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伟民专利>正文

用于循环水泵的液体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3571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水泵的液体加压装置,所述液体加压装置包括第一加压通路、第二加压通路与第三加压通路,第三加压通路包括分别与第一及第二外竖壳连通的第三加压腔,第三加压腔包括分别与第一及第二外竖壳连接的第一及第二上折字形歪壳、分别与第一及第二上折字形歪壳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竖壳、分别与第一及第二竖壳连接的第一及第二下折字形歪壳,第一及第二上折字形歪壳与第一及第二外竖壳连接处位于第三加压孔的上方,第一及第二外竖壳还开设有一沿水平方向右左下倾斜的第三射出口,第一及第二下折字形歪壳与第一及第二外竖壳的连接处位于第三射出口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循环水泵的液体加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加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水泵的液体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中央空调和集中供暖循环系统中,循环泵的配置是以拟供冷、暖建筑面积为基础,以每平方米供冷、暖面积需配流量依据,计算出循环泵的流量配置,然后再计算所供供冷、暖面积系统管网的阻力再加上适当的富余量,最后通过流量和扬程计算出水泵所配的功率。为了达到节能降耗,一般会加装液体加压装置。现有各类液体加压装置的结构和实现方式各不相同,它们或是结构复杂,影响增压效能;或是制造成本高,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增压节能效果明显的适用于循环水泵的液体加压节能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循环水泵的液体加压装置,包括第一加压通路、与第一加压通路连通的第二加压通路以及与第二加压通路连通的第三加压通路,所述第一加压通路包括胆体、进水嘴、第一射出口及第一法兰,所述进水嘴位于胆体的上端,所述第一射出口位于胆体的下端,所述第一法兰连接于进水嘴的两侧,所述进水嘴、第一射出口以及胆体相连形成第一加压腔; 所述胆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横板、第一及第二内竖壳、第一及第二座壳,所述第一内竖壳与第一横板连接,所述第二内竖壳与第二横板连接,所述第一座壳与第一内竖壳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座壳与第二内竖壳垂直连接;所述进水嘴位于第一及第二横板和第一及第二内竖壳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射出口为第一及第二座壳相对的孔隙,所述第一及第二内竖壳上分别设有沿水平方向且向右下倾斜的第一加压孔、第二加压孔,且所述第二加压孔位于第一加压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加压腔通过第一加压孔及第二加压孔与第二加压通路相连通; 所述第二加压通路包括由所述胆体与外壳相连形成的第二加压腔,在胆体的第一内竖壳及第二内竖壳相对于第二加压腔的面还设有注水阻挡板,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及第二外竖壳、第三及第四座壳,所述第一外竖壳与第一横板连接,所述第二外竖壳与第二横板连接,所述第三座壳与第一外竖壳垂直连接,所述第四座壳与第二外竖壳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及第三座壳之间、第二及第四座壳之间形成第二射出口,在第三及第四座壳的外侧还连接有第二法兰,在第一及第三座壳上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一注入阻隔环,在第二及第四座壳上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二注入阻隔环,所述第一及第二注入阻隔环的内径在朝向第一、第三、第二、第四座壳的方向逐渐缩小,以形成内径上大小下的圆形注入腔,在第一及第二外竖壳上分别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右下倾斜的第三加压孔和第四加压孔,所述第四加压孔位于第三加压孔的下方,所述第二加压腔通过第三加压孔以及第四加压孔与第三加压通路相连通; 所述第三加压通路包括与第一及第二外竖壳连通的第三加压腔,所述第三加压腔包括第一及第二上折字形歪壳、第一及第二竖壳、第一及第二下折字形歪壳,所述第一上折字形歪壳与第一外竖壳连接,所述第二上折字形歪壳与第二外竖壳连接,所述第一竖壳与第一上折字形歪壳连接,所述第二竖壳与第二上折字形歪壳连接,所述第一下折字形歪壳与第一竖壳连接,所述第二下折字形歪壳与第二竖壳连接;所述第一及第二上折字形歪壳与第一及第二外竖壳之间的连接处位于第三加压孔的上方,所述第一及第二外竖壳还开设有一沿水平方且向右下倾斜的第三射出口,所述第一及第二下折字形歪壳与第一及第二外竖壳之间的连接处位于第三射出口的下方。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外竖壳朝向第三加压腔的一面还设有非垂直于第一及第二外竖壳的第一阻断柱以及第二阻断柱,在所述第三加压腔的第一及第二竖壳上还设有非垂直于第一及第二竖壳的第三阻断柱以及第四阻断柱,所述第一阻断柱以及第三隔离柱之间具有空隙以形成第一导接孔,所述第二阻断柱以及第四阻断柱之间具有空隙以形成第二导接孔,所述第二导接孔位于第一导接孔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接孔的内径小于第一导接孔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嘴的内径沿所述第一加压腔的方向逐渐缩小直至与所述第一加压腔的内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注入腔上部的内径大于下部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注入腔的上部内径沿所述第二射出口的方向逐渐缩小直至与所述第二射出口的内径相等。 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循环水泵的液体加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原材料、外形美观的特点,在不改变水泵功率的情况下对流体有显著加速作用,并特别针对第三加压腔的结构进行改进,极大的提高了循环水泵的工作效率,使得整个液体加压装置在不影响增压功能的情况下,结构更为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用于循环水泵的液体加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在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需要对一些必要的术语进行解释。例如: 若本文中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下文所讨论的“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教导。应当理解的是,若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出现的各种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 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括有”时,这些术语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和/或附加。 关于实施例: 请参考图1,图1是本技术用于循环水泵的液体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用于循环水泵的液体加压装置包括第一加压通路、第二加压通路及第三加压通路,所述第二加压通路与第一加压通路连通,所述第三加压通路与第二加压通路连通。 所述第一加压通路包括胆体10、进水嘴11、第一射出口 12及第一法兰13,所述进水嘴11及第一射出口 12分别位于胆体10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法兰13连接于进水嘴11的两侧。所述进水嘴11、第一射出口 12以及胆体10相连形成第一加压腔14。 所述胆体10包括第一及第二横板101、10Γ、第一及第二内竖壳102、102'第一及第二座壳103、103',其中第一及第二横板101、10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竖壳102与第一横板101竖直连接,所述第二内竖壳102'与第二横板101'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循环水泵的液体加压装置,包括第一加压通路、与第一加压通路连通的第二加压通路以及与第二加压通路连通的第三加压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通路包括胆体、进水嘴、第一射出口及第一法兰,所述进水嘴位于胆体的上端,所述第一射出口位于胆体的下端,所述第一法兰连接于进水嘴的两侧,所述进水嘴、第一射出口以及胆体相连形成第一加压腔;所述胆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横板、第一及第二内竖壳、第一及第二座壳,所述第一内竖壳与第一横板连接,所述第二内竖壳与第二横板连接,所述第一座壳与第一内竖壳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座壳与第二内竖壳垂直连接;所述进水嘴位于第一及第二横板和第一及第二内竖壳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射出口为第一及第二座壳相对的孔隙,所述第一及第二内竖壳上分别设有沿水平方向且向右下倾斜的第一加压孔、第二加压孔,且所述第二加压孔位于第一加压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加压腔通过第一加压孔及第二加压孔与第二加压通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加压通路包括由所述胆体与外壳相连形成的第二加压腔,在胆体的第一内竖壳及第二内竖壳相对于第二加压腔的面还设有注水阻挡板,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及第二外竖壳、第三及第四座壳,所述第一外竖壳与第一横板连接,所述第二外竖壳与第二横板连接,所述第三座壳与第一外竖壳垂直连接,所述第四座壳与第二外竖壳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及第三座壳之间、第二及第四座壳之间形成第二射出口,在第三及第四座壳的外侧还连接有第二法兰,在第一及第三座壳上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一注入阻隔环,在第二及第四座壳上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二注入阻隔环,所述第一及第二注入阻隔环的内径在朝向第一、第三、第二、第四座壳的方向逐渐缩小,以形成内径上大小下的圆形注入腔,在第一及第二外竖壳上分别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右下倾斜的第三加压孔和第四加压孔,所述第四加压孔位于第三加压孔的下方,所述第二加压腔通过第三加压孔以及第四加压孔与第三加压通路相连通;所述第三加压通路包括与第一及第二外竖壳连通的第三加压腔,所述第三加压腔包括第一及第二上折字形歪壳、第一及第二竖壳、第一及第二下折字形歪壳,所述第一上折字形歪壳与第一外竖壳连接,所述第二上折字形歪壳与第二外竖壳连接,所述第一竖壳与第一上折字形歪壳连接,所述第二竖壳与第二上折字形歪壳连接,所述第一下折字形歪壳与第一竖壳连接,所述第二下折字形歪壳与第二竖壳连接;所述第一及第二上折字形歪壳与第一及第二外竖壳之间的连接处位于第三加压孔的上方,所述第一及第二外竖壳还开设有一沿水平方且向右下倾斜的第三射出口,所述第一及第二下折字形歪壳与第一及第二外竖壳之间的连接处位于第三射出口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循环水泵的液体加压装置,包括第一加压通路、与第一加压通路连通的第二加压通路以及与第二加压通路连通的第三加压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通路包括胆体、进水嘴、第一射出口及第一法兰,所述进水嘴位于胆体的上端,所述第一射出口位于胆体的下端,所述第一法兰连接于进水嘴的两侧,所述进水嘴、第一射出口以及胆体相连形成第一加压腔; 所述胆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横板、第一及第二内竖壳、第一及第二座壳,所述第一内竖壳与第一横板连接,所述第二内竖壳与第二横板连接,所述第一座壳与第一内竖壳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座壳与第二内竖壳垂直连接;所述进水嘴位于第一及第二横板和第一及第二内竖壳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射出口为第一及第二座壳相对的孔隙,所述第一及第二内竖壳上分别设有沿水平方向且向右下倾斜的第一加压孔、第二加压孔,且所述第二加压孔位于第一加压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加压腔通过第一加压孔及第二加压孔与第二加压通路相连通; 所述第二加压通路包括由所述胆体与外壳相连形成的第二加压腔,在胆体的第一内竖壳及第二内竖壳相对于第二加压腔的面还设有注水阻挡板,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及第二外竖壳、第三及第四座壳,所述第一外竖壳与第一横板连接,所述第二外竖壳与第二横板连接,所述第三座壳与第一外竖壳垂直连接,所述第四座壳与第二外竖壳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及第三座壳之间、第二及第四座壳之间形成第二射出口,在第三及第四座壳的外侧还连接有第二法兰,在第一及第三座壳上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一注入阻隔环,在第二及第四座壳上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二注入阻隔环,所述第一及第二注入阻隔环的内径在朝向第一、第三、第二、第四座壳的方向逐渐缩小,以形成内径上大小下的圆形注入腔,在第一及第二外竖壳上分别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右下倾斜的第三加压孔和第四加压孔,所述第四加压孔位于第三加压孔的下方,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伟民李连洪
申请(专利权)人:史伟民李连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