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4074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效运用保护电气配线的保护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将抵接部(29A)设置于覆盖电气配线(27)的至少一部分的保护部件(29)上,所述抵接部(29A)与变位部件(21)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变位部件21振动。另外,即使在变位部件(21)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抵接部(29A)的接触使该振动较早地衰减。即,通过保护部件(29)能够保护电气配线(27),并且能够有效运用该保护部件(29)来抑制变位部件(21)产生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通过PET等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制的膜片构成对电气配线进行保护的电气配线保护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75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内容,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运用对电气配线进行保护的保护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对图像形成部进行支承的框架;能够相对于框架变位的变位部件;以及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固定于框架,覆盖电气配线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具有与变位部件接触的抵接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外观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第I图像形成装置I的中央剖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变位部件21以及保护部件29的主视图。 图4(a)以及图4(b)是变位部件21的动作说明书。 图5是图3的A — A剖视图。 图6是保护部件29的侧视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29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B-B剖视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29的主视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29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I…图像形成装置3…框体3B…排纸托盘 5…图像形成部7…显影盒7A…显影棍 8...感光鼓8A...带电器9...曝光器11...定影器13...传送带 14...转印体15...框架17...供纸托盘19...供纸机构 21…变位部件21A…齿条部23…小齿轮25…齿轮 25A…旋转轴25B…轴承部27…电气配线29…保护部件 29A…抵接部29B…底壁29C…侧壁29D…第I卡止部 29E…第2卡止部29F...第I配线保持部29G...第2配线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说明的“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即,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特定项目等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所表示的具体的构件、结构等。 本实施方式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标注于各图的表示方向的箭头等,是为了容易理解各图互相的关系而标注的。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标注于各图的方向。 至少标注符号并进行了说明的部件或者部位,除了明确说明“多个”、“两个以上”等的情况以外,至少设有一个。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与附图一起进行说明。 (第I实施方式) 1.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 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框体3内,如图1所示,收纳有在纸张等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5。图像形成部5,如图2所示,具有:显影盒7、感光鼓8、带电器8A、曝光器9,以及定影器11等。 在多个显影盒7中分别收纳有显影剂以及显影辊7A。收纳于各显影盒7中的显影剂从显影盒7的排列方向一端侧(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前方侧)向排列方向另一端侧(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后方侧)依次为黄色、洋红色、青色、黑色。 感光鼓8以及带电器8A设置为与显影盒7数量相同。各带电器8A使处于与其对应位置的感光鼓8带电。曝光器9对带电了的各感光鼓8进行曝光。在被曝光的各感光鼓8上形成静电潜像。当从显影辊7A将显影剂供给于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各感光鼓8,则在各感光鼓8的外周面上承载与该静电潜像对应的显影剂图像。 传送带13是带状的环状带,将片材从上述排列方向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输送。在夹着传送带13与各感光鼓8相对的位置配置有转印体14。各转印体14将与其对应的感光鼓8所承载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因此,各感光鼓8所承载的显影剂图像重叠转印到片材上。 定影器11通过对转印到片材上的显影剂加压并加热,从而使显影剂图像定影在片材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通过排纸辊3A等而被叠放在设置于框体3的上方的排纸托盘3B上。 在传送带13的片材输送方向上游侧设有供纸机构19。供纸机构19将载放于供纸托盘17的片材逐张地向图像形成部5侧供给。供纸托盘17是能够载放多张片材的叠放部。供纸托盘17装拆自如地插入安装在主体部(框体3)内。 主体部是,如图1所示,在框体3以及框架15等正常使用时,不会被使用者分解、取下的部位。框架15是隔着图像形成部5而配置在水平方向两侧的大致板状的强度部件。框体3由从外侧覆盖框架15的外装罩等构成。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各显影盒7以及各感光鼓8安装在抽屉状的拉出装置20 (参照图2)上。拉出装置20能够相对于框架15在排列方向(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前后方向)上变位。 2.彩色印刷与单色印刷的切换 该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能够在单色印刷与彩色印刷之间切换,所述单色印刷是只采用特定颜色(在该实施方式中为黑色)的显影剂进行图像形成的印刷,所述彩色印刷是采用多个显影剂进行图像形成的印刷。 下面,将收纳有黑色的显影剂的显影盒7称为单色显影盒7,将单色显影盒7以外的显影盒7称为彩色显影盒7。 在单色印刷时,收纳于彩色显影盒7的显影辊7A与对应的感光鼓8分离,并切断对于该显影辊7A的驱动力。 在彩色印刷时,用于图像形成的显影剂用的显影辊7A成为与感光鼓8接触的状态,并且能够向该显影辊7A传递驱动力。另外,无论单色印刷时还是彩色印刷时,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时所有的感光鼓8都旋转。 彩色印刷与单色印刷,和图3所示的变位部件21的变位联动地切换。变位部件21能够变位地安装于框架15。该变位部件21是从框架15的上端侧向下端侧延伸的带板状的连杆部件。 在变位部件21的延伸方向一端侧(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上端侧)设有齿条部21A,该齿条部21A构成承受使变位部件21变位的力(以下,称作变位力。)的输入部。小齿轮23与齿条部21A啮合,并且从电动机(未图示。)获得驱动力而旋转,从而构成使变位力作用于变位部件21的一端侧的作用部件。 隔着框架15,在变位部件21的另一端的相反侧配置有齿轮25。齿轮25是将驱动力传递至收纳于彩色显影盒7的显影辊7A(以下,称作彩色显影辊7A。)的传递部。 齿轮25的旋转轴25A能够受到来自变位部件21的力而相对于框架15变位。SP,旋转轴25A,如图4(b)所示,被支承在长孔状的轴承部25B中,该轴承部25B设置在框架15或者固定于框架15的部件上。 轴承部25B是滑动轴承。旋转轴25A通过在轴承部25B内在其长径方向上滑动变位,从而在与输出齿轮(未图不。)哨合的位置与尚开该输出齿轮的位置之间变位。输出齿轮是将驱动力传递至彩色显影辊7A的齿轮。 齿轮25始终与恒星齿轮(未图示。)啮合,并且受到来自该恒星齿轮的驱动力。而且,齿轮25不受来自变位部件21的力时,即如图4(b)所示,旋转轴25A与变位部件21不接触时,由于受到来自恒心齿轮的旋转力,而保持与输出齿轮啮合的状态并旋转。 如图4 (a)所示,在旋转轴25A与变位部件21接触时,旋转轴25A受到来自变位部件21的变位力。因此,由于齿轮25离开输出齿轮,所以驱动力的传递被切断。 小齿轮23对平移凸轮(未图示。)施加力,该力使平移凸轮相对于与彩色显影辊7A对应的感光鼓8接触分离地变位。因此,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对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支承的框架;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变位的变位部件;以及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固定于所述框架,覆盖电气配线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具有与所述变位部件接触的抵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30 JP 2013-203745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对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支承的框架; 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变位的变位部件;以及 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固定于所述框架,覆盖电气配线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具有与所述变位部件接触的抵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位部件位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抵接部之间, 并且,所述变位部件中的与所述抵接部相反的一侧与所述框架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护部件上设有将所述保护部件固定于所述框架的第I卡止部以及第2卡止部, 所述第I卡止部隔着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第2卡止部的相反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作用部件,所述作用部件将使所述变位部件变位的力作用于所述变位部件的一端侧;以及 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