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489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的新型结构,全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和装配。拖拉机的主要系统和部件包括高强度刚性车架、发动机、离合器或液力传动部件、变速器、分动箱、前后驱动桥、动力输出中间箱、终传动箱、传动轴、制动系统、工作液压系统、转向液压系统、驾驶室/操纵台、电气系统、外表件等。这些系统和部件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车架相连,拖拉机的主传动系统和动力输出轴传动系统不布置在同一个箱体内,而是各自独立布置,在结构上不存在依存性。采用性能优良的车用或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其他主要系统和部件大部分采用国内生产的面广量大的汽车或工程机械部件/元件和一定的拖拉机/农机部件,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功率轮式拖拉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式拖拉机,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轮式拖拉机。                            
技术介绍
国内目前出现的轮式拖拉机,包括80马力以上的大功率拖拉机,其整机结构布置形式基本上是传统的单元组合形式。这是一种成熟的结构形式,但是也有明显的不尽人意之处,主要在于:一、维修性差,主要部件维修时必须拆散整机才能进行;二、生产组织复杂,工作量特别大;设备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三、难以充分利用社会上已有的丰富的设备资源,约束了自身的发展;四、较难于扩大现有拖拉机的应用范围。我们注意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大功率拖拉机(89kW以上)的销售比重越来越大,呈逐年增长之势。有资料显示,国外大功率轮式拖拉机技术发展的变化趋势之一就是半框架和全框架结构明显增多;采用现代车用柴油机新技术;拖拉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上述国内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的“高门槛”技术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的快速发展。根据我们的现有条件,要进入拖拉机生产行业并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避开上述“高门槛”。利用国内现有的机动设备(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等)的丰富资源,走模块化结构的设计思路就开始萌生并逐渐成熟。采用在整体车架基础上的模块化设计既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的发展,也是符合国际大功率轮式拖拉机技术发展趋势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其结构布置灵活、维修性好、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便于扩大拖拉机的应用范围,也符合国际拖拉机技术发展趋势。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抛开了传统的轮式拖拉机结构/设计模式,采用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使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目前国内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维修性差,生产组织复杂,设备投资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拖拉机应用范围小等缺点。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包括车架、发动-->机、离合器或液力传动部件、变速箱、前后驱动桥、动力输出轴、固定在车架上部的驾驶室、操作台、发动机罩、挡泥板和电器仪表等,其特征在于:矩形车架由两根平行的纵梁与若干根与之垂直固定的横梁相互联接组成;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分别固定在机车架的前、后部的下侧;驾驶室/操作台、发动机罩及挡泥板分别固定在车架的上部;发动机、离合器或液力传动部件及变速箱三者依次相互直接联接成钢刚性整体的三合一组件,三合一组件固定在机车架的中前部上端面上;中间箱、分动箱分别固定在机车架的中部上端面上;终传动箱固定在车架的后端。所述的发动机的分动箱取力口通过传动轴与中间箱的动力输入端联接,中间箱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终传动箱的动力输入端联接,动力输出轴固定装在终传动箱上内;所述的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分动箱的动力输入端联接;分动箱的前后动力输出端分别通过传动轴与前驱动桥联接,通过传动轴与后驱动桥联接。所述的发动机、离合器或液力传动部件及变速箱三者组成的“三合一”组件与机架之间夹装减振器或减振橡胶;分动箱与机架之间夹装减振元件;驾驶室/操作台机架之间夹装减振元件。所述的传动轴为带万向节的传动轴。本专利技术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结构的优点,也就是它关键的特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整体式车架作为基础件,强度高刚性好,拖拉机的各系统均分别安装在车架上,拆装维修方便;(2)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包括工作液压系统和转向液压系统)、动力输出系统、制动系统等均采用模块化结构,利用专业制造工厂现有的设备就可以生产,不必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拖拉机生产专用设备,根据整机要求有规律地组建各相关系统;(3)动力输出轴传动系统一改传统组合式拖拉机从后桥箱引出传动轴的方式,即俗称机器“肚子”里布置的结构而变为从发动机引出动力经传动轴经→中间箱→传到传动轴→内装动力输出轴的终传动箱这样的传动结构。也就是说,动力输出轴传动系的结构布置不再像传统组合式拖拉机那样与主传动系在同一个箱体内,而是在主传动系箱体外另行独立布置。俗称为机器“体外”传动的结构,便于扩展拖拉机的应用范围。(4)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装配技术,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汽车、工程机械、拖拉机等专业制造工厂生产的成熟的部件/系统,不必自行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拖拉机生产专用设备,所以不但能保证产品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而且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发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2、发动机,3、离合器或液力传动部件,4、变速箱,5、传动轴,6、中间箱,7、分动箱,8、终传动箱,9、动力输出轴,10、后驱动桥,11、传动轴,12、传动轴,13、传动轴,14、传动轴,15、前驱动桥,16、三合一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一、整体式车架1系一钢结构件,由二两根断面呈槽形的钢制纵梁和若干横梁或横向的筋联接固定组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钢度,拖拉机上的几大主要部件分别从上面或下面与其安装连接。该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生产设备投资小。二、发动机2采用普通车用或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性能优良,经济性好。三、整车主传动系统由离合器或液力传动部件3、变速器4、分动箱7、后驱动桥10、和前驱动桥15、传动轴14和12组成。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的主传动系统是用如下方式实现的:1、发动机2与离合器或液力传动部件3和变速箱4硬连接成钢刚性整体的“三合一”组件16,安装在车架1的前半部分上方,与车架1连接在一起。“三合一”组件16与车架1之间装减振器或减振橡胶块,用以减缓“三合一”组件16的振动——在传统的组合式结构中发动机和变速箱是要直接承受地面造成的振动的。避免了传统拖拉机中在运动中发动机和传动箱直接承受由于地面凸凹不平造成的振动损伤。2、分动箱7安装在车架1的中后部的上平面上,其安装支架与车架1之间夹装减振元件,以减轻分动箱7的振动。驾驶室/操纵台与机架之间夹装减震组件,使驾驶更舒适安全。3、前驱动桥15和后驱动桥10分别装在车架1前、后端的下端面上,用螺-->栓直接与车架相连。发动机的动力由发动机2的动力通过离合器或液力传动部件3直接传输到变速箱4的输入端,变速箱4与分动箱7之间用传动轴13联接并将动力传输到分动箱7上;分动箱7与前驱动桥15和后驱动桥10之间分别由十字节万向传动轴14、12传动,最终由前驱动桥15和后驱动桥10驱动车轮运动。传动轴13、14、12为带万向节的传动轴,保证了在不同高度的传动部件之间的平稳传动。4、传动系统的大部分部件采用市场上已批量生产的成熟的汽车或工程机械部件,不但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而且经济性好。二四、动力输出轴传动系统由中间箱6、终传动箱8、托动力输出轴9、传动轴5和11组成。如附图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系统是用如下方式实现的:1、中间箱6固定在车架1的上平面。2、终传动箱8固定在车架1的后端面。动力输出系统由中间箱6、终传动箱8和传动轴5、11组成,其动力从发动机2的动力从发动机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包括车架(1)、发动机(2)、离合器或液力传动部件(3)、变速箱(4)、前后驱动桥(15)和(10)、动力输出轴(9)、固定在车架(1)上部的驾驶室、操作台、发动机罩、挡泥板和电器仪表等,其特征在于:矩形车架(1)由两根平行的纵梁与若干根与之垂直固定的横梁相互联接组成;前驱动桥(15)和后驱动桥(10)分别固定在机车架(1)的前、后部的下侧;驾驶室/操作台、发动机罩及挡泥板分别固定在车架(1)的上部;发动机(2)、离合器或液力传动部件(3)及变速箱(4)三者依次相互直接联接成钢刚性整体的三合一组件(16),三合一组件(16)固定在机车架(1)的中前部上端面上;中间箱(6)、分动箱(7)分别固定在机车架(1)的中部上端面上;终传动箱(8)固定在车架(1)的后端;所述的发动机(2)的分 动箱取力口通过传动轴(5)与中间箱(6)的动力输入端联接,中间箱(6)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轴(11)与终传动箱(8)的动力输入端联接,动力输出轴(9)固定装在终传动箱(8)上内;所述的变速箱(4)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轴(13)与分动 箱(7)的动力输入端联接;分动箱(7)的前后动力输出端分别通过传动轴(14)与前驱动桥(15)联接,通过传动轴(12)与后驱动桥(10)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包括车架(1)、发动机(2)、离合器或液力传动部件(3)、变速箱(4)、前后驱动桥(15)和(10)、动力输出轴(9)、固定在车架(1)上部的驾驶室、操作台、发动机罩、挡泥板和电器仪表等,其特征在于:矩形车架(1)由两根平行的纵梁与若干根与之垂直固定的横梁相互联接组成;前驱动桥(15)和后驱动桥(10)分别固定在机车架(1)的前、后部的下侧;驾驶室/操作台、发动机罩及挡泥板分别固定在车架(1)的上部;发动机(2)、离合器或液力传动部件(3)及变速箱(4)三者依次相互直接联接成钢刚性整体的三合一组件(16),三合一组件(16)固定在机车架(1)的中前部上端面上;中间箱(6)、分动箱(7)分别固定在机车架(1)的中部上端面上;终传动箱(8)固定在车架(1)的后端;所述的发动机(2)的分动箱取力口通过传动轴(5)与中间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东亚张广庆何帮飞孔华祥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凯尔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