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型导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22679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7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能型导尿装置,它包括引流袋组件、主管体、气囊、贮液囊和其内设有开启压力阈值的压力阀,主管体设置有导尿管和气囊腔,导尿管的头端设置有导尿口,导尿管的尾端设置有出尿口,气囊设置在主管体的头部,并且气囊腔的头端与气囊相连通,气囊腔的尾端具有两个分支口,其中一个分支口作为气囊注水口,另外一个分支口与压力阀的一端相连通,压力阀的另一端与贮液囊相连通;当气囊腔内的压力不大于开启压力阈值时,压力阀断开贮液囊与气囊腔的连接通路;当气囊腔内的压力大于开启压力阈值时,压力阀接通贮液囊与气囊腔的连接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患者尿道因导尿装置意外拔出而发生损伤,从而保护患者尿道;并且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其排尿开闭状态,在留置导尿期模仿生理性排尿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功能型导尿装置,它包括引流袋组件、主管体、气囊、贮液囊和其内设有开启压力阈值的压力阀,主管体设置有导尿管和气囊腔,导尿管的头端设置有导尿口,导尿管的尾端设置有出尿口,气囊设置在主管体的头部,并且气囊腔的头端与气囊相连通,气囊腔的尾端具有两个分支口,其中一个分支口作为气囊注水口,另外一个分支口与压力阀的一端相连通,压力阀的另一端与贮液囊相连通;当气囊腔内的压力不大于开启压力阈值时,压力阀断开贮液囊与气囊腔的连接通路;当气囊腔内的压力大于开启压力阈值时,压力阀接通贮液囊与气囊腔的连接通路。本技术能够避免患者尿道因导尿装置意外拔出而发生损伤,从而保护患者尿道;并且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其排尿开闭状态,在留置导尿期模仿生理性排尿的特性。【专利说明】功能型导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功能型导尿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产品适用于所有在医疗期间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技术介绍
目前,留置导尿管主要用于: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能准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以观察病情变化;盆腔内器官手术前留置导尿管,引流出尿液,以保持膀胱空虚,可避免术中误伤;某些患泌尿系统疾病的病人,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可便于引流及冲洗,还可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对于截瘫、昏迷、会阴部有伤的病人,留置导尿管可引流尿液,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对尿失禁病人还可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临床上常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向气囊内注入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12?15ml,固定导尿管。对于手术后麻醉刚复苏患者及重症意识不清患者,往往因为患者躁动意外将充水的导尿管拔出,充水气囊从尿道通过时撕裂患者尿道,导致尿道损伤出血,甚至后期导致尿道狭窄。而且由于留置导尿管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对于留置导尿管后排尿的间隔时间均不同。例如重症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为了尽可能减轻颅内压增高,常要求尽可能降低膀胱内压力,所以常保持导尿管持续不间断排尿;而当患者处于颅脑外伤恢复期,常要求模仿生理性排尿,帮助患者及早恢复膀胱功能,拔出尿管,恢复正常生活。现在临床上只能通过患者或家属陪护人员人工夹闭或开放导尿管引流袋上连接管壁来实现,增加护理麻烦,并且由于人工常忘记夹闭或开放连接管壁,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功能型导尿装置,它不仅能够避免患者尿道因导尿装置意外拔出而发生损伤,从而保护患者尿道;而且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其排尿开闭状态,在留置导尿期模仿生理性排尿的特性,省去患者或其家属陪护人员人工夹闭尿管的麻烦,方便实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功能型导尿装置,它包括引流袋组件、主管体、气囊、贮液囊和其内设有开启压力阈值的压力阀,主管体设置有导尿管和气囊腔,导尿管的头端设置有导尿口,导尿管的尾端设置有出尿口,气囊设置在主管体的头部,并且气囊腔的头端与气囊相连通,气囊腔的尾端具有两个分支口,其中一个分支口作为气囊注水口,另外一个分支口与压力阀的一端相连通,压力阀的另一端与贮液囊相连通;当气囊腔内的压力不大于开启压力阈值时,压力阀断开贮液囊与气囊腔的连接通路;当气囊腔内的压力大于开启压力阈值时,压力阀接通贮液囊与气囊腔的连接通路,引流袋组件包括尿袋连接管、集尿液袋以及具有持续接通状态和间歇接通状态的可控阀门装置,尿袋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的出尿口相连通,尿袋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可控阀门装置后再与所述的集尿液袋相连通;当可控阀门装置处于持续接通状态时,所述的尿袋连接管与集尿液袋为持续连通;当可控阀门装置处于间歇接通状态时,所述的尿袋连接管与集尿液袋为间歇式接通。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平时压力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当气囊腔压力超过压力阀开启压力阈值时,压力阀打开,气囊及气囊腔内水通过压力阀流入贮液囊内,气囊从而恢复到未注水状态,当患者躁动意外将充水的导尿管往外拔出时,因注水的气囊受尿道内口压迫,气囊腔内水压增高,导致压力阀打开,气囊腔内水通过压力阀进入贮液囊内,注水的气囊回缩变小至未注水状态,这样通过尿道时就不会撕裂损伤尿道,从而保护患者尿道不受意外损伤;另外,在尿袋连接管的中间设计一可控阀门装置,此可控阀门装置设置两种状态:一种为持续接通状态;另一种为间断接通状态,此间断接通状态下又根据间隔时间分为2小时、3小时、4小时三种或者其他种,每次阀门间断开放后维持开放若干分钟,以便膀胱内尿液流出,通过这种引流袋组件,可省去患者或家属陪护人员人工夹闭尿管的麻烦,方便实用,且不会因人工原因而忘记夹闭或开放,模仿生理性排尿,能帮助患者及早恢复膀胱功能,拔除导尿管,恢复正常生活。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功能型导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引流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功能型导尿装置,它包括引流袋组件、主管体、气囊1、贮液囊2和其内设有开启压力阈值的压力阀3,主管体设置有导尿管4和气囊腔5,导尿管4的头端设置有导尿口 4-1,导尿管4的尾端设置有出尿口 4-2,气囊I设置在主管体的头部,并且气囊腔5的头端与气囊I相连通,气囊腔5的尾端具有两个分支口,其中一个分支口作为气囊注水口 5-1,另外一个分支口与压力阀3的一端相连通,压力阀3的另一端与贮液囊2相连通;当气囊腔5内的压力不大于开启压力阈值时,压力阀3断开贮液囊2与气囊腔5的连接通路;当气囊腔5内的压力大于开启压力阈值时,压力阀3接通贮液囊2与气囊腔5的连接通路,引流袋组件包括尿袋连接管6、集尿液袋7以及具有持续接通状态和间歇接通状态的可控阀门装置8,尿袋连接管6的一端与所述的出尿口 4-2相连通,尿袋连接管6的另一端连接可控阀门装置8后再与所述的集尿液袋7相连通;当可控阀门装置8处于持续接通状态时,所述的尿袋连接管6与集尿液袋7为持续连通;当可控阀门装置8处于间歇接通状态时,所述的尿袋连接管6与集尿液袋7为间歇式接通。 可控阀门装置8为现有市场上所能买到的产品。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对于需要留置本导尿装置的患者,按正常导尿术操作规程将主管体置入,通过气囊注水口 5-1注水12?15ml,压力阀3 —端与气囊腔5相通,另一端与贮液囊2相通,出尿口 4-2接尿袋连接管6 —端,根据患者病情设定可控阀门装置8的排尿状态(持续或间断2h、3h、4h),尿袋连接管6另一端与集尿液袋7相接,当可控阀门装置8处于开放期间,膀胱内尿液通过导尿管4流出到集尿液袋7,当可控阀门装置8处于关闭期间,尿液储存在患者膀胱内,使膀胱充盈;当导尿管4被意外往外拔,气囊腔5压力增高,压力阀3打开,气囊I内水通过压力阀3进入贮液囊2,气囊I回缩至未注水状态,从而在不撕裂损伤尿道情况下被拔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能型导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引流袋组件、主管体、气囊(1)、贮液囊(2)和其内设有开启压力阈值的压力阀(3),主管体设置有导尿管(4)和气囊腔(5),导尿管(4)的头端设置有导尿口(4‑1),导尿管(4)的尾端设置有出尿口(4‑2),气囊(1)设置在主管体的头部,并且气囊腔(5)的头端与气囊(1)相连通,气囊腔(5)的尾端具有两个分支口,其中一个分支口作为气囊注水口(5‑1),另外一个分支口与压力阀(3)的一端相连通,压力阀(3)的另一端与贮液囊(2)相连通;当气囊腔(5)内的压力不大于开启压力阈值时,压力阀(3)断开贮液囊(2)与气囊腔(5)的连接通路;当气囊腔(5)内的压力大于开启压力阈值时,压力阀(3)接通贮液囊(2)与气囊腔(5)的连接通路,引流袋组件包括尿袋连接管(6)、集尿液袋(7)以及具有持续接通状态和间歇接通状态的可控阀门装置(8),尿袋连接管(6)的一端与所述的出尿口(4‑2)相连通,尿袋连接管(6)的另一端连接可控阀门装置(8)后再与所述的集尿液袋(7)相连通;当可控阀门装置(8)处于持续接通状态时,所述的尿袋连接管(6)与集尿液袋(7)为持续连通;当可控阀门装置(8)处于间歇接通状态时,所述的尿袋连接管(6)与集尿液袋(7)为间歇式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洪涛肖亚飞裴荣权王强毛宇敏董博李跃池吴汝洪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