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母线插接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4719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3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母线插接箱,包括箱体,箱体背面上设有多个插接口,插接口上设有多个插脚,插脚包括中心铜柱,中心铜柱下端一侧设有夹紧部件,另一侧设有贴合部件,夹紧部件上端呈直线型,下端呈圆弧形,底端向外翻折形成导向部,夹紧部件外包覆锰钢片,锰钢片与夹紧部件固定连接,下端抵在所述夹紧部件外周面;贴合部件包括第一贴合板与第二贴合板,第一贴合板呈直线型结构,第一贴合板底端向外翻折呈圆弧状,形成定位卡紧部;第二贴合板包覆在第一贴合板外周;中心铜柱底部设有定位部件,定位部件位于夹紧部件内侧,插接箱上设有独特的插脚,通过插脚的特有结构与铜排接触紧固可靠,稳定性好,散热性能好,更加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母线插接箱,包括箱体,箱体背面上设有多个插接口,插接口上设有多个插脚,插脚包括中心铜柱,中心铜柱下端一侧设有夹紧部件,另一侧设有贴合部件,夹紧部件上端呈直线型,下端呈圆弧形,底端向外翻折形成导向部,夹紧部件外包覆锰钢片,锰钢片与夹紧部件固定连接,下端抵在所述夹紧部件外周面;贴合部件包括第一贴合板与第二贴合板,第一贴合板呈直线型结构,第一贴合板底端向外翻折呈圆弧状,形成定位卡紧部;第二贴合板包覆在第一贴合板外周;中心铜柱底部设有定位部件,定位部件位于夹紧部件内侧,插接箱上设有独特的插脚,通过插脚的特有结构与铜排接触紧固可靠,稳定性好,散热性能好,更加安全可靠。【专利说明】一种智能母线插接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母线插接箱。
技术介绍
母线槽系统是一种高效输送电流的配电装置,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物和大规模工厂的配电系统中。而插接箱是母线槽的一部分,使用时,母线槽插接箱插脚是竖立的,母线槽插接箱插脚下端夹住铜排,从而母线槽插接箱插脚下端与铜排接触;目前现有的母线槽插接箱插脚在长期使用后存在的缺点是:母线槽插接箱插脚下端与铜排接触不紧不牢不可靠,长期使用后母线槽插接箱插脚下端与铜排接触更加不紧不牢,会出现松动的现象,稳定性差,容易偏移和歪斜,散热不佳,容易因为插脚温升超标导致短路,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设备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弊端提供一种智能母线插接箱,它与铜排接触紧固可靠,稳定性好,散热性能好,更加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母线插接箱,包括箱体,其中,所述箱体背面上设有多个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上设有多个插脚,所述插脚包括中心铜柱,中心铜柱固定在插接口内部,所述中心铜柱下端一侧设有夹紧部件,另一侧设有贴合部件,所述夹紧部件、贴合部件以及中心铜柱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夹紧部件上端呈直线型,下端呈圆弧形,底端向外翻折形成导向部,所述夹紧部件外包覆锰钢片,所述锰钢片与夹紧部件固定连接,下端抵在所述夹紧部件外周面;所述贴合部件包括第一贴合板与第二贴合板,所述第一贴合板呈直线型结构,所述第一贴合板底端向外翻折呈圆弧状,形成定位卡紧部;所述第二贴合板包覆在第一贴合板外周;所述第二贴合板呈直角梯形结构,底部尖端贴合第一贴合板外部;所述中心铜柱底部设有定位部件,定位部件位于夹紧部件内侧,所述定位部件呈直线型,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中心铜柱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定位部件长度LI与第一贴合板长度L2为1:2。 有益效果; 1、插接箱上设有独特的插脚,通过插脚的特有结构与铜排接触紧固可靠,稳定性好,散热性能好,更加安全可靠。 2、插脚上设有定位部件,使用时母线位于定位部件与第一贴合板之间,通过定位部件可准确定位母线位置,提高定位效果,避免母线使用时发生偏移或歪斜。 3、插脚上设有夹紧部件,夹紧部件的下端为圆弧形,当夹紧部件夹住铜排时,夹紧部件的夹力就大,所以夹紧部件与铜排接触紧固可靠;夹紧部件外部设有锰钢片,当夹紧部件夹住铜排时,因为锰钢片的下端抵住夹紧部件,夹紧部件的夹力就更大,所以夹紧部件与铜排接触更加紧固可靠,本技术与铜排接触就更加紧固可靠。 4、插脚的第一贴合板呈直线型,加大接触面积,可以保证电气接触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导电性能好,即便长期使用本技术与铜排接触仍然紧固可靠。 5、由于在夹紧部件的下端设有导向部;更易使铜排进入夹紧部件中。 6、第一贴合板底端向外翻折呈圆弧状,形成定位卡紧部,可有效对铜排进行定位,更易使铜排进入夹紧部件中。 7、经过上万次科学实验表明,当定位部件长度LI与第一贴合板长度L2为1:2时,插脚的定位效果与散热效果达到最优。若定位部件长度LI与第一贴合板长度L2小于1:2时,定位部件过短,不易进行定位,定位效果不佳;若定位部件长度LI与第一贴合板长度L2大于1:2时,定位部件过长,与铜排接触面积过大,不利于铜排散热。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 图2为插脚结构图。 图3为插脚底部定位部件与贴合部件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所示,一种智能母线插接箱,包括箱体1,其中,所述箱体I背面上设有多个插接口 2,所述插接口 2上设有多个插脚3,所述插脚3包括中心铜柱31,中心铜柱31固定在插接口 2内部,所述中心铜柱31下端一侧设有夹紧部件32,另一侧设有贴合部件33,所述夹紧部件32、贴合部件33以及中心铜柱3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夹紧部件32上端呈直线型,下端呈圆弧形,底端向外翻折形成导向部321,所述夹紧部件32外包覆锰钢片34,所述锰钢片34与夹紧部件32固定连接,下端抵在所述夹紧部件32外周面;所述贴合部件33包括第一贴合板331与第二贴合板332,所述第一贴合板332呈直线型结构,所述第一贴合板331底端向外翻折呈圆弧状,形成定位卡紧部35 ;所述第二贴合板332包覆在第一贴合板331外周;所述第二贴合板332呈直角梯形结构,底部尖端贴合第一贴合板331外部;所述中心铜柱31底部设有定位部件36,定位部件36位于夹紧部件32内侧,所述定位部件36呈直线型,所述定位部件36与所述中心铜柱31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定位部件长度LI与第一贴合板长度L2为1:2。 有益效果; 插接箱上设有独特的插脚,通过插脚的特有结构与铜排接触紧固可靠,稳定性好,散热性能好,更加安全可靠。 插脚上设有定位部件,使用时母线位于定位部件与第一贴合板之间,通过定位部件可准确定位母线位置,提高定位效果,避免母线使用时发生偏移或歪斜。 插脚上设有夹紧部件,夹紧部件的下端为圆弧形,当夹紧部件夹住铜排时,夹紧部件的夹力就大,所以夹紧部件与铜排接触紧固可靠;夹紧部件外部设有锰钢片,当夹紧部件夹住铜排时,因为锰钢片的下端抵住夹紧部件,夹紧部件的夹力就更大,所以夹紧部件与铜排接触更加紧固可靠,本技术与铜排接触就更加紧固可靠。 插脚的第一贴合板呈直线型,加大接触面积,可以保证电气接触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导电性能好,即便长期使用本技术与铜排接触仍然紧固可靠。 由于在夹紧部件的下端设有导向部;更易使铜排进入夹紧部件中。 第一贴合板底端向外翻折呈圆弧状,形成定位卡紧部,可有效对铜排进行定位,更易使铜排进入夹紧部件中。 经过上万次科学实验表明,当定位部件长度LI与第一贴合板长度L2为1:2时,插脚的定位效果与散热效果达到最优。若定位部件长度LI与第一贴合板长度L2小于1:2时,定位部件过短,不易进行定位,定位效果不佳;若定位部件长度LI与第一贴合板长度L2大于1:2时,定位部件过长,与铜排接触面积过大,不利于铜排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母线插接箱,包括箱体,其中,所述箱体背面上设有多个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母线插接箱,包括箱体,其中,所述箱体背面上设有多个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上设有多个插脚,所述插脚包括中心铜柱,所述中心铜柱下端一侧设有夹紧部件,另一侧设有贴合部件,所述夹紧部件、贴合部件以及中心铜柱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夹紧部件上端呈直线型,下端呈圆弧形,底端向外翻折形成导向部,所述夹紧部件外包覆锰钢片,所述锰钢片与夹紧部件固定连接,下端抵在所述夹紧部件外周面;所述贴合部件包括第一贴合板与第二贴合板,所述第一贴合板呈直线型结构,所述第一贴合板底端向外翻折呈圆弧状,形成定位卡紧部;所述第二贴合板包覆在第一贴合板外周;所述第二贴合板呈直角梯形结构,底部尖端贴合第一贴合板外部;所述中心铜柱底部设有定位部件,定位部件位于夹紧部件内侧,所述定位部件呈直线型,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中心铜柱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定位部件长度L1与第一贴合板长度L2为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开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