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冬冬专利>正文

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3390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插接管;所述插接管的上、下两端的内部均设有插接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其下端从所述插接管上端的插接座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第二连接部,其上端从所述插接管下端的插接座插入,在所述插接管内,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和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插接以使得二者相对不能转动,由此确保了仪器安装的稳定性,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晃动,进而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采用承隔圈、弹齿圈和卸杆件的插接结构使得仪器安装方便,且连接杆被弹齿圈的弹齿所压紧,确保连接杆的安装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插接管;所述插接管的上、下两端的内部均设有插接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其下端从所述插接管上端的插接座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第二连接部,其上端从所述插接管下端的插接座插入,在所述插接管内,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和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插接以使得二者相对不能转动,由此确保了仪器安装的稳定性,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晃动,进而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采用承隔圈、弹齿圈和卸杆件的插接结构使得仪器安装方便,且连接杆被弹齿圈的弹齿所压紧,确保连接杆的安装牢固。【专利说明】高稳定性接驳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接驳装置。
技术介绍
在显微镜、摄像机等精密仪器的安装结构中,经常要使用到接驳装置来将该精密仪器安装在安装支座上,对于这些精密仪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是测量结果精确与否的关键,仪器稍有晃动,就会造成测量结果较大的偏差。 目前所采用的接驳装置一般包括面板、面板底座和螺杆,其中,面板底座与安装支座相对固定,面板采用可拆卸部件安装在面板底座上,面板上开有安装螺杆的通孔,螺杆的一端与所需安装的精密仪器拧紧,螺杆的另一端则直接插入面板的通孔内,螺杆与面板的通孔之间可相对转动,采用该连接结构,在仪器安装使用过程中,由于螺杆与面板之间没有相对固定,使得仪器发生转动,进而造成测量误差。此外,上述的接驳装置在进行仪器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零部件的拆除和安装,操作步骤较多,造成了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摄像机、显微镜等精密仪器安装的稳定性。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实现摄像机、显微镜等精密仪器拆装的便捷性。 ( 二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插接管;所述插接管上、下两端的内部均设有插接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其下端从所述插接管上端的插接座插入所述插接管,所述第一连接杆被所述插接管上端的插接座压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第二连接部,其上端从所述插接管下端的插接座插入所述插接管,所述第二连接杆被所述插接管下端的插接座压紧;在所述插接管内,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和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插接以使得二者相对不能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座的内部由内层到外层依次设有承隔圈、弹齿圈和卸杆件,所述卸杆件抵在所述弹齿圈的弹齿上,所述第一连接杆被所述插接杆上端的弹齿圈的弹齿压紧,所述第二连接杆被所述插接管下端的弹齿圈的弹齿压紧,按压所述卸杆件能够将弹齿圈的弹齿顶开进而离开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壁为多边形,第二连接杆的上端设有与插接槽形状相匹配的插接杆,所述插接杆插入插接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壁为多边形,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设有与插接槽形状相匹配的插接杆,所述插接杆插入所述插接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管的上、下两端至少一端设有拆装机构,所述拆装机构包括扭簧、活动手柄、支撑板和顶推环,所述活动手柄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和手持部,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活动手柄的支撑部的下方并与插接管固定连接,所述扭簧设于所述活动手柄的支撑部和支撑板之间,所述活动手柄的支撑部和支撑板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卡在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所述活动手柄的支撑部设有与插接管同轴的通孔,所述顶推环安装在所述通孔内,且其端部抵在卸杆件上,所述顶推环沿其轴线上依次设有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分别卡在所述活动手柄的支撑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顶推环和卸杆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拆装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插接管固定连接的固定手柄,所述固定手柄设于所述活动手柄的手持部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顶推环为半圆环形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手柄为纵截面为Z字形的弯板或者为水平设置的平板。 进一步地,所述接驳装置还包括球体和球套,所述插接管的下端与球体连接,所述球体安装在球套内,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连接部与球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管的下端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球体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槽相匹配的第三突起部,所述第三突起部卡在所述第三卡槽内。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高稳定性接驳装置,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和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插接以使得二者相对不能转动,由此确保了仪器安装的稳定性,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晃动,进而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采用承隔圈、弹齿圈和卸杆件的插接结构使得仪器安装方便,且连接杆被弹齿圈的弹齿所压紧,确保连接杆的安装牢固。此外,还设置了拆装机构,可方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拆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接驳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连接杆的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插接座内部结构的分解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接驳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轴测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接驳装置的轴测图。 其中,la、第一连接杆;la’、插接槽;la〃、第一连接部;lb、第二连接杆;lb’、插接杆;lb〃、第二连接部;2、插接管;2a、第三卡槽;31、活动手柄;31a、活动手柄的支撑部;31b、活动手柄的手持部;31c、第一通孔;31d、第一卡槽;32、支撑板;32a、第二卡槽;32b、第二通孔;33、扭簧;34、固定手柄;35、侧板;36、顶推环;36a、第一突起部;36b、第二突起部; 4、球体;4a、第三突起部;5、球套;6、插接座;7、承隔圈;8、弹齿圈;8a、弹齿;9、卸杆件;10、第一水平仪;U、第二水平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杆la、第二连接杆Ib和插接管2 ;插接管2的上、下两端的内部均设有插接座6,该插接座6的内部由内层到外层依次设有承隔圈7、弹齿圈8和卸杆件9,如图3和图4所示,卸杆件9抵在弹齿圈8的弹齿8a上;第一连接杆Ia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la〃,该第一连接部la〃可用于与待接驳的仪器连接,其下端从插接管2上端的插接座6插入插接管2,该第一连接杆Ia被插接管2上端的弹齿圈8的弹齿压紧,按压插接管2上端的卸杆件9能够将其下方的弹齿圈的弹齿顶开进而离开第一连接杆的外壁,由此可将第一连接杆拔出;第二连接杆Ib的下端设有第二连接部lb",该第二连接部Ib"可用于连接安装支座,其上端从插接管下端的插接座插入,该第二连接杆被所述插接管下端的弹齿圈的弹齿压紧,按压插接管下端的卸杆件能够将其上方的弹齿圈的弹齿顶开进而离开第二连接杆Ib的外壁,由此可将第二连接杆Ib拔出;在插接管内,第一连接杆Ia的下端和第二连接杆Ib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插接管;所述插接管上、下两端的内部均设有插接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其下端从所述插接管上端的插接座插入所述插接管,所述第一连接杆被所述插接管上端的插接座压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第二连接部,其上端从所述插接管下端的插接座插入所述插接管,所述第二连接杆被所述插接管下端的插接座压紧;在所述插接管内,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和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插接以使得二者相对不能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韩冬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