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40842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20:23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子控制单元占用驾驶舱空间且无法得到保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包括中通道本体、支架、电子控制单元和手刹;所述支架固定于中通道本体上,并且所述支架与所述中通道本体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固定于中通道本体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手刹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上述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的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将电子控制单元设置于手刹的下方,可节省单独安装电子控制单元所需占用的驾驶舱空间,同时用于固定手刹的支架可对电子控制单元提供保护,避免电子控制单元被磕碰,从而提高电子控制单元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以及具有该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QJ),运用于汽车中称为汽车专用微机控制器,与普通单片机一样,由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组成,其对工作环境的震动、温度、湿度等要求比较高。 一般情况下,为了减少电子控制单元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将电子控制单元布置于驾驶舱空间内。电子控制单元占用驾驶舱空间,并且容易被磕碰而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子控制单元占用驾驶舱空间且无法得到保护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包括中通道本体、支架、电子控制单元和手刹;所述支架固定于中通道本体上,并且所述支架与所述中通道本体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固定于中通道本体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手刹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中,通过在用于固定手刹的支架与中通道本体之间形成安装腔,将电子控制单元固定于该安装腔内,一方面可省去电子控制单元单独安装时所占用的空间,实现对驾驶舱空间布局的优化设计;另一方面,支架可对位于安装腔内的电子控制单元形成保护,避免电子控制单元被磕碰,利于电子控制单元的正常稳定工作。另一方面,在此安装机构中,电子控制单元和手刹的安装与拆卸相对独立,即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与拆卸对手刹无影响,反之亦然,使得电子控制单元及手刹两个零件在后保养及维修过程不会相互影响,可保证零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侧面具有安装口。 在钣金件装配过程中,焊接是常用的固定连接方式。而对于电子控制单元而言,通常在在钣金件装配完成后再进行装配。本技术中,在支架侧面形成安装口,以便后续安装上述电子控制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支撑体及从所述支撑体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多个支撑脚;所述多个支撑脚固定于所述中通道本体上;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脚之间形成所述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多个螺柱;所述手刹通过螺母与所述螺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中通道本体下表面,并位于所述支架下方。 通过上述加强板,可在基本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提高电子控制单元所固定部位的中通道本体的刚度、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中通道本体包括向上突出形成的脊部以及从脊部两侧边分别斜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个坡部;所述支架和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固定于所述脊部;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脊部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相对的两个边缘斜向下延伸形成两个翻边;所述两个翻边分别与所述两个坡部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翻边与坡部的固定连接,利于提高加强板在中通道本体上的固定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同时与所述脊部和所述加强板螺栓连接。 同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前所述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未装配电子控制单元)的爆炸图; 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未装配电子控制单元)的装配图; 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未装配电子控制单元)装配状态的局部主视图; 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未装配电子控制单元)装配状态的局部俯视图; 图6是图5中B-B向剖视图; 图7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的爆炸图; 图8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装配状态的局部主视图; 图9是图8中C-C向剖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中通道本体;11、脊部;12、坡部; 2、支架;21、支撑体;22、支撑脚;23、螺柱;24、加强筋; 3、加强板;31、翻边; 4、安装腔; 5、电子控制单元; 6、手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包括中通道本体、支架、电子控制单元和手刹;所述支架固定于中通道本体上,并且所述支架与所述中通道本体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固定于中通道本体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手刹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汽车的中通道本体位于主副驾驶座椅中间,主要是为换档机构、手刹、主驾驶储物箱等提供安装定位。在传统汽车中,它不是汽车车身结构件,也不与主副驾驶座椅安装横梁(座椅第一安装横梁和座椅第二安装横梁)连接,为冷冲压件,厚度一般低于1mm。 通常,中通道本体横截面呈“几”字型,具体包括向上突出形成的脊部以及从脊部两侧边分别斜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个坡部。 本技术中,上述支架固定于上述“几”字型中通道本体的脊部。 对于上述支架,一方面用于支撑和安装手刹;另一方面与中通道本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腔。 根据本技术,上述支架的具体形状没有特殊限制,只需满足上述两方面功能即可。优选情况下,所述支架侧面具有用于安装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口。 由于中通道本体体积较大,重量较重。通常,在装配时,将需要与中通道本体焊接的钣金件先进行焊接,然后在装配其他功能部件。例如,本技术中,装配时先将支架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于中通道本体上,然后再装配手刹和电子控制单元。上述装配顺序可避免先固定电子控制单元后再装配支架而导致的电子控制单元受损。 此时,为提供电子控制单元的装配通道,上述支架侧面形成有用于安装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口。 本技术中,具体的,上述支架包括支撑体及从所述支撑体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多个支撑脚。上述支撑体和支撑脚共同形成罩状结构,其内部为空。 上述支撑体用于安装固定手刹。具体的,手刹在支撑体上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例如螺栓连接。具体的,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多个螺柱;所述手刹上开设有相应的螺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通道本体(1)、支架(2)、电子控制单元(5)和手刹(6);所述支架(2)固定于中通道本体(1)上,并且所述支架(2)与所述中通道本体(1)之间形成安装腔(4);所述电子控制单元(5)固定于中通道本体(1)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4)内;所述手刹(6)固定于所述支架(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通道本体(I)、支架(2)、电子控制单元(5)和手刹(6); 所述支架(2)固定于中通道本体(I)上,并且所述支架(2)与所述中通道本体(I)之间形成安装腔⑷;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5)固定于中通道本体(I)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4)内; 所述手刹(6)固定于所述支架(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侧面具有安装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支撑体(21)及从所述支撑体(21)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多个支撑脚(22); 所述多个支撑脚(22)固定于所述中通道本体(I)上; 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脚(22)之间形成所述安装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1)上设置有加强筋(2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1)上设置有多个螺柱(23); 所述手刹(6)通过螺母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仲泽杨万庆罗培峰潘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