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消泡结构及洗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708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洗衣机消泡结构,属于生活电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盛水桶内泡沫过多影响脱水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进水管、进水支管和引水部件,进水支管的进水端与进水组件连接、出水端固定在固定框架上,引水部件固定于固定框架且有一部分位于进水支管出水端的下方,引水部件环绕脱水桶设置且对应位于环形间隙上方,引水部件上沿环形间隙周向布置有多个出水孔。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具有上述洗衣机消泡结构的洗衣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在洗衣机脱水前消除盛水桶中的泡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洗衣机消泡结构,属于生活电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盛水桶内泡沫过多影响脱水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进水管、进水支管和引水部件,进水支管的进水端与进水组件连接、出水端固定在固定框架上,引水部件固定于固定框架且有一部分位于进水支管出水端的下方,引水部件环绕脱水桶设置且对应位于环形间隙上方,引水部件上沿环形间隙周向布置有多个出水孔。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具有上述洗衣机消泡结构的洗衣机。本技术主要用于在洗衣机脱水前消除盛水桶中的泡沫。【专利说明】洗衣机消泡结构及洗衣机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特别是一种洗衣机消泡结构,以及采用该洗衣机消泡结构的洗衣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波轮洗衣机,在洗涤过程结束后,脱水桶内以及脱水桶与盛水桶之间的间隙中会存在大量泡沫,用来消泡的常规手段有通过风扇消泡或者通过进水来消泡,但是不能起到很好的消泡效果。例如用风扇来消泡,只能消除风力较大位置的泡沫;用水来消泡,也只能消除进水处的泡沫。采用常规手段都无法将整个脱水桶范围内以及在脱水桶与盛水桶之间的间隙中的泡沫有效消除,导致脱水转速难以到达本脱状态,造成用电量过大,同时,脱水结束后还会有大量泡沫无法排出,依然附着在衣服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洗衣机消泡结构,快速有效消除盛水桶内的泡沫。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洗衣机消泡结构,洗衣机中具有控制系统、进水组件、脱水桶和盛水桶,进水组件包括向脱水桶范围内进水的进水管,盛水桶顶部设有固定框架,脱水桶外侧和盛水桶内侧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洗衣机消泡结构包括进水管、进水支管和引水部件,进水支管的进水端与进水组件连接、进水支管的出水端固定在固定框架上,引水部件固定于固定框架且有一部分位于进水支管出水端的下方,引水部件环绕脱水桶设置且对应位于环形间隙上方,引水部件上沿环形间隙周向布置有多个出水孔。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引水部件为环形槽体,环形槽体上位于进水支管出水端下方的部分为进水近端,环形槽体上远离进水支管出水端的部分为进水远端,所述出水孔分布在同一个平面上,环形槽体水平安装,出水孔分布的平面相对水平面倾斜,并且位于进水近端的出水孔高于进水远端的出水孔,出水孔设置在环形槽体的侧壁上,进水远端的底面上还设有出水孔。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出水孔分布的平面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3°?8。。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引水部件为环形槽体,环形槽体上位于进水支管出水端下方的部分为进水近端,环形槽体上远离进水支管出水端的部分为进水远端,环形槽体从进水近端至进水远端相对固定框架向下倾斜,出水孔设置在环形槽体的侧壁上,进水远端的底面上还设有出水孔。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环形槽体相对固定框架倾斜的角度为3°?8°。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环形槽体的内圈侧壁和外圈侧壁均设有出水孔。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两两相近的出水孔在环形槽体周向上间隔3°?6°分布。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进水支管的进水端与进水管连接。 本技术还提供了洗衣机,具有控制系统、进水组件、脱水桶和盛水桶,进水组件包括向脱水桶范围内进水的进水管,盛水桶顶部设有固定框架,脱水桶外侧和盛水桶内侧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洗衣机还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洗衣机消泡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首先进水组件的进水能够将脱水桶范围内的泡沫消除,而引水部件环绕脱水桶设置且对应位于环形间隙上方,能够消除脱水桶与盛水桶之间的环形间隙中的泡沫,从而将盛水桶内的泡沫消除,使脱水程序不受影响,并且衣物上不会附着泡沫,不会残留洗涤剂,洗涤效果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洗衣机消泡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为引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洗衣机中都具有控制系统、进水组件、脱水桶2和盛水桶1,见图1,进水组件包括向脱水桶2范围内进水的进水管3,盛水桶I顶部设有固定框架5,脱水桶2外侧和盛水桶I内侧之间具有环形间隙S。为了同时消除脱水桶2范围内和环形间隙S内的泡沫,采用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洗衣机消泡结构,如图2和3所示,包括进水管3、进水支管31和引水部件4,进水支管31的进水端与进水管3连接、出水端固定在固定框架5上,引水部件4通过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于固定框架5且有一部分位于进水支管31出水端的下方,引水部件4环绕脱水桶2设置且对应位于环形间隙S上方,引水部件4上沿环形间隙S周向布置有多个出水孔41。进水支管31也可以直接单独进水,但是额外增加的管路较长,而本实施例中,进水支管31与进水管3连接,管路较短,比较节省成本。固定框架5上对应设置一个与进水管3连接的进水孔51以及一个与进水支管31连接的消泡孔52,见图4和图5。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向整个环形间隙S进水消泡,引水部件4为环形槽体,环形槽体与环形间隙S相对应,正好位于环形间隙S的顶部。环形槽体上位于进水支管31出水端下方的部分为进水近端401,环形槽体上远离进水支管31出水端的部分为进水远端402,如图6所示,出水孔41设置在环形槽体的侧壁上,进水远端402的底面上还设有出水孔41,出水孔41分布在同一个平面上,环形槽体水平安装,出水孔41分布的平面相对水平面倾斜,并且位于进水近端的出水孔高于进水远端的出水孔41,出水孔分布的平面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3°?8°,例如3°、4°、5°、6°、7°或8°等等,出水孔倾斜分布的角度过大,会让进水沿着环形槽体直接流到进水远端402,进水可能不会从进水近端401附近的出水孔41中流出,导致消泡范围局限在环形槽体的进水远端402附近的下方,消泡效果不好,出水孔倾斜分布的角度过小,会让进水无法沿着环形槽体快速流到进水远端402,而在途中就已经从进水近端401附近的出水孔41流出,导致消泡范围局限在环形槽体的进水近端401附近的下方,同样无法实现有效消泡。 此外,环形槽体也可以倾斜安装,具体是从进水近端401至进水远端402相对固定框架5向下倾斜,环形槽体相对固定框架5倾斜的角度为3°?8。,例如3°、4°、5°、6°、7°或8°等等,同样的,环形槽体倾斜安装的角度过大,会让进水沿着环形槽体直接流到进水远端402,进水可能不会从进水近端401附近的出水孔41中流出,导致消泡范围局限在环形槽体的进水远端402附近的下方,消泡效果不好,环形槽体倾斜安装的角度过小,会让进水无法沿着环形槽体快速流到进水远端402,而在途中就已经从进水近端401附近的出水孔41流出,导致消泡范围局限在环形槽体的进水近端401附近的下方,同样无法实现有效消泡。 而为了让进水能够从环形槽体的进水近端401流到进水远端402,将出水孔41设置在环形槽体的侧壁上为佳,而且在环形槽体的内圈侧壁和外圈侧壁都可以设置出水孔41。出水孔41在环形槽体上是沿圆周分布的,用角度来计算,两两相近的出水孔41之间间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洗衣机消泡结构,洗衣机中具有控制系统、进水组件、脱水桶和盛水桶,进水组件包括向脱水桶范围内进水的进水管,盛水桶顶部设有固定框架,脱水桶外侧和盛水桶内侧之间具有环形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衣机消泡结构包括进水管、进水支管和引水部件,进水支管的进水端与进水组件连接、进水支管的出水端固定在固定框架上,引水部件固定于固定框架且有一部分位于进水支管出水端的下方,引水部件环绕脱水桶设置且对应位于环形间隙上方,引水部件上沿环形间隙周向布置有多个出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建达丁莉丽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