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波专利>正文

径向柱塞马达及使用该马达的人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210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径向柱塞马达,包括一个马达体(41);一个设置在马达体(41)中心的马达轴(29);一个安装在马达轴(29)上的凸轮(28);多个与凸轮(28)配合的绕马达轴(29)径向分布的柱塞(18),在每个柱塞(18)上端设置的工作腔(27);一个与工作腔(27)连通的供油环(2);一个与工作腔(27)连通的排油环(22);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每个柱塞(18)的径向外侧安装一个封堵(25),在所说封堵(25)和柱塞(18)的相对侧各开有形成工作腔(27)的凹槽(40),在两相对凹槽(40)内设置一个弹簧(24);在所说柱塞(18)的中部设置一个柱塞过渡腔(17);在所说柱塞(18)和马达体(41)之间固定一个柱塞缸(43),在柱塞缸(43)的径向方向上从外到内依次间隔设置一个上柱塞缸供油环(12)、一个下柱塞缸进油环(4)、一个柱塞缸分配环(7)和一个柱塞缸排油环(20),在上柱塞缸供油环(12)上开设至少一个与工作腔(27)连通的供油槽(13),在下柱塞缸进油环(4)、柱塞缸分配环(7)和柱塞缸排油环(20)上分别开设可与柱塞过渡腔(17)连通的柱塞缸供油孔(5)、柱塞缸分配油孔(6)和柱塞缸排油孔(19);在马达体(41)上分别设置一个与供油环(12)连通的进油孔(11)、一个连通供油环(2)和下柱塞缸进油环(4)的马达体供油孔(3)、一个连通柱塞缸分配环(7)的分配油孔(8)和一个连通柱塞缸排油环(20)和所说排油环(22)的排油槽(21),所说分配油孔(8)和进油孔(11)连通。(*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径向柱塞马达及使用该马达的人力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径向柱塞马达及使用该马达的人力自行车。
技术介绍
径向柱塞马达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液压传动领域,但由于传统的径向柱塞马达的复位弹簧占据较大的空间,使马达的径向尺寸较大,而且由于油路设计不合理,使轴向尺寸加大,此外,现有径向柱塞马达还存在运转不平稳的缺点,因此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由于传统柱塞马达体积大,效率低,使采用液压驱动的人力自行车的发展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尺寸小,运转平稳,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的径向柱塞马达。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效率高的液压人力车。用于实现本技术目的的一种径向柱塞马达,包括一个马达体;一个设置在马达体中心的马达轴;一个安装在马达轴上的凸轮;多个与凸轮配合的绕马达轴径向分布的柱塞,在每个柱塞上端设置的工作腔;一个与工作腔连通的供油环;一个与工作腔连通的排油环;其中,在每个柱塞的径向外侧安装一个封堵,在封堵和柱塞的相对侧各开有形成工作腔的凹槽,在两相对凹槽内设置一个弹簧;在柱塞的中部设置一个柱塞过渡腔;在柱塞和马达体之间固定一个柱塞缸,在柱塞缸的径向方向上从外到内依次间隔设置一个上柱塞缸供油环、一个下柱塞缸进油环、一个柱塞缸分配环和一个柱塞缸排油环,在上柱塞缸供油环上开设至少一个与工作腔连通的供油槽,在下柱塞缸进油环、柱塞缸分配环和柱塞缸排油环上分别开设可与柱塞过渡腔连通的柱塞缸供油孔、柱塞缸分配-->油孔和柱塞缸排油孔;在马达体上分别设置一个与供油环连通的进油孔、一个连通供油环和下柱塞缸进油环的马达体供油孔、一个连通柱塞缸分配环的分配油孔和一个连通柱塞缸排油环和排油环的排油槽,分配油孔和进油孔连通。实现本技术另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力车,具有一个车架,一个车座、一个制动系统和一个转向装置,在车架上安装一个脚踏驱动机构,该脚踏驱动机构驱动一个液压泵,由该液压泵产生的压力油驱动一个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产生驱动人力车的动力,液压马达使用本技术所述的柱塞马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径向柱塞马达的轴向剖视图。图2是图1的柱塞马达径向剖视图。图3马达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两轮自行车的示意图。图5是三轮自行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2,本技术的径向柱塞马达,包括一个马达体41;一个设置在马达体41中心的马达轴29;一个安装在马达轴29上的凸轮28;多个与凸轮28配合的绕马达轴29径向分布的柱塞18,本技术采用9个柱塞18,当然,也可以其他合适数量的柱塞,在每个柱塞18上端设置的工作腔27;在每个柱塞18的径向外侧安装一个封堵25,在封堵25和柱塞18的相对侧各开有形成工作腔27的凹槽40,在两相对凹槽40内设置一个弹簧24;在柱塞18的中部设置一个柱塞过渡腔17;在柱塞18和马达体41之间固定一个柱塞缸43,在柱塞缸43的径向方向上从外到内依次间隔设置一个上柱塞缸供油环12、一个下柱塞缸进油环4、一个柱塞缸分配环7和一个柱塞缸排油环20,在上柱塞缸供油环12上开设至少一个与工作腔27连通的供油槽13,在下柱塞缸进油环4、柱塞缸分配环7和柱塞缸排油环20上分别开设可与柱塞过渡腔17连通的柱塞缸供油孔5、柱塞缸分配油孔6和柱塞缸排油孔19;在马达体41上分别设置一个与供油环12-->连通的进油孔11、一个连通供油环2和下柱塞缸进油环4的马达体供油孔3、一个连通柱塞缸分配环7的分配油孔8和一个连通柱塞缸排油环20和排油环22的排油槽21,在封堵25和柱塞缸43之间设置一密封环26。在马达体41外圆周套设一个用于柱塞18的压圈42,在马达体41两侧分别安装一个端盖14、15,每个端盖的直径大于马达体41的直径,小于压圈42的外径。一个供油环2和一个排油环22设置在马达体的端盖15内壁上,而在端盖14上开设一个与分配油孔8连通的端盖分配油环9、一个与马达体进油孔11连通的端盖供油环10和一个连通端盖分配油环9和端盖供油环10的端盖供油槽16,分配油孔8和进油孔11通过供油槽16连通。一进油口1(见图2)与马达体41的供油口3连通,一个马达体排油通道23与端盖排油环22连通,排油环22与一个排油嘴44连接。为便于凸轮28和柱塞18之间的滑动配合,在每个柱塞18的端部设置一个滚珠。凸轮28可通过键固定在输出轴上。在本技术中,凸轮28通过键45固定在一个凸轮套30上,凸轮套30通过设置在两端盖14、15上的轴承31、39套装在马达轴29上,并通过轴承36由一个支架33所支撑,凸轮套30通过一个离合器与一个套装在马达轴29上的轮毂38连接,轮毂38通过轴承37可转动地安装在马达轴29上,该离合器的外套34与凸轮套34连接,离合器的星轮35与轮毂38连接。参见图3,凸轮28的工作角度或称工作区为120°,即图中A-B所示的角度,图中的柱塞18共有9个,其标号案顺时针方向依次为I-IX。本技术的9个柱塞18在马达工作时仅有4个参与做功,如图3所示,其做功的柱塞分别为柱塞I、II、III、IV,从图中可以看出,柱塞I的供油孔5已打开,排油孔19关闭,压力油开始从进油口1、端盖供油环2、马达体供油孔3、下柱塞缸进油环4和柱塞缸供油孔5进入柱塞腔17,再经柱塞缸分配油孔6、柱塞缸分配环7、分配油孔8、端盖分配油环9、端盖供油槽16、端盖供油环10、马达体进油孔11、上柱塞缸供油环12和供油槽13进入工作腔27,柱塞I进入做功状态,柱塞II、III已经在做功,柱-->塞IV已完成做功。做功后的液压油流经柱塞缸排油孔19、柱塞缸排油环20、马达体排油槽21、端盖排油环22、马达体排油通道23和排油嘴44排出。在柱塞I-IV的推动下,凸轮28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柱塞V-IX处于非做功状态,也就是仅有4个柱塞参与做功。当凸轮28的做功区转到柱塞IX时,压力油开始进入到柱塞IX的工作腔27,柱塞IX开始作,此时,柱塞III已完成做功,依此类推。在本技术中,凸轮可以直接安装在马达轴29上,由马达轴29作为动力输出轴。在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凸轮28通过键45安装在一凸轮套30上,进而通过图1所示的结构,带动轮毂38转动。图4表示一种人力两轮自行车,该车具有一个车架,一个车座、一个制动系统和一个转向装置,在车架上安装一个脚踏驱动机构57,该脚踏驱动机构驱动一个液压泵53,由该液压泵产生的压力油经油管54送往本技术的液压马达55,该液压马达产生驱动自行车的动力,马达55排出的油经管道56进入油箱51,再经油管52进入泵53。轮毂38作为该自行车的轮毂,在其上的辐条盘孔46穿入辐条(图中未示出),支架33是自行车后轮或前轮支架。显而易见,本技术的马达55可以驱动自行车的后轮,也可以驱动前轮。图5表示本技术的三轮自行车,其驱动原理与图4所示的两轮自行车的原理相同,驱动部分的部件标号由51-57改为61-67,具体结构不再赘述。本技术虽然以人力车为例说明了径向柱塞马达的应用,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径向柱塞马达还可以用于其他的液力驱动领域。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本技术揭示的构思范围内,可以做出多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向柱塞马达,包括一个马达体(41);一个设置在马达体(41)中心的马达轴(29);一个安装在马达轴(29)上的凸轮(28);多个与凸轮(28)配合的绕马达轴(29)径向分布的柱塞(18),在每个柱塞(18)上端设置的工作腔(27);一个与工作腔(27)连通的供油环(2);一个与工作腔(27)连通的排油环(22);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每个柱塞(18)的径向外侧安装一个封堵(25),在所说封堵(25)和柱塞(18)的相对侧各开有形成工作腔(27)的凹槽(40),在两相对凹槽(40)内设置一个弹簧(24);在所说柱塞(18)的中部设置一个柱塞过渡腔(17);在所说柱塞(18)和马达体(41)之间固定一个柱塞缸(43),在柱塞缸(43)的径向方向上从外到内依次间隔设置一个上柱塞缸供油环(12)、一个下柱塞缸进油环(4)、一个柱塞缸分配环(7)和一个柱塞缸排油环(20),在上柱塞缸供油环(12)上开设至少一个与工作腔(27)连通的供油槽(13),在下柱塞缸进油环(4)、柱塞缸分配环(7)和柱塞缸排油环(20)上分别开设可与柱塞过渡腔(17)连通的柱塞缸供油孔(5)、柱塞缸分配油孔(6)和柱塞缸排油孔(19);在马达体(41)上分别设置一个与供油环(12)连通的进油孔(11)、一个连通供油环(2)和下柱塞缸进油环(4)的马达体供油孔(3)、一个连通柱塞缸分配环(7)的分配油孔(8)和一个连通柱塞缸排油环(20)和所说排油环(22)的排油槽(21),所说分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波
申请(专利权)人:于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