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产品高效分选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7275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产品高效分选旋流器,包括前级旋流器和后级旋流器;前级旋流器包括第一进料管、第一溢流管、第一旋流器本体和第一底流管,在第一溢流管上设置第一溢流口,在第一底流管上连接有底流导流管并设置第一底流口;后级旋流器包括第二进料管、第二内旋流溢流管、第二外旋流溢流管、第二旋流器本体和第二底流管,第二内旋流溢流管与第二外旋流溢流管为同轴心设置,在第二内旋流溢流管上设置第二溢流口,在第二外旋流溢流管上设置第三溢流口,在第二底流管上设置第二底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第三溢流口和第二底流口,能够同时分选得到四种不同粗细程度的产品,以满足后续操作对不同颗粒密度组成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四产品高效分选旋流器
本技术属于煤炭分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产品高效分选旋流器。
技术介绍
在煤泥回收工艺中,需要对中矸磁尾、TBS底流进行分选,以实现降灰、脱泥、回收精煤的目的。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单级旋流器完成这一工艺,然而由于溢流中掺杂有较多的粗颗粒,底流中掺杂较多的细颗粒,从而降低了分选效率;同时,由于底流产物中颗粒的密度分布范围较宽,导致后续设备的处理量增加,增大了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四产品高效分选旋流器,利于提高旋流器的分选性能和分选产品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产品高效分选旋流器,包括前级旋流器和后级旋流器; 前级旋流器包括第一进料管、第一溢流管、第一旋流器本体和第一底流管,第一旋流器本体内部采用中空结构,其上段呈柱体状、下段呈锥体状; 第一进料管连接在第一旋流器本体的上侧部并与第一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一进料管上设置第一进料口; 第一溢流管连接在第一旋流器本体的顶部,第一溢流管的下部伸入到第一旋流器本体内部并与第一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一溢流管上设置第一溢流口 ; 第一底流管连接在第一旋流器本体的底部并与第一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一底流管的下侧部连接有一个底流导流管,在底流导流管上设置第一底流口 ; 后级旋流器包括第二进料管、第二内旋流溢流管、第二外旋流溢流管、第二旋流器本体和第二底流管,第二旋流器本体内部采用中空结构,其上段呈柱体状、下段呈半球体状; 第二进料管连接在第二旋流器本体的上侧部并与第二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二进料管上设置第二进料口 ;第二进料管的第二进料口端与底流导流管的第一底流口端连接; 第二外旋流溢流管连接在第二旋流器本体顶部,第二内旋流溢流管位于第二外旋流溢流管内侧并连接到第二外旋流溢流管上,第二内旋流溢流管与第二外旋流溢流管为同轴心设置,第二内旋流溢流管和第二外旋流溢流管的下部伸入到第二旋流器本体内部并与第二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二内旋流溢流管上设置第二溢流口,在第二外旋流溢流管上设置第三溢流口; 第二底流管连接在第二旋流器本体的底部并与第二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二底流管上设置第二底流口。 进一步,上述第二旋流器本体下段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导流槽;导流槽始端位于第二旋流器本体下段的上沿位置,导流槽末端位于第二旋流器本体下段的下沿位置,且导流槽的宽度由上到下逐渐加宽。 进一步,上述第一旋流器本体上段与第一旋流器本体下段、第一旋流器本体下段与第一底流管、底流导流管与第二进料管、以及第二旋流器本体上段与第二旋流器本体下段分别采用法兰连接。 进一步,上述第一进料管与第一旋流器本体、第一溢流管与第一旋流器本体、第一底流管与底流导流管、第二进料管与第二旋流器本体、第二内旋流溢流管与第二外旋流溢流管、以及第二外旋流溢流管与第二旋流器本体分别采用焊接连接。 进一步,上述第二旋流器本体的外侧底部设有连接台,该连接台与第二底流管采用丝堵或螺栓连接。 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技术采用两级旋流器,并且在前级旋流器上设置第一溢流口、在后级旋流器上分别设置第二溢流口、第三溢流口和第二底流口,能够同时分选得到四种不同粗细程度的产品,以满足后续操作对不同颗粒密度组成的需要。后级旋流器采用同轴心双溢流管结构,可有效减少溢流跑粗现象,从而提高溢流产品的质量。后级旋流器的本体下段由锥体状变换为半球体状,利用离心力、切应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对物料进行分选,且导流槽的开设有利于将粗颗粒物料顺利导入第二底流管,从而有效提高分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中四产品高效分选旋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第二旋流器本体下段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第二旋流器本体下段的俯视图。 其中,1-第一溢流管,2-第一进料管,3-第一旋流器本体上段,4-第一旋流器本体下段,5-第二内旋流溢流管,6-第二外旋流溢流管,7-第二旋流器本体上段,8-第二旋流器本体下段,9-第二底流管,10-第二进料管,11-第一底流管,12-连接台,13-丝堵或螺栓,14-底流导流管,15-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四产品高效分选旋流器,采用两级旋流器,即包括前级旋流器和后级旋流器,后级旋流器紧接着位于前级旋流器的后方。 前级旋流器,包括第一进料管2、第一溢流管1、第一旋流器本体和第一底流管11。 第一旋流器本体内部采用中空结构,其上段3呈柱体状、下段4呈锥体状。第一旋流器本体上段3与第一旋流器本体下段4采用螺栓法兰连接。 第一进料管2焊接连接在第一旋流器本体的上侧部并与第一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一进料管2上设置第一进料口 A。 第一溢流管I焊接连接在第一旋流器本体的顶部,第一溢流管I的下部伸入到第一旋流器本体的内部并与第一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一溢流管I上设置第一溢流口 B。 第一底流管11通过法兰连接在第一旋流器本体的底部并与第一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一底流管的下侧部焊接连接有一个底流导流管14,在底流导流管上设置第一底流Π C。 后级旋流器包括第二进料管10、第二内旋流溢流管5、第二外旋流溢流管6、第二旋流器本体和第二底流管9。 第二旋流器本体内部采用中空结构,其上段7呈柱体状、下段8呈半球体状。第二旋流器本体上段7与第二旋流器本体下段8采用螺栓法兰连接。 第二进料管10焊接连接在第二旋流器本体的上侧部并与第二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二进料管10上设置第二进料口 D ;第二进料管10的第二进料口端与底流导流管14的第一底流口端连接。经过前级旋流器产生的底流产物经过第二进料管进入到后级旋流器,进行离心重选。 第二外旋流溢流管6焊接连接在第二旋流器本体的顶部,第二内旋流溢流管5位于第二外旋流溢流管6的内侧并焊接连接在第二外旋流溢流管6上,且第二内旋流溢流管5和第二外旋流溢流管6采用同轴心设置,能够效减少溢流跑粗现象,从而提高溢流产品的质量。 第二内旋流溢流管5和第二外旋流溢流管6的下部伸入到第二旋流器本体内部并与第二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二内旋流溢流管5上设置第二溢流口 E,在第二外旋流溢流管6上设置第三溢流口 F。 另外,第二旋流器本体下段8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导流槽15。导流槽15始端位于第二旋流器本体下段的上沿位置,导流槽15末端位于第二旋流器本体下段的下沿位置,且导流槽15的宽度由上到下逐渐加宽,如图4所示。 第二底流管9连接在第二旋流器本体的底部并与第二旋流器本体连通,导流槽15的开设有利于将粗颗粒物料顺利导入第二底流管9。 具体的,在第二旋流器本体的外侧底部设有连接台12,在连接台12上攻丝后与第二底流管9采用丝堵或螺栓13连接,如图3所示。在第二底流管9上设置第二底流口 G。 对尾煤泥或中矸磁尾的分选工艺流程是: 中矸磁尾、TBS底流等物料通过第一进料管2进入前级旋流器分级处理,物料在前级旋流器内做离心旋转运动,并根据密度和粒度的不同进行分层,将其中的细颗粒物料分选并从第一溢流口 B排出,高密度、大颗粒的物料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产品高效分选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级旋流器和后级旋流器;前级旋流器包括第一进料管、第一溢流管、第一旋流器本体和第一底流管,第一旋流器本体内部采用中空结构,其上段呈柱体状、下段呈锥体状;第一进料管连接在第一旋流器本体的上侧部并与第一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一进料管上设置第一进料口;第一溢流管连接在第一旋流器本体的顶部,第一溢流管的下部伸入到第一旋流器本体内部并与第一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一溢流管上设置第一溢流口;第一底流管连接在第一旋流器本体的底部并与第一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一底流管的下侧部连接有一个底流导流管,在底流导流管上设置第一底流口;后级旋流器包括第二进料管、第二内旋流溢流管、第二外旋流溢流管、第二旋流器本体和第二底流管,第二旋流器本体内部采用中空结构,其上段呈柱体状、下段呈半球体状;第二进料管连接在第二旋流器本体的上侧部并与第二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二进料管上设置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管的第二进料口端与底流导流管的第一底流口端连接;第二外旋流溢流管连接在第二旋流器本体顶部,第二内旋流溢流管位于第二外旋流溢流管内侧并连接到第二外旋流溢流管上,第二内旋流溢流管与第二外旋流溢流管为同轴心设置,第二内旋流溢流管和第二外旋流溢流管的下部伸入到第二旋流器本体内部并与第二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二内旋流溢流管上设置第二溢流口,在第二外旋流溢流管上设置第三溢流口;第二底流管连接在第二旋流器本体的底部并与第二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二底流管上设置第二底流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产品高效分选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级旋流器和后级旋流器; 前级旋流器包括第一进料管、第一溢流管、第一旋流器本体和第一底流管,第一旋流器本体内部采用中空结构,其上段呈柱体状、下段呈锥体状; 第一进料管连接在第一旋流器本体的上侧部并与第一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一进料管上设置第一进料口; 第一溢流管连接在第一旋流器本体的顶部,第一溢流管的下部伸入到第一旋流器本体内部并与第一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一溢流管上设置第一溢流口 ; 第一底流管连接在第一旋流器本体的底部并与第一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一底流管的下侧部连接有一个底流导流管,在底流导流管上设置第一底流口 ; 后级旋流器包括第二进料管、第二内旋流溢流管、第二外旋流溢流管、第二旋流器本体和第二底流管,第二旋流器本体内部采用中空结构,其上段呈柱体状、下段呈半球体状;第二进料管连接在第二旋流器本体的上侧部并与第二旋流器本体连通,在第二进料管上设置第二进料口 ;第二进料管的第二进料口端与底流导流管的第一底流口端连接; 第二外旋流溢流管连接在第二旋流器本体顶部,第二内旋流溢流管位于第二外旋流溢流管内侧并连接到第二外旋流溢流管上,第二内旋流溢流管与第二外旋流溢流管为同轴心设置,第二内旋流溢流管和第二外旋流溢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坤张悦刊杨兴华胡兆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