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电梯补偿链冷定型的盘绕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4411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2 20:24
电梯补偿链冷定型的盘绕控制系统,涉及电梯平衡补偿链的生产技术领域,在前、后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相互平行的前、后摩擦轮,在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相邻的母线之间设置使位于两者之间的补偿链呈U形悬挂的第一间距,在第一间距内、于U形悬挂的补偿链的上、下方分别设置上、下限光电感应开关;在后摩擦轮的下方设置第三导链环,在第三导链环与已盘绕好的补偿链之间设置使补偿链呈L形悬挂的第二间距,在第二间距内、位于第三导链环下方设置前、后限光电感应开关;通过四个限位光电感应开关,就可控制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的转动,使拽入设备的补偿链长度与摆放在板车上的补偿链长度始终一致,从而确保补偿链可以连续自动盘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平衡补偿链的生产
,尤其涉及电梯补偿链冷定型自动盘绕装备的补偿链输送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挤出机将PVC 和复合材料包裹在电焊锚链上,制造出包覆型电梯平衡补偿链。这种补偿链具有弹性好、强度高、寿命长、使电梯运行平稳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电梯。从挤出机中挤出的、处于温热状态的补偿链需要冷定型,以提高电梯平衡补偿链产品的品质。也就是,将处于温热状态的电梯平衡补偿链按第一层由内往外第二层由外往内或第一层由外往内第二层由内往外循环盘绕,逐圈逐层盘绕至所需高度,补偿链在板车上盘绕要尽可能整齐。电梯平衡补偿链冷定型自动盘绕装备将补偿链从挤出机端拖拽过来,摆放在板车上,被拖拽的补偿链在挤出机的挤出端附近可能会堆压在一起,造成补偿链拖拽力量不一致,导致补偿链在前摩擦轮上的滑动量是随机变化的;此外,电梯平衡补偿链冷定型自动盘绕装备的X方向驱动小车在X方向上往返运动,造成补偿链有时处于拉紧状态,有时处于松弛状态,这两种情况都会造补偿链下放速度与板车上补偿链摆放速度不一致,导致下放的补偿链时多时少,难以实现长时间的自动盘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电梯平衡补偿链在盘绕时存在补偿链输送状态难以控制的缺陷,提出一种可使拽入设备的补偿链长度与摆放在板车上的补偿链长度始终一致,从而确保补偿链可以连续自动盘绕的电梯补偿链冷定型的盘绕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在机架的移动平台下方分别固定设置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和后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在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前摩擦轮,在后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后摩擦轮,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布置在机架的同一侧面上,且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平行设置,在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相邻的母线之间设置使位于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之间的补偿链呈U字形悬挂的第一间距,在所述第一间距内、于U字形悬挂的补偿链的上、下方分别设置上限光电感应开关和下限光电感应开关;在后摩擦轮的下方设置第三导链环,在第三导链环与已盘绕好的补偿链之间设置使补偿链呈L字形悬挂的第二间距,在所述第二间距内、位于第三导链环下方设置前限光电感应开关和后限光电感应开关;所述上限光电感应开关和下限光电感应开关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在前摩擦轮的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控制端;所述前限光电感应开关和后限光电感应开关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在后摩擦轮的后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控制端。由于补偿链的自重在前、后摩擦轮之间的间距形成U字形悬挂,而在接近盘绕用板车的后摩擦轮下方形成L字形悬挂。本专利技术采用两级控制——“U”型控制和“L”型控制。“U”型控制是以补偿链在板车上摆放速度为基准,根据上限光电感应开关和下限光电感应开关控制前摩擦轮旋转速度,使得补偿链的U字形形状维持在上限光电感应开关和下限光电感应开关之间,前摩擦轮旋转速度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变化幅度约为补偿链在板车上摆放速度的百分之二十);“L”型控制则是根据前限光电感应开关和后限光电感应开关控制后摩擦轮旋转速度,使得补偿链的L字形形状维持在前限光电感应开关和后限光电感应开关之间,后摩擦轮旋转速度仅可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变化幅度约为补偿链在板车上摆放速度的千分之二)。在补偿链自动盘绕过程中,当悬挂成U字形的补偿链碰到上限光电感应开关,则前摩擦轮旋转加速,U字形的顶点在Z方向下降;当悬挂成U字形的补偿链碰到下限光电感应开关,则前摩擦轮旋转减速,U字形处的补偿链的顶点在Z方向上升。在补偿链自动盘绕过程中,悬挂成L字形的补偿链碰到前限光电感应开关,则后摩擦轮旋转减速,由于下放的补偿链速度减慢,L字形逐渐后移;当悬挂成L字形的补偿链碰到后限光电感应开关,则后摩擦轮旋转加速,由于下放的补偿链速度加快,L字形逐渐前移。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四个限位光电感应开关,就可控制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的转动,使拽入设备的补偿链长度与摆放在板车上的补偿链长度始终一致,从而确保补偿链可以连续自动盘绕。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在所述间距内,于前摩擦轮下方设置第一导链环,于后摩擦轮下方设置第二导链环,第一导链环和第二导链环并排布置在机架上。通过第一导链环和第二导链环使从前摩擦轮输出的补偿链和进入后摩擦轮的补偿链减小补偿链晃动,分别具有一个较为稳定的运动轨迹,以进一步提高上限光电感应开关和下限光电感应开关的工作稳定性。为了减小补偿链在后摩擦轮上的滑动量,本专利技术还可在后摩擦轮上布置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机架的移动平台下方分别固定设置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和后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在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前摩擦轮3,在后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后摩擦轮4。前摩擦轮3和后摩擦轮4布置在机架的同一侧面上,且前摩擦轮3和后摩擦轮4平行设置,在前摩擦轮3和后摩擦轮4相邻的母线之间设置使位于前摩擦轮3和后摩擦轮4之间的补偿链1呈U字形悬挂的间距。在该间距内、于U字形悬挂的补偿链8的上、下方分别设置上限光电感应开关7和下限光电感应开关9。在间距内,于前摩擦轮3下方设置第一导链环5,于后摩擦轮4下方设置第二导链环6,第一导链环5和第二导链环6并排布置在机架上。在前摩擦轮3的前下方还设置与前摩擦轮3配合的傍轮2。在后摩擦轮4的上方设置三只压链轮15。在后摩擦轮4的下方设置第三导链环14,在第三导链环14与已盘绕好的补偿链之间设置使补偿链呈L字形悬挂的间距,在该间距内、位于第三导链环14下方设置前限光电感应开关12和后限光电感应开关11。将上限光电感应开关7和下限光电感应开关9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在前摩擦轮3的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如伺服电机)的控制端。将前限光电感应开关12和后限光电感应开关11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在后摩擦轮4的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如伺服电机)的控制端。图1中10为盘绕用板车。前摩擦轮3由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伺服电机驱动,采用速度控制方式,以补偿链1在板车10上摆放速度为基准,根据上限光电感应开关7和下限光电感应开关9的状态加速或减速,速度变化幅度约为补偿链在板车上摆放速度的百分之二十。后摩擦轮4由后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伺服电机驱动,采用位置控制方式,以补偿链1在板车10上摆放速度为基准,根据前限光电感应开关7和后限光电感应开关9的状态加速或减速,速度变化幅度约为补偿链在板车上摆放速度的千分之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梯补偿链冷定型的盘绕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电梯补偿链冷定型的盘绕控制系统,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机架的移动平台下方分别固定设置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和后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在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前摩擦轮,在后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后摩擦轮,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布置在机架的同一侧面上,且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平行设置,在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相邻的母线之间设置使位于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之间的补偿链呈U字形悬挂的第一间距,在所述第一间距内、于U字形悬挂的补偿链的上、下方分别设置上限光电感应开关和下限光电感应开关;在后摩擦轮的下方设置第三导链环,在第三导链环与已盘绕好的补偿链之间设置使补偿链呈L字形悬挂的第二间距,在所述第二间距内、位于第三导链环下方设置前限光电感应开关和后限光电感应开关;所述上限光电感应开关和下限光电感应开关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在前摩擦轮的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控制端;所述前限光电感应开关和后限光电感应开关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在后摩擦轮的后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控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补偿链冷定型的盘绕控制系统,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机架的移动平台下方分别固定设置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和后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在前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前摩擦轮,在后摩擦轮转动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后摩擦轮,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布置在机架的同一侧面上,且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平行设置,在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相邻的母线之间设置使位于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之间的补偿链呈U字形悬挂的第一间距,在所述第一间距内、于U字形悬挂的补偿链的上、下方分别设置上限光电感应开关和下限光电感应开关;在后摩擦轮的下方设置第三导链环,在第三导链环与已盘绕好的补偿链之间设置使补偿链呈L字形悬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先传钱磊胡爱萍刘善淑徐伟程鸣亚高亮魏伟魏昌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江苏兴华胶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