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客机用站立式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39679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9:40
一种民航客机用站立式座椅,其特征是它包括:椅座、椅背、靠枕、安全带、主支撑杆等,椅座呈马鞍形状结构,椅背的两侧上翘成U形结构,靠枕插装在椅背的上部,扶手安装在所述椅背两侧供乘客放置手臂;安全带由双肩式安全带和腰部安全带组成,三条安装全通过腰部安全带上的控制开关连接,主支撑杆上部小直径段与下部大直径段组成,小直径段上套装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上端与椅座底部相连,下端固定在小直径段与大直径段相连的台阶面上;大直径段的下端安装在液压式伸缩管内并能在液压式伸缩管的控制下作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身高乘客的乘坐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少空间占用,增加座位数,提高载客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民航客机用站立式座椅,其特征是它包括:椅座、椅背、靠枕、安全带、主支撑杆等,椅座呈马鞍形状结构,椅背的两侧上翘成U形结构,靠枕插装在椅背的上部,扶手安装在所述椅背两侧供乘客放置手臂;安全带由双肩式安全带和腰部安全带组成,三条安装全通过腰部安全带上的控制开关连接,主支撑杆上部小直径段与下部大直径段组成,小直径段上套装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上端与椅座底部相连,下端固定在小直径段与大直径段相连的台阶面上;大直径段的下端安装在液压式伸缩管内并能在液压式伸缩管的控制下作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身高乘客的乘坐需求。本技术能减少空间占用,增加座位数,提高载客量。【专利说明】民航客机用站立式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民航设备,尤其是一种专用航空座椅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能极大提高民航客机空间利用率,加大载客人数的民航客机用站立式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飞机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出行方式的首选,我国的民航客机座椅市场表现出极大的发展前景。一方面,航空公司迫切地希望可以增加飞机的载客量,另一方面,旅客也希望能够有效降低高昂的票价。 为此,有航空公司提出了“站立式座椅”的概念一例如意大利飞机座椅设计公司Av1inter1rs设计的“Skyrider”,在我国专利说明书CN 103261024 A中也提到了一种专为舱室乘务员设计的站立式座椅。但就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为乘客设计的站立式座椅依然很少。而随着我国民航市场的发展,极有可能存在为乘客配备站立式座椅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民航短途运输客流量大而现有的座椅占地面积大无法增大载客量的问题,设计一种在保证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下,通过减小座椅所占的空间,增加载客量来增加运营利润,从而降低票价,真正惠及广大旅客,并有效解决现有设计的拥挤问题的民航客机用站立式座椅。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种民航客机用站立式座椅,其特征是它包括: 一椅座7,该椅座7呈马鞍形状结构,用于供乘客就座; 一椅背2,该椅背2的两侧上翘成U形结构以便于包纳乘客背部,它的下部与椅座相连并能作0-10度的前后倾斜; 一靠枕1,它插装在椅背2的上部并能在0-10厘米的范围内调整高度,它的中部略向内凹,两侧略向前凸,以适应人体头部的生理轮廓; 一扶手3,它安装在所述椅背2两侧供乘客放置手臂; 一组安全带5,它由双肩式安全带和腰部安全带组成,三条安全带通过腰部安全带上的控制开关连接; 一主支撑杆9,该主支撑杆9由上部小直径段与下部大直径段组成,小直径段上套装有减震弹簧14,减震弹簧14的上端与椅座7底部相连,下端固定在小直径段与大直径段相连的台阶面上;大直径段的下端安装在液压式伸缩管16内并能在液压式伸缩管16的控制下作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身高乘客的乘坐需求; 一组副支撑杆8,它们均布在主支撑杆9的周围且均具有弹性支撑功能,每个副支撑杆8的一端与椅座7的底部相连,另一端与主支撑杆9相连; 一底座13,它被用于安装与主支撑杆下端相连的液压式伸缩管16 ; 一脚踏板11,它与套装在主支撑杆上的环形盖12,环形盖12能主支撑杆上下移动,所述脚踏板11能收纳在环形盖12中。 所述的椅座7采用两瓣式马鞍形设计,它的前端的中间部分向前凸出,两侧呈弧形向后凹陷,人体双腿置于该区域;前端凸出部分与椅座的主体部分的连接处略向下凹;椅座7沿对称轴部分略向上隆起,两侧顺势平滑向下延伸,形成马鞍形状。 所述的椅背2通过调角器6与椅座7实现夹角可调连接。 所述的两个扶手3中至少有一个扶手中安装有能抽出和收入的折叠式小桌板4,它通过旋转轴19与扶手相连。 所述的副支撑杆8的数量为三个,每个副支撑杆8由三段圆柱组成,上段和下段为直径较小的圆柱体,中间段为直径较大的圆筒体,所述的两个圆柱体从圆筒体的两端插入圆筒体中并能在其中移动,两个圆柱体上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上段圆柱体上的弹簧的上端与椅座7的下表面相连,下段圆柱体上的弹簧的下端与主支撑杆9相连。 所述的环形盖12与托杆10相连,托杆10穿装在主支撑杆9下端的轴向通槽中,托杆10的两端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伸缩结构15相连, 所述的环形盖12为上小下大的锥台状结构。 所述的椅背2侧下部安装有控制调角器的控制按钮18-1和控制液压式伸缩管的液压式伸缩管控制按钮18-2。 所述的底座13中安装有至少三个用于将液压式伸缩管16固定在机舱地面从而将整个座椅固定的斜块式支撑脚17,在底座13外壳与主支撑杆9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小件物品或救生设备的第一空间20,在底座13外壳与液压式伸缩管16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放置小件物品或救生设备的第二空间21。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改变了传统座椅的安全配备和整体架构,增加了座椅的高度,减小了座椅的长度和宽度,减小了座椅所占空间,在不改变客舱结构和尺寸的前提下为增加座位数量奠定了基础。 本技术的座椅安全性好,主要体现在: (I)本技术的安全带采用了类似目前常见的双肩背包的背包带,除了肩部的两条安全带以外,在靠近乘客腰部的地方还有一条安全带。所述三条安全带通过腰部安全带上的控制开关连接,形成类似三角形的形状,如此,即使遭遇较强的外力冲击,也能很好的保证乘客不会脱离座椅。 (2)本技术通过使就坐区域(即座椅,下同)下表面与一根主支撑杆和三根副支撑杆连接,其中主支撑杆位于就坐区域正下方,其上部缠绕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上部与就坐区域下表面相接,下部与主支撑杆相接;三根副支撑杆位于就坐区域靠近边缘的位置,与主支撑杆中心线形成一个小夹角。三根副支撑杆上部和下部均缠绕有弹簧。一旦乘客遭遇外力冲击,所述减震弹簧可有效缓解方向与所述主支撑杆中心线平行的冲击力,所述三根副支撑杆上的弹簧由于其朝向三个不同方向的倾斜设计,可有效缓解方向与所述主支撑杆中心线不平行的冲击力。通过就坐区域下部的弹簧设计,有效地化解了意外发生时外力对座椅产生的冲击。 (2)本技术通过座椅底部的固定缓冲机构使座椅尤其是座椅下部遭遇外力冲击时,无论外力来自哪个方向,三个斜块式支撑脚17均能起到支撑主支撑杆的作用,固定主支撑杆的同时也起到了缓解外部冲击力的作用。 (4)本技术的座椅就坐区域以上部分(含就坐区域)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以保证座椅结构的强度。 本技术的座椅舒适性好,主要体现在: 本技术的靠背采用U形设计,符合人体背部的生理曲线,所述靠背中部略平,两侧凸出,使得靠背内表面,即靠背与人体背部相接触的平面呈U形;所述靠背通过其与就坐区域连接处的调角器,可小幅度调整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调整范围为0-10度;所述靠背上部设计有靠枕,可根据需要,调整其高度,以所述靠背上部的水平切面为基准参考平面,所述靠枕下部与所述基准参考平面间的可调距离为0-10厘米。 (2)本技术的椅座(就坐区域)采用两瓣式马鞍形设计,该设计避免了不正确的坐姿对人生殖健康的影响,并可使人体上身保持自然挺立的姿势,配合靠背,使坐姿如同半蹲扎马步,促使人体脊柱保持直立,而较高的就坐区域设计使得双腿向下自然倾斜,放松了肌肉群。 (3)本技术的脚踏板设计为运动型,通过内置的弹簧使脚踏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民航客机用站立式座椅,其特征是它包括:    一椅座(7),该椅座(7)呈马鞍形状结构,用于供乘客就座;    一椅背(2),该椅背(2)的两侧上翘成U形结构以便于包纳乘客背部,它的下部与椅座相连并能作0‑10度的前后倾斜;    一靠枕(1),它插装在椅背(2)的上部并能在0‑10厘米的范围内调整高度,它的中部略向内凹,两侧略向前凸,以适应人体头部的生理轮廓;    一扶手(3),它安装在所述椅背(2)两侧供乘客放置手臂;    一组安全带(5),它由双肩式安全带和腰部安全带组成,三条安全带通过腰部安全带上的控制开关连接;    一主支撑杆(9),该主支撑杆(9)由上部小直径段与下部大直径段组成,小直径段上套装有减震弹簧(14),减震弹簧(14)的上端与椅座(7)底部相连,下端固定在小直径段与大直径段相连的台阶面上;大直径段的下端安装在液压式伸缩管(16)内并能在液压式伸缩管(16)的控制下作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身高乘客的乘坐需求;    一组副支撑杆(8),它们均布在主支撑杆(9)的周围且均具有弹性支撑功能,每个副支撑杆(8)的一端与椅座(7)的底部相连,另一端与主支撑杆(9)相连;    一底座(13),它被用于安装与主支撑杆下端相连的液压式伸缩管(16);    一脚踏板(11),它与套装在主支撑杆上的环形盖(12)相连,环形盖(12)能在主支撑杆上作上下移动,所述脚踏板(11)能收纳在环形盖(12)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洪伟陈奕希郝小忠李迎光徐金玉岑凌瑶李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