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数据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346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采集器,包括阻抗变换模块、低通滤波模块、峰值检测电路、放大电路、单片机模块、峰值监测模块、编码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和JTAG接口模块;输入信号依次通过阻抗变换模块、低通滤波模块、峰值检测电路、放大电路后输入单片机模块内;输入信号依次通过峰值监测模块、编码模块后输入单片机模块内;液晶显示模块和JTAG接口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的对应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分辨的最小电压是0.0000095,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浮点放大后获得了较宽的动态范围;所采用的器件都是市场上较易得到的价格低廉的电子产品,因此制作起来十分简单易行,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另外由于采用了浮点放大技术后,扩大了数据采集器的采集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采集器,包括阻抗变换模块、低通滤波模块、峰值检测电路、放大电路、单片机模块、峰值监测模块、编码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和JTAG接口模块;输入信号依次通过阻抗变换模块、低通滤波模块、峰值检测电路、放大电路后输入单片机模块内;输入信号依次通过峰值监测模块、编码模块后输入单片机模块内;液晶显示模块和JTAG接口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的对应接口连接。本技术可分辨的最小电压是0.0000095,说明本技术进行浮点放大后获得了较宽的动态范围;所采用的器件都是市场上较易得到的价格低廉的电子产品,因此制作起来十分简单易行,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另外由于采用了浮点放大技术后,扩大了数据采集器的采集范围。【专利说明】一种数据采集器
本技术属于数据采集
,具体涉及一种数据采集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数据采集器大多基于单片机实时多通道数据采集技术。电压或电流信号经比例变换、滤波、调理和采样保持后,由单片机采集,然后经半波傅立叶变换恢复为电压、电流实际值。 现有技术缺点:(1)数据采集范围不够宽;(2)市场上的数据采集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用低成本的数据采集器。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据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抗变换模块、低通滤波模块、峰值检测电路、放大电路、单片机模块、峰值监测模块、编码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和接口模块;输入信号依次通过所述的阻抗变换模块、低通滤波模块、峰值检测电路、放大电路后输入所述的单片机模块内;输入信号依次通过所述的峰值监测模块、编码模块后输入所述的单片机模块内;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和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的单片机模块的对应接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单片机模块采用的是八11116职16-1641单片机口4,其口4的引脚3、 2、1、44分别接八、8、?:、0 ;引脚21、22、23、24分别接了邙、113、100、丁01 ;引脚37接八00爪;引脚4通过电阻821接+57电源,引脚4通过电容014接地;引脚7、8通过晶体振荡器VI相连;引脚7通过电容015接地;引脚8通过电容016接地;引脚29通过电容013接地;弓丨脚5、17、27、38接十5乂电源;引脚6、18、28、39接地。 作为优选,所述的II'‘接口模块,其仿真器?4的引脚4、7接—5乂的电源;?4的引脚10接地,?4的引脚6接复位键,?4的引脚1、3、5、9分别通过电阻接+57电源;?4的引脚1接丁邙,引脚3接丁00,引脚5接丁13,引脚9接11)1。 作为优选,所述的编码模块,其10-4编码器口6的引脚9、7、6、14分别接八、8、匕0 ;引脚 11、12、13、1、2、3、4、5、10 分别接在 0肌、0讥2、0讥3、0则、0讥5、0讥6、0口 17、0口丁8、0讥9 ;引脚8接地;引脚16接+5^电源。 作为优选,所述的放大电路,其运算放大器仍八的引脚1接八00爪,引脚1通过电容〇10接地;引脚2通过电阻尺2接地;引脚3与运算放大器118的引脚7相连;引脚4、8分别接-5乂、十5乂电源;引脚1、2通过电阻…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峰值检测电路,其运算放大器口 18的引脚6、7相连山18的引脚5通过电阻狀接地,通过电容011接地,通过二极管02与运算放大器八的引脚1相连;运算放大器口2八的引脚4、8分别接-诏、电源;运算放大器口2八的引脚3通过电阻册与运算放大器口28的引脚7相连;运算放大器八的引脚1、2通过二极管01相连,八的引脚1、2通过电容相连;运算放大器口2八的引脚2通过电阻町与运算放大器口 18的引脚7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低通滤波模块,其运算放大器[28的引脚6、7通过电阻1?5相连;运算放大器口28的引脚6通过电阻财接地;运算放大器口28的引脚5通过电容012接地,通过电阻87与运算放大器八的引脚1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阻抗变换模块,其运算放大器仍八的引脚4、8分别接-57、—5乂电源;。3八的引脚1、2相连$3八的引脚3与连接器?2的引脚1相连;连接器?2的引脚2接地;连接器?1的引脚3接地;连接器?1的引脚1、2分别接十57、-5乂电源;电容02、03、04、05并联后分别接地和—5、电源,电容⑶、07,⑶、09并联后分别接地和-研电源。 作为优选,所述的峰值监测模块,其电阻四两端分别接+57电源和VI ;电阻812两端分别接VI和V〗;电阻813两端分别接在上;电阻816两端分别接在7314上;运算放大器口54的引脚2接VI山5八的引脚3接3111职11山5八的引脚4、11分别接—5乂和-研电源山5八的引脚1通过电阻810接+57电源,八的引脚1接0口11 ;运算放大器口58的引脚6接乂2山58的引脚5接3111职11山58的引脚7通过电阻尺11接+5^电源,口58的引脚7接⑶12 ;运算放大器口5(:的引脚9接乂3山5(:的引脚10接31=职11山50的引脚8通过电阻尺14接+57电源,^50的引脚8接⑶I 3 ;运算放大器口50的引脚13接乂4山50的引脚12接3111职11山50的引脚14通过电阻815接十5乂电源,腳的引脚14接㈨14 ;电阻尺30两端分别接%和地;另外一组对称相似。 作为优选,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连接器?6的引脚1接复位键;引脚2、8接地;引脚3接0/(:;引脚4接0皿;引脚5接⑴电源;引脚7接81^ ;引脚9接801 ;引脚10接30八。 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采集能分辨的最小电压为0.001,加了浮点放大电路之后,系统可分辨的最小电压是0.0000095,因此的电压可以被比较准确地分辨出来,说明本技术进行浮点放大后获得了较宽的动态范围;所采用的器件都是市场上较易得到的价格低廉的电子产品,因此制作起来十分简单易行,较市场上现有的数据采集器来说,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另外由于采用了浮点放大技术后,扩大了数据采集器的采集范围。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单片机模块电路图。 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117^接口模块电路图。 图4:本技术实施例的编码模块电路图。 图5:本技术实施例的阻抗变换模块、低通滤波模块、峰值检测电路和放大电路电路图。 图6:本技术实施例的峰值监测模块电路图。 图7:本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见图1,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据采集器,包括阻抗变换模块1、低通滤波模块2、峰值检测电路3、放大电路4、单片机模块5、峰值监测模块6、编码模块 7、液晶显示模块8和几从;接口模块9;输入信号依次通过阻抗变换模块1、低通滤波模块2、峰值检测电路3、放大电路4后输入单片机模块5内;输入信号依次通过峰值监测模块6、编码模块7后输入单片机模块5内;液晶显示模块8和几从;接口模块9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抗变换模块(1)、低通滤波模块(2)、峰值检测电路(3)、放大电路(4)、单片机模块(5)、峰值监测模块(6)、编码模块(7)、液晶显示模块(8)和JTAG接口模块(9);输入信号依次通过所述的阻抗变换模块(1)、低通滤波模块(2)、峰值检测电路(3)、放大电路(4)后输入所述的单片机模块(5)内;输入信号依次通过所述的峰值监测模块(6)、编码模块(7)后输入所述的单片机模块(5)内;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8)和JTAG接口模块(9)分别与所述的单片机模块(5)的对应接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祥王小飞胡美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