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召林专利>正文

余能叠加助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516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余能叠加助力机,属于能源叠加利用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种能源共同利用的余能叠加助力机;其包括输入机构、至少一个能量叠加机构、与能量叠加机构等数量的余能输入机构和输出端;多个能量叠加机构依次连接在一起,最后一个能量叠加机构的第七齿轮为输出齿轮,每个能量叠加机构均连接有一个余能输入机构,输入机构为由第十齿轮和第十一齿轮同轴固定组成的第三齿轮组,第十齿轮与能量叠加机构的第一齿轮啮合,第十一齿轮作为主能量输入端,余能输入机构为由第八齿轮和第九齿轮同轴固定组成的第二齿轮组,第八齿轮与能量叠加机构的第六齿轮啮合,第九齿轮作为余能输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能量叠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能叠加助力机
本专利技术余能叠加助力机,属于能源叠加利用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但随着不断的开采,地球上的能源越来越少,而能源的开采又给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带来无休止的伤害,现在虽然也有利用清洁能源的,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水力发电,但能将几种能源共同利用的还没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汽车也越来越多,而汽车也离不开能源,目前用于汽车的能源还比较少,只有石油和电能等,如果能将其它清洁能源也利用上,那对节约能源也是非常有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种能源共同利用的余能叠加助力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余能叠加助力机,包括输入机构、能量叠加机构、余能输入机构和输出端;所述能量叠加机构的结构为:第一齿轮固定在连接板上并安装在主轴上,第二齿轮与轴套固定连接并安装在主轴上,且第二齿轮不与主轴同步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分别位于连接板的两侧,连接板上固定有第一齿轴和第二齿轴,第一齿轴上安装有第三齿轮,第二齿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由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同轴固定在一起组成,第六齿轮套装在轴套上并不与轴套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组中的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组中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第七齿轮安装在轴套上并与轴套同步转动作为输出齿轮,即输出端;所述的余能输入机构为由第八齿轮和第九齿轮同轴固定在一起组成的第二齿轮组,第八齿轮与所述的第六齿轮啮合,第六齿轮的宽度大于第五齿轮和第八齿轮的宽度之和,第九齿轮作为余能输入端;所述输入机构为由第十齿轮和第i 齿轮同轴固定在一起组成的第三齿轮组,第十齿轮与所述的第一齿轮啮合,第十一齿轮作为主能量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能量叠加机构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所述余能输入机构的数量与能量叠加机构的数量相同,后一个能量叠加机构中的第一齿轮与前一个能量叠加机构中的第七齿轮啮合,多个能量叠加机构依次连接在一起,最后一个能量叠加机构的第七齿轮为输出齿轮,即总输出端,每个能量叠加机构均连接有一个余能输入机构。 再进一步的,所述能量叠加机构中的第六齿轮为单向齿轮,且旋转方向为与第五齿轮反向。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轴套与主轴之间为滚动摩擦。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轴套与主轴之间用轴承连接,或第二齿轮、轴套与主轴之间设置有滚珠。 更进一步的,所述能量叠加机构中的余能输入机构上设置有能将第八齿轮和第九齿轮锁定不转的自锁机构。 所述自锁机构为卡爪结构,锁定时卡爪将第九齿轮抱紧固定,不锁定时卡爪松开第九齿轮使第九齿轮能够转动。 [0011 ] 所述输入机构处的主能量输入为电能输入,所述余能输入机构处的余能输入为电能输入,或为风能输入,或为水力能源输入。 本专利技术是把余能建立在主动力基础之上作为二次动力,于其叠加后输出产生两份速度的总合。工作原理为:主动输入机构经过主能量输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与连接板固定,所以连接板也一起转动,此时,余能输入机构处第九齿轮被锁定,与第九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也不转动,这样,第一齿轮组中的第五齿轮在连接板的带动下即绕着第六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自身也自转,得到的速度是第一齿轮的一倍,与第五齿轮固定的第四齿轮也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又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与其固定的轴套带动安装在轴套上的第七齿轮转动作为输出。 以上是只有主能量输入时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果需要增加余能输入时,第九齿轮解除锁定,在余能输入的带动下,第九齿轮与第一齿轮同向即与第五齿轮同向转动起来,第九齿轮通过与其固定的第八齿轮带动第六齿轮与第五齿轮反向转动,这样,更加快了第五齿轮的转速,通过第四齿轮、第三齿轮、第二齿轮、轴套的传递,作为输出的第七齿轮就转的更快了,即成功的将主能量输入和余能输入叠加了起来。 当需要增加两个或两个以上余能输入时,只要本专利技术中能量叠加机构的数量和余能输入的数量相同即可,多个能量叠加机构依次连接,后一个能量叠加机构的第一齿轮与前一个能量叠加机构的第七齿轮哨合,能量传递和叠加方法相同,一直传给最后一个能量叠加机构,最后一个能量叠加机构的第七齿轮即为总输出。 在上述三种输入输出方式中,为了更好的保证输出,第六齿轮为单向齿轮,其转向为与第五齿轮反向。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中利用能量叠加机构的巧妙设计,使得其输入机构处和余能输入机构处均可以输入,并可以叠加后统一输出。 2、本专利技术中的能量叠加机构可以串联多个,这样,就可以增加余能输入端,即可以将两种以上能量叠加后统一输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一个能量叠加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两个能量叠加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三个能量叠加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能量叠加机构的爆炸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发电站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汽车变速箱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齿轮,2为连接板,3为主轴,4为第二齿轮,5为轴套,6为第一齿轴,7为第二齿轴,8为第三齿轮,9为第四齿轮,10为第五齿轮,11为第六齿轮,12为第七齿轮,13为第八齿轮,14为第九齿轮,15为第十齿轮,16为第^^一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余能叠加助力机,包括输入机构、能量叠加机构、余能输入机构和输出端;所述能量叠加机构的结构为:第一齿轮I固定在连接板2上并安装在主轴3上,第二齿轮4与轴套5固定连接并安装在主轴3上,且第二齿轮4不与主轴3同步转动,第一齿轮I与第二齿轮4分别位于连接板2的两侧,连接板2上固定有第一齿轴6和第二齿轴7,第一齿轴6上安装有第三齿轮8,第二齿轴7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由第四齿轮9和第五齿轮10同轴固定在一起组成,第六齿轮11套装在轴套5上并不与轴套5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齿轮4与第三齿轮8啮合,第一齿轮组中的第四齿轮9与第三齿轮8啮合,第一齿轮组中的第五齿轮10与第六齿轮11啮合,第七齿轮12安装在轴套5上并与轴套5同步转动作为输出齿轮,即输出端;所述的余能输入机构为由第八齿轮13和第九齿轮14同轴固定在一起组成的第二齿轮组,第八齿轮13与所述的第六齿轮11啮合,第六齿轮11的宽度大于第五齿轮10和第八齿轮13的宽度之和,第九齿轮14作为余能输入端;所述输入机构为由第十齿轮15和第^ 齿轮16同轴固定在一起组成的第三齿轮组,第十齿轮15与所述的第一齿轮I啮合,第十一齿轮16作为主能量输入端。 所述第二齿轮4、轴套5与主轴3之间为滚动摩擦。 所述第二齿轮4、轴套5与主轴3之间用轴承连接,或第二齿轮4、轴套5与主轴3之间设置有滚珠。 所述能量叠加机构中的余能输入机构上设置有能将第八齿轮13和第九齿轮14锁定不转的自锁机构。 所述自锁机构为卡爪结构,锁定时卡爪将第九齿轮14抱紧固定,不锁定时卡爪松开第九齿轮14使第九齿轮14能够转动。 所述输入机构的主能量输入端由电机输入,余能输入端由电机或风能输入,风能输入即直接利用风力,由风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余能叠加助力机,包括输入机构、能量叠加机构、余能输入机构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叠加机构的结构为:第一齿轮(1)固定在连接板(2)上并安装在主轴(3)上,第二齿轮(4)与轴套(5)固定连接并安装在主轴(3)上,且第二齿轮(4)不与主轴(3)同步转动,第一齿轮(1)与第二齿轮(4)分别位于连接板(2)的两侧,连接板(2)上固定有第一齿轴(6)和第二齿轴(7),第一齿轴(6)上安装有第三齿轮(8),第二齿轴(7)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由第四齿轮(9)和第五齿轮(10)同轴固定在一起组成,第六齿轮(11)套装在轴套(5)上并不与轴套(5)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齿轮(4)与第三齿轮(8)啮合,第一齿轮组中的第四齿轮(9)与第三齿轮(8)啮合,第一齿轮组中的第五齿轮(10)与第六齿轮(11)啮合,第七齿轮(12)安装在轴套(5)上并与轴套(5)同步转动作为输出齿轮,即输出端;所述的余能输入机构为由第八齿轮(13)和第九齿轮(14)同轴固定在一起组成的第二齿轮组,第八齿轮(13)与所述的第六齿轮(11)啮合,第六齿轮(11)的宽度大于第五齿轮(10)和第八齿轮(13)的宽度之和,第九齿轮(14)作为余能输入端;所述输入机构为由第十齿轮(15)和第十一齿轮(16)同轴固定在一起组成的第三齿轮组,第十齿轮(15)与所述的第一齿轮(1)啮合,第十一齿轮(16)作为主能量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余能叠加助力机,包括输入机构、能量叠加机构、余能输入机构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能量叠加机构的结构为:第一齿轮(I)固定在连接板(2)上并安装在主轴(3)上,第二齿轮(4)与轴套(5)固定连接并安装在主轴(3)上,且第二齿轮(4)不与主轴(3)同步转动,第一齿轮(I)与第二齿轮(4)分别位于连接板(2)的两侧,连接板(2)上固定有第一齿轴(6 )和第二齿轴(7 ),第一齿轴(6 )上安装有第三齿轮(8 ),第二齿轴(7 )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由第四齿轮(9)和第五齿轮(10)同轴固定在一起组成,第六齿轮(11)套装在轴套(5)上并不与轴套(5)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齿轮(4)与第三齿轮(8)啮合,第一齿轮组中的第四齿轮(9)与第三齿轮(8)啮合,第一齿轮组中的第五齿轮(10)与第六齿轮(11)啮合,第七齿轮(12)安装在轴套(5)上并与轴套(5)同步转动作为输出齿轮,即输出端; 所述的余能输入机构为由第八齿轮(13)和第九齿轮(14)同轴固定在一起组成的第二齿轮组,第八齿轮(13)与所述的第六齿轮(11)啮合,第六齿轮(11)的宽度大于第五齿轮(10)和第八齿轮(13)的宽度之和,第九齿轮(14)作为余能输入端; 所述输入机构为由第十齿轮(15)和第^ 齿轮(16)同轴固定在一起组成的第三齿轮组,第十齿轮(15)与所述的第一齿轮(I)哨合,第^ 齿轮(16)作为主能量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召林贾海叶戴前程
申请(专利权)人:戴召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