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系统中的不同针距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3401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缝合系统中的不同针距转换装置,包括主电机、转速比转换装置和圆盘缝合机;所述转速比转换装置包括一个套在主电机的电机轴上的主传动轮,所述主传动轮上套有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转速比转换装置还包括针耙活动装置和圆盘活动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另一端套在针耙活动装置上,第二传送带的另一端套在圆盘活动装置上;针耙活动装置上具有带动移领针耙的第三齿轮;所述圆盘活动装置固定在圆盘缝合机的圆盘上,圆盘活动装置上具有带动圆盘转动的第四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动带轮上套有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使得移领针耙上的移领针和圆盘上的针同步运动,实现从直线针距到圆盘针距的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缝合系统中的不同针距转换装置,包括主电机、转速比转换装置和圆盘缝合机;所述转速比转换装置包括一个套在主电机的电机轴上的主传动轮,所述主传动轮上套有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转速比转换装置还包括针耙活动装置和圆盘活动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另一端套在针耙活动装置上,第二传送带的另一端套在圆盘活动装置上;针耙活动装置上具有带动移领针耙的第三齿轮;所述圆盘活动装置固定在圆盘缝合机的圆盘上,圆盘活动装置上具有带动圆盘转动的第四齿轮。本技术通过主动带轮上套有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使得移领针耙上的移领针和圆盘上的针同步运动,实现从直线针距到圆盘针距的转换。【专利说明】缝合系统中的不同针距转换装置
本技术属于针织机械
,特别涉及缝合系统中的不同针距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针织横机编织好的织物可以保留在移领针耙上,通过专业装置将多个移领针耙上的织物转移到同一针耙上,然后直接将带有织物的针耙放到专用的缝合机上直接进行缝合。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带织物的移领针耙上的针间距都相同,针与针之间可以直接对接。当需要缝合的织物针间距不同时,移领针耙也无法对接,只能将织物取下,通过手工将两片不同针间距的织物套在圆盘上进行缝合。这种方法不仅十分浪费人力、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发生错针、漏针的现象,大大影响织物的质量和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不同针间距的织物依次转移到圆盘上的不同针距转换装置。 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缝合系统中的不同针距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电机、转速比转换装置、移领针耙、针耙轨道和圆盘缝合机;所述主电机通过电机安装座固定在针耙轨道侧面;所述转速比转换装置包括一个套在主电机的电机轴上的主传动轮,所述主传动轮上套有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转速比转换装置还包括针耙活动装置和圆盘活动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另一端套在针耙活动装置上,第二传送带的另一端套在圆盘活动装置上;所述移领针耙放置在针耙轨道上,所述针耙轨道固定在圆盘缝合机侧面,针耙轨道上具有一侧杆;所述针耙活动装置通过一基座固定在针耙轨道的侧杆上,针耙活动装置上具有带动移领针耙的第三齿轮;所述圆盘活动装置固定在圆盘缝合机的圆盘上,圆盘活动装置上具有带动圆盘转动的第四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针耙活动装置还包括套有第一传送带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安装在第一蜗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蜗杆套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支架下方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基座上具有三个轴安装孔;所述第一蜗杆下方具有与之匹配的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固定在第一转动轴远离圆盘的一端上,第一转动轴中间还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两旁均有一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两个第二齿轮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转动轴远离圆盘的一端上;所述第一转动轴和两个第二转动轴均穿过基座的轴安装孔,第一转动轴位于两个第二转动轴中间;所述第一转动轴靠近圆盘的一端固定有一压耙轮,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在两个第二转动轴的靠近圆盘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圆盘活动装置还包括套有第二传送带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安装在第二蜗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蜗杆套在第二支架上,第二支架下方固定在圆盘缝合装置的圆盘上;所述第二蜗杆侧面具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二蜗轮,第二蜗轮固定在第三传动轴上端;所述第四齿轮固定在第三传动轴下端。 本技术工作时,将带有织物的移领针耙放置在针耙轨道上,将移领针耙移动到齿条与针耙活动装置的第三齿轮相啮合,压耙轮压在移领针耙上,限制移领针耙的上下运动;然后开启主电机,主电机带动主传动轮,从而带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主传动轮同时带动两条路线: 路线一:第一传送带的另一端套在第一传动轮上,带动第一传动轮;然后第一传动轮安装在第一蜗杆的一端,带动第一蜗杆转动;第一蜗杆带动下方具有与之匹配的第一蜗轮,第一蜗轮与第一齿轮同时固定在第一转动轴上,带动第一齿轮;接着第一齿轮带动两旁均有一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两个第二齿轮又带动同轴的两个第三齿轮;最后第三齿轮通过啮合的齿条带动移领针耙沿针耙轨道运动; 路线二:第二传送带另一端套在第二传动轮上,带动第二传动轮;然后第二传动轮安装在第二蜗杆的一端,带动第二蜗杆转动;第二蜗杆带动侧面具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二蜗轮;接着第二蜗轮与第四齿轮同时固定在第三传动轴上,带动第四齿轮;最后第四齿轮带动圆盘缝合机的圆盘转动;主传动轮同时带动两条路线,使得移领针耙和圆盘同步运动。 本技术通过主动带轮上套有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使得移领针耙上的移领针和圆盘上的针同步运动,实现从直线针距到圆盘针距的转换;当需要将不同针间距的移领针耙上的织物均转移到圆盘上时,只要更换相应转速比的齿轮,便使得圆盘上的针与每个移领针耙上的移领针均分别达到同步运动,依次将不同针间距的织物套到圆盘上,即可进行缝合;这不仅省去了现有技术中人工套线圈所需的人力,而且避免了织物对接时发生的错针、漏针现象,大大增加了织物的缝合效率和缝合质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来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包括主电机1、转速比转换装置2、移领针耙4、针耙轨道5和圆盘缝合机6 ;所述主电机1通过电机安装座11固定在针耙轨道5侧面;所述转速比转换装置2包括一个套在主电机1的电机轴上的主传动轮21,所述主传动轮21上套有第一传送带22和第二传送带23 ;所述转速比转换装置2还包括针耙活动装置和圆盘活动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带22的另一端套在针耙活动装置上,第二传送带23的另一端套在圆盘活动装置上;所述移领针耙4放置在针耙轨道3上,所述针耙轨道3固定在圆盘缝合机6侧面,针耙轨道5上具有一侧杆51 ;所述针耙活动装置通过一基座24固定在针耙轨道5的侧杆51上,针耙活动装置上具有带动移领针耙4的第三齿轮2。 本实施例的针耙活动装置还包括套有第一传送带22的第一传动轮27,所述第一传动轮27安装在第一蜗杆28的一端;所述第一蜗杆28套在第一支架29上,第一支架29下方固定在基座24上;所述基座24上具有三个轴安装孔;所述第一蜗杆28下方具有与之匹配的第一蜗轮210 ;所述第一蜗轮210固定在第一转动轴远离圆盘61的一端上,第一转动轴中间还固定有第一齿轮211,第一齿轮211两旁均有一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212 ;所述两个第二齿轮212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转动轴远离圆盘61的一端上;所述第一转动轴和两个第二转动轴均穿过基座24的轴安装孔,第一转动轴位于两个第二转动轴中间;所述第一转动轴靠近圆盘61的一端固定有一压耙轮213,所述第三齿轮25固定在两个第二转动轴的靠近圆盘61的一端。 本实施例的圆盘活动装置还包括套有第二传送带23的第二传动轮214,所述第二传动轮214安装在第二蜗杆215的一端;所述第二蜗杆215套在第二支架216上,第二支架216下方固定在圆盘缝合装置6的圆盘61上;所述第二蜗杆215侧面具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二蜗轮217,第二蜗轮217固定在第三传动轴上端;所述第四齿轮26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缝合系统中的不同针距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电机、转速比转换装置、移领针耙、针耙轨道和圆盘缝合机;所述主电机通过电机安装座固定在针耙轨道侧面;所述转速比转换装置包括一个套在主电机的电机轴上的主传动轮,所述主传动轮上套有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转速比转换装置还包括针耙活动装置和圆盘活动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另一端套在针耙活动装置上,第二传送带的另一端套在圆盘活动装置上;所述移领针耙放置在针耙轨道上,所述针耙轨道固定在圆盘缝合机侧面,针耙轨道上具有一侧杆;所述针耙活动装置通过一基座固定在针耙轨道的侧杆上,针耙活动装置上具有带动移领针耙的第三齿轮;所述圆盘活动装置固定在圆盘缝合机的圆盘上,圆盘活动装置上具有带动圆盘转动的第四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平范詹善全郑勇张乔治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