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4137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2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将稳定剂施撒在待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表面,进行至少3次干湿交替旋耕混合,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本方法适合于在农田重金属土壤稳定化修复的治理中应用。稳定剂施撒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土壤重金属稳定时间短、土壤重金属稳定效果显著,经过本工艺修复的土壤可以直接使用,稳定后土壤所种植的蔬菜作物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地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 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其形成是一 个极其漫长的自然生态过程,因此土壤资源的保护非常重要。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 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导致土壤污染。 不但妨碍了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 健康。 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土壤中主要的污染类型,当土壤中重金属有害物质含量过多, 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 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一植物一人体,或通过土壤一水一 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即为土壤污染。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表明,我国表层土壤中无机物含量增加比较 显著。根据调查,无机物主要以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等重金属为主。根据普查结果, 污染类型最多的是无机物,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据调查结果,镉、汞、砷、铜、铅、铬、锌、镍这 8种重金属为主的无机物的超标点位,占了全部超标点位的82. 8%,其中镉污染高达7%。 土壤中镉的含量在我国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 10-40%。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 1 %,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 别为11.2%、2. 3%、1.5%和I. 1%。超标率最高的是耕地,达到了 19. 4%,其余林地、草地 和未利用地的超标率分别为10%、10. 4%和11.4%。 总体上,我国现阶段农田土壤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田耕地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对周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在高强度的资源 和能源利用与污染物排放过程中,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土壤污染物的种类 逐渐增多,出现了复合型、混合型的高风险污染土壤区,呈现出从城郊向农村延伸,局部向 区域蔓延的趋势,危及粮食生产与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迫切需要治理和修 复。 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外在农田土 壤修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修复技术与工程应用经验,使得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 展。我国的农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近十年来才得到重视,其研发水平和应用 经验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目前,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氧 化还原技术、淋洗技术、电动力修复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等。上述技术中,固化稳定化技术 是一项简单、快捷、效果好、成本低的重金属修复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外部添加化学试剂将 污染物在污染介质中稳定,使其处于长期稳定状态,是普遍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快速 控制修复方法,对于同时处理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具有明显的优势。该修复技术的核 心是适宜的稳定剂和稳定剂稳定模式,有关稳定剂投入到污染土壤中混合及稳定的相关技 术较多,但总体而言具有成本高、不便于操作、效果不稳定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的不足,尤其是稳定 剂投加方法及稳定化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其是将稳 定剂施撒在待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表面,进行至少3次干湿交替旋耕混合,以修复重金属 污染的土壤。 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稳定剂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和氧化镁按5:4:1的重量比加工而 成的粉末状固体混合物。 当待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Cd含量为3?15mg/kg、Pb含量为300?900mg/kg时, 稳定剂用量为土壤重量的2. 5?3%。 前述的方法,优选使用卧式旋耕机进行旋耕混合。旋耕深度与待修复农田土壤污 染程度、稳定设计剂用量等有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旋耕的深度设计在25-30CH1。 前述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稳定剂施撒在待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表面,使用卧式旋耕机对施用稳定剂的 土壤全面进行旋耕混合一次,使稳定剂和重金属污染土壤充分混合接触; 2)第一次旋耕混合后及时浇水,使上、下层土壤含水率达到35% ±5%左右; 3)待土壤含水率降至15%左右,对土壤进行第二次旋耕混合,及时浇水,使上、下 层土壤含水率达到30% ±5%左右; 4)待土壤含水率降低至10% ±5%左右,对土壤进行第三次旋耕混合,及时浇水, 使上、下层土壤含水率再次达到35% ±5%左右,土地休耕10-20天(优选15天)后即可 开展农业正常种植。 其中,步骤1)人工施撒稳定剂于待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表面,稳定剂用量按 照修复设计使用,稳定剂施撒要均匀,田块不留死角。人工施撒稳定剂要避开雨天、大风天 气,以免稳定剂有不必要的流失和失效。 步骤2)第一次旋耕混合后及时用喷灌浇水(第一次浇水),使上、下层土壤含水率 达到35% ±5%,达到稳定剂和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所需适宜水分条件。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适合于在农田重金属土壤稳定化修复的治理中应用。稳定剂施 撒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土壤重金属稳定时间短、土壤重金属稳定效果显著,经过本工艺 修复的土壤可直接使用,稳定后土壤所种植的蔬菜作物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剂投加方法技术路线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待修复污染农田稳定剂施加旋耕混合效果;其中,A为稳 定剂施加后效果,B为旋耕混合1次效果,C为旋耕混合2次效果,D为旋耕混合3次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 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 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稳定剂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和氧化镁按5:4:1的重量比加 工而成的粉末状固体混合物。 实施例1 2013年12月,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下寺村铅锌矿重金属污染农田 土地进行试验,本试验所修复农田的土壤污染状况见表1。对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本试验供试土壤A区域为二级土壤;B区、C区位三级土壤。 表1供试试验土壤类型 [002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稳定剂施撒在待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表面,进行至少3次干湿交替旋耕混合,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中,所述稳定剂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和氧化镁按5:4:1的重量比加工而成的粉末状固体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稳定剂施撒在待修复重金属 污染土壤表面,进行至少3次干湿交替旋耕混合,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其中,所述稳定剂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和氧化镁按5:4:1的重量比加工而成的粉末 状固体混合物。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卧式旋耕机进行旋耕混合。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旋耕深度控制在25-30c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待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Cd含量为3? 15mg/kg、Pb含量为300?900mg/kg时,稳定剂用量为土壤重量的2. 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兵李翔程言君张建中梁爽赵从举
申请(专利权)人: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