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永忠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缓起缓停功能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02991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缓起缓停功能的控制系统,应用在门机上,包括主控制器、电机驱动电路、正反转切换电路、开门到位传感器、关门到位传感器、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第一直流电机、第二直流电机和运行控制电路,所述的主控制器与电机驱动电路、正反转切换电路、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和运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通过正反转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机及第二直流电机,所述的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与开门到位传感器和关门到位传感器连接,所述的第一直流电机及第二直流电机用于驱动门机运动,解决现有门机控制系统会使得门机损伤或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缓起缓停功能的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门机的控制系统,特别指一种具有缓起缓停功能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门机控制系统没有缓起缓停功能,在开门到位或关门到位时,常常由于门机的突然停止而导致剧烈的撞击,使门机损伤甚至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起缓停功能的控制系统,解决现有门机控制系统会使得门机损伤或变形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缓起缓停功能的控制系统,应用在门机上,包括主控制器、电机驱动电路、正反转切换电路、开门到位传感器、关门到位传感器、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第一直流电机、第二直流电机和运行控制电路,所述的主控制器与电机驱动电路、正反转切换电路、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和运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通过正反转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机及第二直流电机,所述的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与开门到位传感器和关门到位传感器连接,所述的第一直流电机及第二直流电机用于驱动门机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包括达林顿管IC2、二极管D31、D32,M0S管T1、T2,电阻 R37、R38、R39、R40、R41、R42、R43、R51、R52、R54、R55,第一放大电路,以及第二放大电路,所述达林顿管IC2设有接入引脚1、接入引脚2、接入引脚3、接入引脚4、接入引脚5、接入引脚6、接入引脚7、输出引脚1、输出引脚2、输出引脚3、输出引脚4、输出引脚5、输出引脚6、输出引脚7、引脚8及引脚9,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1通过电阻R37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2通过电阻R38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3通过电阻R39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4通过电阻R40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5通过电阻R41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6通过电阻R42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7通过电阻R43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6通过第一放大电路连接至所述M0S管Τ2的G极,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5通过第二放大电路连接至所述M0S管Τ1的G极,所述M0S管Τ1的S极通过电阻R52接地,所述M0S管Τ2的S极通过电阻R55接地,所述M0S管Τ1的S极通过电阻R51连接至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所述M0S管Τ2的S极通过电阻R54连接至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所述M0S管Τ1的D极连接至所述正反转切换电路,二极管D31正极连接至所述M0S管Τ1的D极,二极管D31负极连接至第一电源,所述M0S管Τ2的D极连接至所述正反转切换电路,二极管D32正极连接至所述M0S管Τ2的D极,二极管D32负极连接至第一电源,所述达林顿管IC2的引脚8接地,所述达林顿管IC2的引脚9连接至第二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Q5、电阻R44、R45、R46、二极管D9,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Q6、电阻R47、R48、R49及二极管D10,所述三极管Q5的E极连接至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6,所述电阻R44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5的E极及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6之间,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源,所述三级管Q5的C极通过电阻R45连接至第一电源,所述三极管Q5的B极通过电阻R46连接至所述M0S管T2的G极,所述三极管Q6的E极连接至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5,所述电阻R47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6的E极及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5之间,所述电阻R47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源,所述三级管Q6的C极通过电阻R48连接至第一电源,所述三极管Q6的B极通过电阻R49连接至所述M0S管T1的G极。 进一步地,正反转切换电路包括继电器JD1、JD2、JD3、JD4,每个所述继电器都设有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插头J3、J4,所述继电器JD1的引脚1连接至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7,所述继电器JD2的引脚1连接至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4,所述继电器JD3的引脚1连接至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3,所述继电器JD4的引脚1连接至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2,所述继电器JD1的引脚4与所述继电器JD2的引脚4并联后连接至所述M0S管T1的D极,所述继电器JD3的引脚4与所述继电器JD4的引脚4并联后连接至所述M0S管T2的D极,第一电源分别连接所述继电器JD1的引脚5、JD2的引脚5、JD3的引脚5、JD4的引脚5,第二电源分别连接所述继电器JD1的引脚2、继电器JD2的引脚2、继电器JD3的引脚2、继电器JD4的引脚2,所述继电器JD1、JD2的引脚3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机,所述继电器JD3、JD4的引脚3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直流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一压敏电阻Z1及电容C19,所述压敏电阻Z1与所述电容C19并联后一端连接至所述达林顿管IC2的引脚9,另一端接地。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本技术的门机在开启和关闭时不会因急停而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技术中电源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技术具有缓起缓停功能的控制系统,应用在门机上,包括主控制器(即CPU)、电机驱动电路、正反转切换电路、开门到位传感器、关门到位传感器、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第一直流电机、第二直流电机和运行控制电路,所述的主控制器与电机驱动电路、正反转切换电路、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和运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通过正反转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机及第二直流电机,所述的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与开门到位传感器和关门到位传感器连接,所述的第一直流电机及第二直流电机用于驱动门机运动。 如图2所示,本技术中电机驱动电路包括达林顿管102、二极管031、032,皿03管 T1、T2,电阻1?37、1?38、1?39、1?40、1?41、1?42、1?43、1?51、1?52、1?54、1?55,第一放大电路,以及第二放大电路,所述达林顿管IC2设有接入引脚1、接入引脚2、接入引脚3、接入引脚4、接入引脚5、接入引脚6、接入引脚7、输出引脚1、输出引脚2、输出引脚3、输出引脚4、输出引脚5、输出引脚6、输出引脚7、引脚8及引脚9,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1通过电阻R37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2通过电阻R38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3通过电阻R39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4通过电阻R40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5通过电阻R41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6通过电阻R42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7通过电阻R43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6通过第一放大电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缓起缓停功能的控制系统,应用在门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电机驱动电路、正反转切换电路、开门到位传感器、关门到位传感器、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第一直流电机、第二直流电机和运行控制电路,所述的主控制器与电机驱动电路、正反转切换电路、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和运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通过正反转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机及第二直流电机,所述的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与开门到位传感器和关门到位传感器连接,所述的第一直流电机及第二直流电机用于驱动门机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缓起缓停功能的控制系统,应用在门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电机驱动电路、正反转切换电路、开门到位传感器、关门到位传感器、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第一直流电机、第二直流电机和运行控制电路,所述的主控制器与电机驱动电路、正反转切换电路、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和运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通过正反转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机及第二直流电机,所述的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与开门到位传感器和关门到位传感器连接,所述的第一直流电机及第二直流电机用于驱动门机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起缓停功能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包括达林顿管IC2、二极管D31、D32,MOS管ΤΙ、T2,电阻R37、R38、R39、R40、R41、R42、R43、R51、R52、R54、R55,第一放大电路,以及第二放大电路,所述达林顿管IC2设有接入引脚1、接入引脚2、接入引脚3、接入引脚4、接入引脚5、接入引脚6、接入引脚7、输出引脚1、输出引脚2、输出引脚3、输出引脚4、输出引脚5、输出引脚6、输出引脚7、引脚8及引脚9,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1通过电阻R37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2通过电阻R38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3通过电阻R39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4通过电阻R40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5通过电阻R41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6通过电阻R42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接入引脚7通过电阻R43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6通过第一放大电路连接至所述MOS管T2的G极,所述达林顿管IC2的输出引脚5通过第二放大电路连接至所述MOS管T1的G极,所述MOS管T1的S极通过电阻R52接地,所述MOS管T2的S极通过电阻R55接地,所述MOS管T1的S极通过电阻R51连接至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所述MOS管T2的S极通过电阻R54连接至限位感应及阻力检测控制电路,所述MOS管T1的D极连接至所述正反转切换电路,二极管D31正极连接至所述MOS管T1的D极,二极管D31负极连接至第一电源,所述MOS管T2的D极连接至所述正反转切换电路,二极管D32正极连接至所述MOS管T2的D极,二极管D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