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3487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箱体,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安全、高效的为变压器散热的变电站箱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变电站箱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支撑体、冷却液以及冷却液循环装置,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体位于下箱体内,所述支撑体与所述下箱体固定连接,所述上箱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液位于所述上箱体的空腔内,所述上箱体内侧设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上箱体连接并与所述上箱体的空腔连通,所述下箱体底部设有冷却液回收室,所述冷却液回收室通过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连接于上箱体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一种变电站箱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箱体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安全、高效的为变压器散热的变电站箱体。
技术介绍
散热问题是现有箱式变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温升是变压器、补偿电容器等发热引起的,箱体内温升过高会影响高低压设备和元器件的正常运行,而要降低温度,就要加强通风进行散热,这又会引起安全防护和防尘的问题,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比较炎热,气温较高,由于箱式站结构紧凑,变压器内体积小,导致变压器温度很高,再加之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热量,此时通过自然通风散热已经很难满足要求了,有时室内温度甚至超过50°C,严重增加了运行设备的损耗和故障率,因此,为变压器元件安全、高效得散热已经成为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目前,申请号为201320867649.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预装式变电站带有散热功能的箱体,它包括防雨顶棚、变电站壳体、换气风扇组、密封冷却室、地下水抽水泵、冷却水雾化头,所述的防雨顶棚的下端设置有变电站壳体,变电站壳体的下端设置有换气风扇组,换气风扇组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冷却室,密封冷却室的一侧设置有地下水抽水泵,地下水抽水泵通过导管连接到冷却水雾化头上,冷却水雾化头设置在密封冷却室的内部顶部。 这种预装式变电站带有散热功能的箱体虽然能实现散热,但该技术不仅需要风扇还需要抽水泵,导致其结构复杂,且风扇本身发热,散热的效果十分局限,水有很好的冷却作用,但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安全、高效的为变压器散热的变电站箱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站箱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支撑体、冷却液以及冷却液循环装置,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体位于下箱体内,所述支撑体与所述下箱体固定连接,所述上箱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液位于所述上箱体的空腔内,所述上箱体内侧设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上箱体连接并与所述上箱体的空腔连通,所述下箱体底部设有冷却液回收室,所述冷却液回收室通过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连接于上箱体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雾化喷头将从上箱体空心内的冷却液以雾状的形式喷洒在支撑体上的导热绝缘层,带走大部分的热量,并且汇集至冷却液回收室内,经过冷却液循环装置再次回到上箱体,在回收过程中冷却液将大部分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导热绝缘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漏电以及把热量从支撑体吸收到层面上,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大大利用了冷却液的冷却效果,并且做到循环回收,且环保、安全有效。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体呈雨伞形结构,所述支撑体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变压器元件的空腔,所述空腔内浸有变压器专用油,所述支撑体外表面覆盖有导热绝缘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绝缘层可以进一步防止漏电以及提高散热效率,雨伞的结构有利于冷却液的滑落,也有利于冷却液在滑落过程中带走导热绝缘层上的热量,变压器浸在油内可以起到散热、绝缘和灭电弧的作用,变压器浸在油内也可以是变压器运行更加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雾化喷头设有若干个,所述各雾化喷头的喷雾口均对向所述支撑体上的导热绝缘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雾化喷头的设置可以将支撑体全方位冷却,同时,多个雾化喷头的设置使冷却液的循环速度大大提高,加快了散热的速度,使冷却液的冷却效率大大提高。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箱体设有用于将冷却液汇集至所述冷却液回收室的导流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的设置有利于冷却液的回流,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率,同时加快了冷却液的回流速度,加快了循环速度,提高了整体的散热速度,倒流斜面的设置也使结构更加简单,生产制造成本极低。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包括抽液泵和管道,所述抽液泵与所述冷却液回收室连接,所述抽液泵与所述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与所述上箱体连接,所述管道呈弯曲盘绕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弯曲盘绕可以增加冷却液的行程,延长了热交换的时间,延长热交换的时间有利于冷却液进一步的冷却,进一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有利于冷却液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整体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变电站箱体实施例的箱体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变电站箱体实施例的热量传递路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箱体;2、下箱体;3、支撑体;4、冷却液;5、冷却液循环装置;51、抽液泵;52、管道;6、雾化喷头;7、冷却液回收室;8、导热绝缘层;9、导流斜面;10、变压器专用油;11、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变电站箱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变电站箱体,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支撑体3、冷却液4以及冷却液循环装置5,所述上箱体I与所述下箱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体3位于下箱体2内,所述支撑体3与所述下箱体2固定连接,所述上箱体I为空心结构,所述冷却液4位于所述上箱体I空腔内,所述上箱体I内侧设有雾化喷头6,所述雾化喷头6与所述上箱体I连接并与所述上箱体I的空腔连通,所述下箱体2底部设有冷却液回收室7,所述冷却液回收室7通过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5连接于上箱体I外侧,上箱体I与下箱体2之间的连接处必须做好密封,各个接口之间也应做好密封,防止冷却液4的泄露,热量的传递路线依次为为:变压器元件、变压器专用油10、支撑体3、导热绝缘层8、冷却液4、管道52、上箱体I和空气。 所述支撑体3呈雨伞形结构,所述支撑体3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变压器元件的空腔11,所述空腔内浸有变压器专用油10,所述支撑体3外表面覆盖有导热绝缘层8,所述支撑体3上端应开开口,且该开口必须要做好密封。 所述雾化喷头6设有若干个,所述各雾化喷头6的喷雾口均对向所述支撑体3上的导热绝缘层8,雾化喷头6应均匀分布在支撑体3的四周,使支撑体3能全面淋到冷却液4。 所述下箱体2设有用于将冷却液4汇集至所述冷却液回收室7的导流斜面9,在导流斜面9应尽量光滑,提高冷却液4的回收效率。 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5包括抽液泵51和管道52,所述抽液泵51与所述冷却液回收室7连接,所述抽液泵51与所述管道52连接,所述管道52与所述上箱体I连接,所述管道52呈弯曲盘绕状,管道52应螺旋上升至上箱体I,可以适当加大螺旋线的高度,降低螺旋线的螺距。 所述支撑体3、所述上箱体I与所述管道52的材料均为铜,铜的导热性仅仅在硅和银之后,价格却低廉很多,采用铜作为管道,不仅有利于提高冷却液的散热效果,还能减少制造成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某些关键部位可以采用银。 所述导热绝缘层8的材料为硅胶,硅胶是一种良好的导热材料,而且还不导电,用在支撑体上不仅可以进一步防止漏电事故,还可以提高散热效果,硅胶与支撑体3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避免因冷却液4的浸泡而发生脱落。 以上所述使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电站箱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支撑体、冷却液以及冷却液循环装置,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体位于下箱体内,所述支撑体与所述下箱体固定连接,其特征是:所述上箱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液位于所述上箱体的空腔内,所述上箱体内侧设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上箱体连接并与所述上箱体的空腔连通,所述下箱体底部设有冷却液回收室,所述冷却液回收室通过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连接于上箱体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箱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支撑体、冷却液以及冷却液循环装置,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体位于下箱体内,所述支撑体与所述下箱体固定连接,其特征是:所述上箱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液位于所述上箱体的空腔内,所述上箱体内侧设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上箱体连接并与所述上箱体的空腔连通,所述下箱体底部设有冷却液回收室,所述冷却液回收室通过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连接于上箱体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箱体,其特征是:所述支撑体呈雨伞形结构,所述支撑体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变压器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策谷杨送
申请(专利权)人:万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