和小个子乘员来说,可能无法有效地吸收能量。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乘员膝部碰撞膝垫时的输入方向在车宽方向及上下方向偏离时,都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的膝垫和乘员下肢保护方法以及配备膝垫的汽车。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在受到乘员膝部碰撞时,产生变形、并吸收上述碰撞时的能量的膝垫,其主要特征在于:具有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和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上述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用于限制膝部碰撞时在车宽方向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该膝垫变形;上述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用于吸收膝-->部碰撞时在车辆上下方向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该膝垫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膝垫上设置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可以限制膝部碰撞时在车宽方向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该膝垫变形,无论膝部的车宽方向位置偏差如何都能吸收碰撞能量。另外,通过在上述膝垫上设置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可以吸收膝部碰撞时在车辆上下方向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该膝垫变形,无论膝部的上下位置偏差如何都能吸收碰撞能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第1实施方式的配备膝垫的车厢前部的截面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1实施方式的膝垫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1实施方式的膝垫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依次用(a)、(b)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1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图5为图4的A-A的剖视图,依次用(a)、(b)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1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的位移部和容纳部之间的关系。图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1实施方式的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动作的说明图。图7为用(a)、(b)以及(c)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1实施方式的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的旋转阻力支承部件动作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第1实施方式的负荷限制器的剖视图。图9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2实施方式的膝垫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第2实施方式的膝垫的分解立体图。图11为依次用(a)、(b)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2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动作的剖视图。-->图1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3实施方式的膝垫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3实施方式的膝垫的分解立体图。图14为依次用(a)、(b)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3实施方式的输入碰撞负荷时的旋转阻力支承部件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图1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4实施方式的膝垫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4实施方式的膝垫的分解立体图。图17为依次用(a)、(b)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4实施方式的输入碰撞负荷时的旋转阻力支承部件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图1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5实施方式的膝垫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中第5实施方式的膝垫的分解立体图。图20为依次用(a)、(b)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5实施方式的输入碰撞负荷时的旋转阻力支承部件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6实施方式的膝垫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6实施方式的旋转能量吸收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7实施方式的膝垫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7实施方式的膝垫的分解立体图。图25为依次用(a)、(b)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7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动作的剖视图。图26为依次用(a)、(b)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7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动作的俯视图。图2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8实施方式的膝垫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8为本专利技术中第8实施方式的膝垫的分解立体图。图29为本专利技术中第8实施方式的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的立体图。图30为依次用(a)、(b)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8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动作的剖视图。-->图31为图30的B-B的剖视图,依次用(a)、(b)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8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的动作。图3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9实施方式的膝垫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9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旋转连接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4为依次用(a)、(b)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9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旋转连接部件动作的俯视图。图3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10实施方式的膝垫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6为依次用(a)、(b)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10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动作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膝垫的第1实施方式,图1为配备膝垫的车厢前部的剖视图,图2为表示膝垫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膝垫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4为依次用(a)、(b)表示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图5为图4的A-A的剖视图,依次用(a)、(b)表示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的位移部和容纳部之间的关系;图6为表示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图7为用(a)、(b)及(c)表示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的旋转阻力支承部件动作的剖视图;图8为负荷限制器的概略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膝垫10是以前排座乘员为对象而配设的,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保护坐在驾驶座2上的驾驶员D下肢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驾驶座2的前方有仪表板3,在穿过该仪表板3的转向柱4后端部安装有方向盘5。-->在仪表板3内沿车宽方向配置的作为车体骨架构件的转向构件6支承上述转向柱4;并且,仪表板3的上表面被仪表板装饰物7覆盖,同时其下表面被下部装饰物8覆盖。上述膝垫10在被驾驶员(下面称为乘员)D的膝部Dn碰撞时变形、并吸收上述碰撞时的能量,具有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11和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12;上述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11限制膝部Dn碰撞时在车宽方向上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该膝垫10变形;上述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12吸收膝部Dn碰撞时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该膝垫10变形。即,由于将上述膝垫10配置在车辆仪表板3下部、位于乘员下肢膝部Dn前方的下部装饰物8内侧,因此能适用于车辆。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下肢保护方法限制膝部Dn碰撞时在车宽方向上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膝垫10变形,不受膝部Dn的车宽方向位置偏差的限制而吸收碰撞能量;与此同时,吸收膝部Dn碰撞时在车辆上下方向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膝垫10变形,不受膝部Dn的上下位置偏差的限制而吸收碰撞能量。如图2所示,上述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11在车宽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L设置了一对,并具有作为变形容许构件的第1臂15及作为负荷传递支承构件的第2臂17;上述第1臂15被跨越作为膝部Dn碰撞时的负荷输入部的板13及上述转向构件6之间地配置,通过膝部Dn碰撞时的输入在上下方向或者前后方向产生变形,并且设有随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膝垫,该膝垫在乘员膝部碰撞时变形并吸收上述碰撞时的能量,其特征在于,上述膝垫具有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及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上述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限制膝部碰撞时车宽方向上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该膝垫变形;上述上下 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吸收膝部碰撞时车辆上下方向上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该膝垫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3-23 2006-080220;JP 2006-12-25 2006-3479261.一种膝垫,该膝垫在乘员膝部碰撞时变形并吸收上述碰撞时的能量,其特征在于,上述膝垫具有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及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上述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限制膝部碰撞时车宽方向上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该膝垫变形;上述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吸收膝部碰撞时车辆上下方向上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促使该膝垫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垫,其特征在于,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具有变形容许构件及负荷传递支承构件;上述变形容许构件被跨越膝部所碰撞的负荷输入部和车体骨架构件之间地设置,通过膝部碰撞时的输入在上下方向或者前后方向变形,并且设有随着该变形向上下方向或者前后方向位移的1个或者多个位移部;上述负荷传递支承构件被跨越上述负荷输入部和上述车体骨架构件之间地设置,设有在上述位移部位移时限制该位移部在车宽方向移动、并容纳该位移部的容纳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垫,其特征在于,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具有变形容许构件及负荷传递构件;上述变形容许构件被跨越膝部所碰撞的负荷输入部和车体骨架构件之间地设置,通过膝部碰撞时的输入向上下方向或者前后方向变形;上述负荷传递构件被跨越上述负荷输入部和上述车体骨架构件之间地设置,在上述变形容许构件变形时与该变形容许构件嵌合并相互限制车宽方向的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垫,其特征在于,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具有变形容许构件及一对负荷传递构件;上述变形容许构件被跨越膝部所碰撞的负荷输入部和车体骨架构件之间地设置,通过膝部碰撞时的输入在上下方向或者前后方向变形;上述一对负荷传递构件被跨越上述负荷输入部和上述车体骨架构件地设置,并被接近上述变形容许构件的车宽方向两侧地配置,在上述变形容许构件变形时相互接触且限制车宽方向的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垫,其特征在于,负荷输入部和负荷传递构件通过变形时间延迟构件相连接,该变形时间延迟构件对于膝部碰撞时的输入在车宽方向偏离且进行压塌变形,延迟负荷传递构件的变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垫,其特征在于,负荷输入部和负荷传递构件通过车宽方向旋转连接部件相连接,该车宽方向旋转连接部件可通过该负荷输入部的旋转来吸收膝部碰撞到负荷输入部时车宽方向上的输入方向偏离、并且可吸收能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垫,其特征在于,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具有左右一对变形容许构件,该变形容许构件被跨越膝部所碰撞的负荷输入部和车体骨架构件之间地设置,通过膝部碰撞时的输入向车宽方向或者前后方向变形且前后方向中间部位相互接触,限制车宽方向的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垫,其特征在于,上下方向输入偏离吸收部件具有旋转阻力支承部件,该旋转阻力支承部件带有规定的旋转方向弹力地使上述车宽方向输入偏离限制部件可上下转动地连接于车体骨架构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膝垫,其特征在于,旋转阻力支承部件具有旋转支承构件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田匡史小林泉钦草依帕尔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