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挺专利>正文

咖啡豆烘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4590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咖啡豆烘焙装置,包括烘焙室,烘焙室为筒状结构且筒壁前侧和后侧分别呈敞口,其中,前侧设有开启式前盖板结构,后侧固定有后盖板,前盖板结构上设有观察窗,烘焙室为固定烘焙室,烘焙室的筒壁上开有进豆口,烘焙室筒壁顶部设有与烘焙室相通的热源室,热源室内固定有热源管,烘焙室内设有搅拌叶片和一端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的旋转轴,旋转轴的另一端承托于后盖板上,且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本装置使得前盖板结构上有更多空间设置观察窗,从而能清楚观察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准确掌握出豆时间,避免频繁取豆察看使得操作难度加大;另外,采用从上往下的穿透性加热方式避免了咖啡豆外焦里嫩,烘焙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烘烤设备,具体地指一种咖啡豆烘焙装置
技术介绍
咖啡生豆必须通过加热烘焙变成咖啡熟豆后,才能制作咖啡饮品,而且经过烘焙之后,咖啡豆内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独特的咖啡香味。因此,对咖啡生豆进行烘焙是咖啡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咖啡生豆在烘焙成熟豆过程中会发生焦化反应,其外表颜色会逐步加深,不同颜色深度的咖啡熟豆会使得咖啡呈现出不同的口感,进而烘焙师可根据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的颜色变化程度来判断出豆的时间点。因此,在咖啡豆烘焙过程中,观察咖啡豆外表颜色的变化是很关键的技术。目前咖啡行业内根据咖啡豆颜色深浅,将咖啡豆烘焙程度大致分为三种:浅度烘焙、中度烘焙及深度烘焙。现有咖啡豆烘焙装置大多采用滚筒式烘焙室,将咖啡生豆放入滚筒内,利用瓦斯气或电加热棒在滚筒下方对滚筒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对咖啡生豆进行烘焙的目的。但现有的咖啡豆烘焙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因结构局限,旋转滚筒用的固定轴承、咖啡生豆进豆口、取豆器及观察窗只能集中布置在滚筒前侧的前面板上,使得观察窗面积很小,通常为一个小圆孔透明窗,而且观察窗旁边还需安装进豆漏斗,从而导致观察空间十分有限,无法清楚观察咖啡豆颜色的变化,烘焙者需频繁取豆察看,加大了操作难度,不利于普通使用者准确掌握出豆时间;2)现有烘焙装置容易产生咖啡豆外焦里嫩,烘焙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咖啡豆烘焙装置,该装置能清楚观察咖啡豆烘焙过程,便于准确掌握出豆时间,而且咖啡豆受热均匀,烘焙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咖啡豆烘焙装置,包括烘焙室,所述烘焙室为筒状结构且筒壁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呈敞口,其中,前侧设有开启式前盖板结构,后侧固定有后盖板,所述前盖板结构上设有观察窗,所述烘焙室为固定烘焙室,所述烘焙室的筒壁上开有进豆口,所述烘焙室筒壁顶部设有与所述烘焙室相通的热源室,所述热源室内固定有热源管,所述烘焙室内设有搅拌叶片和一端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承托于所述后盖板上,且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本技术采用固定烘焙室,并通过在烘焙室内设置搅拌叶片的方式对加热过程中的咖啡豆进行搅拌,使其受热均匀,无需烘焙室旋转,从而避免了在前盖板结构上安装烘焙室转动轴承,也使得进豆口及其上的进豆漏斗等结构可从前盖板结构上移至烘焙室的其它静止部位,使得前盖板结构上有更多空间可用于设置观察窗,从而使得本装置能清楚观察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的颜色变化,以便准确掌握出豆时间,避免频繁取豆察看使得操作难度加大;另外,相比传统在烘焙室外对咖啡豆进行间接加热的加热方式,本技术将加热装置直接安装在烘焙室的上端,对咖啡豆进行直接加热,这种从上往下的穿透性加热方式避免了咖啡豆容易外焦里嫩,烘焙不均匀的现象;本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普通操作者很快掌握咖啡豆烘焙技巧及出豆时间点,推动了咖啡豆烘焙技术的普及应用。进一步地,所述观察窗覆盖整个烘焙室筒壁前侧敞口断面。这种覆盖整个烘焙室筒壁前侧敞口断面的全可视观察窗,有利于更清楚地观察咖啡豆颜色深浅变化,从而降低烘焙技术难度,便于普通使用者进行烘焙操作和掌握出豆时间点。进一步地,所述进豆口设置在所述烘焙室筒壁的顶部,所述热源室底部与所述进豆口连通,所述热源室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进豆漏斗,所述热源管横向错开所述开口布置。将进豆漏斗设于热源室顶部,不但使得进豆漏斗从前盖板上挪走,增大了观察窗面积,而且有利于提升整个结构的紧凑性;将进豆漏斗设于热源室顶部,使得所有咖啡豆从进豆漏斗出来后便先被热源管近距离加热,提高了烘焙效率与加热均匀度。进一步地,所述前盖板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烘焙室筒壁前侧外周的支撑固定板和设在支撑固定板上的出豆导流片及设在观察窗上的重力棒和取豆器,所述支撑固定板为中空结构,所述观察窗位于支撑固定板的中空部位且其顶部铰接在所述支撑固定板上,所述重力棒位于观察窗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热源管为卤素光波管。卤素光波管能够迅速产生高温高热,加热效率高,光波穿透力强,咖啡豆里外同时受热,烘焙非常均匀;另外,卤素光波管还有发光功能,在加热过程中,有利于从观察窗处清楚观察烘焙室内咖啡豆的变化;而且,光波管热能高,但耗能低,具有节能环保优点。更进一步地,所述进豆漏斗与所述热源室顶部之间还设有进豆通管,所述进豆通管上连有抽气管。抽气管用于排热气和收集咖啡豆银皮。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咖啡豆烘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热源管的布置状态仰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进豆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1的出豆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图2所示,一种咖啡豆烘焙装置,包括圆筒状烘焙室1,烘焙室1筒壁的前、后侧分别敞口,前侧设有可开启的前盖板结构2,前盖板结构2包括固定在烘焙室1筒壁前侧外周的环形支撑固定板2-2,支撑固定板2-2通过多根固定杆14连接固定,支撑固定板2-2上设有可开启的透明观察窗2-1,观察窗2-1面积覆盖整个烘焙室1筒壁前侧敞口断面,并可在观察窗2-1中央部位设置取豆器2-5,观察窗2-1的顶部铰接在支撑固定板2-2上,观察窗2-1的底部连有重力棒2-3,该重力棒2-3用于将观察窗2-1贴紧在支撑固定板2-2上,支撑固定板2-2上还设有出豆导流片2-4;烘焙室1筒壁后侧设有后盖板3,烘焙室1为固定烘焙室,即:烘焙室1是固定架设在机台(图上未示出)上,无需旋转的,烘焙室1的筒壁顶部开有进豆口15,进豆口15上方连有热源室4,热源室4底部通过进豆口15与烘焙室1连通,热源室4顶部设有上盖板12,上盖板12上设有开口9,开口9内放置有进豆漏斗10,热源室4内固定有热源管5,热源管5为环形卤素光波管且横向错开开口9布置在热源室4内外围(如图3所示),进豆漏斗10上设有关闭阀13,进豆漏斗10与热源室4顶部之间设有进豆通管10-1,进豆通管10-1上连有抽气管11,该抽气管11用于排热气及收集咖啡豆银皮;烘焙室1内设有搅拌叶片6,搅拌叶片6上设有旋转轴7,旋转轴7一端与搅拌叶片6固定连接,另一端承托于所述后盖板3上,且与驱动装置8的输出端连接,驱动装置8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咖啡豆烘焙装置,包括烘焙室(1),所述烘焙室(1)为筒状结构且筒壁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呈敞口,其中,前侧设有开启式前盖板结构(2),后侧固定有后盖板(3),所述前盖板结构(2)上设有观察窗(2‑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室(1)为固定烘焙室,所述烘焙室(1)的筒壁上开有进豆口(15),所述烘焙室(1)筒壁顶部设有与所述烘焙室(1)相通的热源室(4),所述热源室(4)内固定有热源管(5),所述烘焙室(1)内设有搅拌叶片(6)和一端与搅拌叶片(6)固定连接的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的另一端承托于所述后盖板(3)上,且与驱动装置(8)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咖啡豆烘焙装置,包括烘焙室(1),所述烘焙室(1)为
筒状结构且筒壁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呈敞口,其中,前侧设有开启式前
盖板结构(2),后侧固定有后盖板(3),所述前盖板结构(2)上设
有观察窗(2-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室(1)为固定烘焙室,所
述烘焙室(1)的筒壁上开有进豆口(15),所述烘焙室(1)筒壁顶
部设有与所述烘焙室(1)相通的热源室(4),所述热源室(4)内固
定有热源管(5),所述烘焙室(1)内设有搅拌叶片(6)和一端与搅
拌叶片(6)固定连接的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的另一端承托
于所述后盖板(3)上,且与驱动装置(8)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豆烘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观察窗(2-1)覆盖整个烘焙室(1)筒壁前侧敞口断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咖啡豆烘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豆口(15)设置在所述烘焙室(1)筒壁的顶部,所述热源室
(4)底部与所述进豆口(15)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挺
申请(专利权)人:郭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