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软膏出料的乳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50331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药品生产设备。便于软膏出料的乳化装置,包括一乳化装置,乳化装置包括一进料口、一出料口、一乳化腔,乳化腔的下端呈一圆锥体,乳化腔的上端部呈一圆柱体,出料口位于乳化腔的底部;乳化腔的外壁呈三层结构,分别是一用于绝缘保温的外层、一用于加热的中间层、一用于容置软膏的内层;中间层与内层之间设有一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了传统乳化装置的结构,将出料口设置于底部便于膏体的在重力作用下的流动,通过优化乳化腔的结构便于膏体的加热乳化,通过将传统底部设有加热装置的乳化腔,改为由外壁加热的乳化腔,扩大了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软膏出料的乳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药品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软膏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使用表明,到目前为止,软膏在生产中要进行乳化,生成均匀细腻的膏体,以便于涂抹在患处。软膏有解毒烧伤膏、皮肤消炎膏,这些膏体的乳化过程较为复杂,乳化速度慢,且乳化效果较差,可能要反复乳化很多遍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软膏出料的乳化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便于软膏出料的乳化装置,包括一乳化装置,所述乳化装置包括一进料口、一出料口、一乳化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腔的下端呈一圆锥体,所述乳化腔的上端部呈一圆柱体,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乳化腔的底部; 所述乳化腔的外壁呈三层结构,分别是一用于绝缘保温的外层、一用于加热的中间层、一用于容置软膏的内层; 所述中间层与内层之间设有一加热装置。 本技术优化了传统乳化装置的结构,将出料口设置于底部便于膏体的在重力作用下的流动,通过优化乳化腔的结构便于膏体的加热乳化,通过将传统底部设有加热装置的乳化腔,改为由外壁加热的乳化腔,扩大了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均匀性。 所述外层与所述中间层之间设有一空气层。 所述乳化腔的底部为所述圆锥体的尖端部。 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乳化腔的上端部。 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乳化腔的上端部的侧壁或顶端。便于进料。 所述乳化腔内设有100目以上150目以下的进料过滤网,所述进料过滤网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下方。 本技术通过在进料口下方设有进料过滤网,从而实现进料过滤,对不符合要求的药膏,进料过滤网可以直接将其打碎,使其符合要求。 所述进料口过滤网采用100目或140目的出料口过滤网。实践表明,采用100目、140目的进料口过滤网可以满足对药膏原料的选择要求,有助于生产出足够细腻的药膏。而且100目、140目的出料口过滤网较为容易生产,不易损坏。 所述出料口设有150目以上200目以下的出料口过滤网。 本技术通过出料口过滤网与进料过滤网实现两步过滤工序,从而提高了乳化效果。 通过在出料口增加了目数在150目以上200目以下的出料口过滤网。生产中,不允许没有乳化好的药膏从出料口过滤网输出,避免了没有乳化好的药膏流入市场的危险。对于颗粒较小,但是仍然不能符合要求的药膏,出料口过滤网可以直接将其打碎,使其符合要求。 采用已有的技术生产时,由于不能保证出料口输出的药膏都是乳化好的药膏,因此要反复乳化多次,但是仍然无法避免没有乳化好的药膏流入市场。这样就造成了乳化过程较为复杂、乳化速度慢、乳化效果较差等问题。采用本技术后,没有乳化好的药膏无法通过出料口过滤网,保证了流入市场的药膏质量。不需要反复乳化,简化了生产过程,提高了乳化速度。 所述出料口过滤网采用170目?200目的出料口过滤网。实践表明,采用170目?200目的出料口过滤网可以生产出足够细腻的药膏,可以符合要求。而且170目?200目的出料口过滤网较为容易生产,不易损坏。 所述乳化腔内还设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网的目数小于所述出料口过滤网,且大于所述进料过滤网。 本技术通过设有出料口过滤网、第三过滤网、进料过滤网,使得软膏依次途径出料口过滤网、第三过滤网、进料过滤网,提高过滤强度,生产出足够细腻的药膏。 所述第三过滤网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料过滤网的高度,且高于所述出料口过滤网的高度。 所述外层与所述中间层之间设有一隔热介质层,所述隔热介质层是由玻璃纤维材质制成的板状介质层,所述板状介质层内设有空隙。从而提高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参照图1、图2,便于软膏出料的乳化装置,包括一乳化装置,乳化装置包括一进料口 4、一出料口 5、一乳化腔,乳化腔的下端呈一圆锥体,乳化腔的上端部呈一圆柱体,出料口 5位于乳化腔的底部;乳化腔的外壁呈三层结构,分别是一用于绝缘保温的外层1、一用于加热的中间层2、一用于容置软膏的内层3冲间层2与内层3之间设有一加热装置。本技术优化了传统乳化装置的结构,将出料口 5设置于底部便于膏体的在重力作用下的流动,通过优化乳化腔的结构便于膏体的加热乳化,通过将传统底部设有加热装置的乳化腔,改为由外壁加热的乳化腔,扩大了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均匀性。 参见图2,中间层2与内层3之间还设有一震动装置,震动装置设有一击打内层的震动工作部7,震动装置设有至少三个震动工作部7,震动工作部7围成一环形排布于中间层2与内层3之间。通过震动装置从而提高软膏从上至下的流动。震动工作部设有一与内层接触的接触面,接触面的弯曲弧形与内层的弯曲弧形一致。震动装置包括一摆动杆,摆动杆的一端连接中间层外壁,摆动杆的另一端连接震动工作部。本技术通过摆动杆的往复摆动,从而实现击打内层的效果。中间层外壁上设有一摆动杆安装件,摆动杆转动连接摆动杆安装件。 外层I与中间层2之间设有一空气层。空气层内设有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一微型处理器系统,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加热装置。本技术通过空气层内设有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加热装置的加热情况。 外层I与中间层2之间设有一隔热介质层。隔热介质层内填充有隔热材料,隔热材料是多孔吸热材料、真空材料、热反射材料中的任意一种。隔热材料优选是气凝胶毡。隔热介质层是由玻璃纤维材质制成的板状介质层,所述板状介质层内设有空隙。从而提高隔热效果。 乳化腔的底部为圆锥体的尖端部。进料口 4位于乳化腔的上端部。进料口 4位于乳化腔的上端部的侧壁或顶端。便于进料。 乳化腔内设有100目以上150目以下的进料过滤网11,进料过滤网11位于进料口4的下方。本技术通过在进料口 4下方设有进料过滤网11,从而实现进料过滤,对不符合要求的药膏,进料过滤网11可以直接将其打碎,使其符合要求。进料口 4过滤网采用100目或140目的出料口过滤网13。实践表明,采用100目、140目的进料口 4过滤网可以满足对药膏原料的选择要求,有助于生产出足够细腻的药膏。而且100目、140目的出料口过滤网13较为容易生产,不易损坏。 出料口 5设有150目以上200目以下的出料口过滤网13。本技术通过出料口过滤网13与进料过滤网11实现两步过滤工序,从而提高了乳化效果。通过在出料口 5增加了目数在150目以上200目以下的出料口过滤网13。生产中,不允许没有乳化好的药膏从出料口过滤网13输出,避免了没有乳化好的药膏流入市场的危险。对于颗粒较小,但是仍然不能符合要求的药膏,出料口过滤网13可以直接将其打碎,使其符合要求。采用已有的技术生产时,由于不能保证出料口 5输出的药膏都是乳化好的药膏,因此要反复乳化多次,但是仍然无法避免没有乳化好的药膏流入市场。这样就造成了乳化过程较为复杂、乳化速度慢、乳化效果较差等问题。采用本技术后,没有乳化好的药膏无法通过出料口过滤网13,保证了流入市场的药膏质量。不需要反复乳化,简化了生产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便于软膏出料的乳化装置,包括一乳化装置,所述乳化装置包括一进料口、一出料口、一乳化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腔的下端呈一圆锥体,所述乳化腔的上端部呈一圆柱体,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乳化腔的底部;所述乳化腔的外壁呈三层结构,分别是一用于绝缘保温的外层、一用于加热的中间层、一用于容置软膏的内层;所述中间层与内层之间设有一加热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软膏出料的乳化装置,包括一乳化装置,所述乳化装置包括一进料口、一出料口、一乳化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腔的下端呈一圆锥体,所述乳化腔的上端部呈一圆柱体,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乳化腔的底部; 所述乳化腔的外壁呈三层结构,分别是一用于绝缘保温的外层、一用于加热的中间层、一用于容置软膏的内层; 所述中间层与内层之间设有一加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软膏出料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腔的底部为所述圆锥体的尖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软膏出料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乳化腔的上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软膏出料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乳化腔的上端部的侧壁或顶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软膏出料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腔内设有100目以上150目以下的进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皮宝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