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给煤机接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4673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2:37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给煤机接管装置,它涉及一种给煤机接管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落煤管装置中易出现堵煤现象,由于难于疏通清理,导致无法保障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连续给煤的问题。所述连接管体由第一组成方管体、第二组成方管体和第三组成方管体组成,第二组成方管体为上端横截面至下端横截面逐渐扩大的方管体,转轴穿过第二组成方管体上的两个腰孔并与两个腰孔滑动连接,第一搅拌片和第二搅拌片位于第二组成方管体内并固接在转轴上,转动手柄位于第二组成方管体外并固接在转轴的一端,至少一个阻挡块体固接在第二组成方管体外壁靠近腰孔的孔径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给煤机接管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落煤管装置的结构是为了保证煤能顺利进入炉膛,减小阻力而具体设置的,其落煤管与水平方向成55°夹角。连接给煤机的接管是竖直方向的,这样就会与落煤管形成一个切角,如果受锅炉本体体积及运转层限制,给煤机接管会与落煤管接管形成一定的水平距离,这样就需要弯制给煤机接管,弯制后形成两个弯头,落煤管采用φ325的圆管,受结构空间的限制,弯曲半径不能过大,考虑到工艺减薄壁厚,弯曲半径又不能过小,弯管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由于煤的湿度大,在两弯头处大大地增加了堵煤的几率,影响机组的运行情况,这种情况下就要对接管进行疏通,只靠敲打接管产生振动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受锅炉本体空间及运转层的限制,加震打或是螺旋装置是比较困难的,只能利用人力,在接管上开出一个豁口,用铁棍进行疏通,将煤送入炉膛中,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疏通后应将切割下来的圆弧板与接管进行焊接,圆弧板有圆弧度,所以焊接起来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给煤机接管装置,以解决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落煤管装置中易出现堵煤现象,由于难于疏通清理,导致无法保障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连续给煤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给煤机接管装置包括连接管体、第一搅拌片、第二搅拌片、转轴、转动手柄、至少一个阻挡块体、多个第一搅拌齿片和多个第二搅拌齿片,所述连接管体为方形管体,所述连接管体由第一组成方管体、第二组成方管体和第三组成方管体组成,所述第一组成方管体、第二组成方管体和第三组成方管体由上至下首尾顺次固定连接制为一体,所述第一组成方管体和第三组成方管体的水平横截面相同,所述第二组成方管体为上端横截面至下端横截面逐渐扩大的方管体,所述第二组成方管体的管壁上加工有贯通的两个腰孔,所述转轴穿过第二组成方管体上的两个腰孔并与两个腰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搅拌片和第二搅拌片位于第二组成方管体内并固定连接在转轴上,所述第一搅拌片的片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搅拌齿片,所述第二搅拌片的片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搅拌齿片,所述转动手柄位于第二组成方管体外并固定连接在转轴的一端,至少一个阻挡块体与所述转动手柄同侧且固定连接在第二组成方管体外壁靠近腰孔的孔径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第二组成方管体设置为上端横截面至下端横截面逐渐扩大的方管体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现有给煤管的结构及倾斜角度而设置,有效减小堵煤现象发生的机率。2、本技术中第一搅拌片、第二搅拌片、转轴、转动手柄、多个第一搅拌齿片和多个第二搅拌齿片之间的结构设置是为了当连接管体内发生堵煤现象时,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转动转动手柄,第一搅拌片和第二搅拌片通过转轴的转动而围绕转轴转动,对堵煤起到搅拌和疏通的作用,有效消除堵煤的现象,多个第一搅拌齿片和多个第二搅拌齿片的设置能够实现快速辅助搅拌湿煤,有效防止第一搅拌片和第二搅拌片上堆积或悬挂大块湿煤,提高本技术的工作效率。3、至少一个阻挡块体的设置是为了当不需要第一搅拌片和第二搅拌片进行搅拌工作时,只需要将转动手柄从腰孔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搭接在至少一个阻挡块体之间即可。起到停止第一搅拌片和第二搅拌片搅拌工作的作用,也不影响工作人员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其它的检查工作。4、本技术中第一组成方管体、第二组成方管体和第三组成方管体均为方形管的设置是为了当发生严重堵煤现象时方便工作人员切割管体以疏通且在疏通之后方便焊接,克服了现有圆管焊接过程中需要找准弧度而焊接的繁琐步骤,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80%,缩短工作时间达40%,工作效率提高了60%。5、本技术的结构稳定可靠、制造加工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在较小空间内即可实现疏通湿煤的操作过程,能够保障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连续给煤,不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落煤管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搅拌片2、第二搅拌片3、转轴4和转动手柄5之间的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给煤机接管装置包括连接管体1、第一搅拌片2、第二搅拌片3、转轴4、转动手柄5、至少一个阻挡块体6、多个第一搅拌齿片7和多个第二搅拌齿片8,所述连接管体1为方形管体,所述连接管体1由第一组成方管体1-1、第二组成方管体1-2和第三组成方管体1-3组成,所述第一组成方管体1-1、第二组成方管体1-2和第三组成方管体1-3由上至下首尾顺次固定连接制为一体,所述第一组成方管体1-1和第三组成方管体1-3的水平横截面相同,所述第二组成方管体1-2为上端横截面至下端横截面逐渐扩大的方管体,所述第二组成方管体1-2的管壁上加工有贯通的两个腰孔9,所述转轴4穿过第二组成方管体1-2上的两个腰孔9并与两个腰孔9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搅拌片2和第二搅拌片3位于第二组成方管体1-2内并固定连接在转轴4上,所述第一搅拌片2的片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搅拌齿片7,所述第二搅拌片3的片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搅拌齿片8,所述转动手柄5位于第二组成方管体1-2外并固定连接在转轴4的一端,至少一个阻挡块体6与所述转动手柄5同侧且固定连接在第二组成方管体1-2外壁靠近腰孔9的孔径处。本技术中的第三组成方管体1-3连通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落煤管,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落煤管10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中的一个现有构件,腰孔9的开孔位置设置还可设置在第三组成方管体1-3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落煤管交汇处。所述转轴4的直径为60mm,所述第一搅拌片2由多个第一组成搅拌支片2-1组成,多个第一组成搅拌支片2-1之间并排间隙设置且均固定连接在转轴4上,每个第一组成搅拌支片2-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匀布有多个第一搅拌齿片7;多个所述第二搅拌片3由多个第二组成搅拌支片3-1组成,多个第二组成搅拌支片3-1之间并排间隙设置且均固定连接在转轴4上,每个第二组成搅拌支片3-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匀布有个第二搅拌齿片8。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搅拌片2和第二搅拌片3固定连接在转轴4上且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设置的第一搅拌片2和第二搅拌片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给煤机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给煤机接管装置包括连接管体(1)、第一搅拌片(2)、第二搅拌片(3)、转轴(4)、转动手柄(5)、至少一个阻挡块体(6)、多个第一搅拌齿片(7)和多个第二搅拌齿片(8),所述连接管体(1)为方形管体,所述连接管体(1)由第一组成方管体(1‑1)、第二组成方管体(1‑2)和第三组成方管体(1‑3)组成,所述第一组成方管体(1‑1)、第二组成方管体(1‑2)和第三组成方管体(1‑3)由上至下首尾顺次固定连接制为一体,所述第一组成方管体(1‑1)和第三组成方管体(1‑3)的水平横截面相同,所述第二组成方管体(1‑2)为上端横截面至下端横截面逐渐扩大的方管体,所述第二组成方管体(1‑2)的管壁上加工有贯通的两个腰孔(9),所述转轴(4)穿过第二组成方管体(1‑2)上的两个腰孔(9)并与两个腰孔(9)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搅拌片(2)和第二搅拌片(3)位于第二组成方管体(1‑2)内并固定连接在转轴(4)上,所述第一搅拌片(2)的片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搅拌齿片(7),所述第二搅拌片(3)的片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搅拌齿片(8),所述转动手柄(5)位于第二组成方管体(1‑2)外并固定连接在转轴(4)的一端,至少一个阻挡块体(6)与所述转动手柄(5)同侧且固定连接在第二组成方管体(1‑2)外壁靠近腰孔(9)的孔径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系统的给煤机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循环流化
床锅炉给煤系统的给煤机接管装置包括连接管体(1)、第一搅拌片(2)、第二搅拌片(3)、
转轴(4)、转动手柄(5)、至少一个阻挡块体(6)、多个第一搅拌齿片(7)和多个第二搅
拌齿片(8),所述连接管体(1)为方形管体,所述连接管体(1)由第一组成方管体(1-1)、
第二组成方管体(1-2)和第三组成方管体(1-3)组成,所述第一组成方管体(1-1)、第二
组成方管体(1-2)和第三组成方管体(1-3)由上至下首尾顺次固定连接制为一体,所述第
一组成方管体(1-1)和第三组成方管体(1-3)的水平横截面相同,所述第二组成方管体(1-2)
为上端横截面至下端横截面逐渐扩大的方管体,所述第二组成方管体(1-2)的管壁上加工
有贯通的两个腰孔(9),所述转轴(4)穿过第二组成方管体(1-2)上的两个腰孔(9)并
与两个腰孔(9)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搅拌片(2)和第二搅拌片(3)位于第二组成方管体
(1-2)内并固定连接在转轴(4)上,所述第一搅拌片(2)的片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
搅拌齿片(7),所述第二搅拌片(3)的片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王振锋丛日旭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哈锅锅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