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祝建国专利>正文

一种防前滑高跟鞋鞋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1709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前滑高跟鞋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和与脚底接触的内垫;所述的内垫粘贴于鞋底上,所述的内垫与鞋底之间设置有两条防滑坝,所述的防滑坝分别设置于前掌骨和后跟跟骨前侧;并在内垫上表面形成前掌骨凹槽和跟骨凹槽;所述的内垫上表面的前脚掌和后跟处设置有各种形状的胶状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人体力学的原理下增加前脚掌和脚后跟处的防滑坝,从而改变脚底的受力部位,减小穿戴高跟鞋因为前冲而带来的脚部不适和疼痛;2、在内垫表面的主要着力点处设置胶状体,从而增加脚底和内垫之间的摩擦力,使前冲力在脚底的分布更分散和均匀,减少前掌处过分受力带来的不适和疼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目品,目前许多厂商一味在材质和美观上做的后跟较高,前掌较低,在行走过程中,人体口脚趾,带来不适和疼痛。學利公开了一种防滑高跟鞋,包括鞋跟和鞋0设置有微小凸起,微小凸起的位置对应脚前滑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存在缺陷:由于9脚后跟,本技术没有解决脚后跟前滑脚掌,无疑给前脚掌带来较大的挤压。的骨高跟鞋鞋底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I来实现的。:和与脚底接触的内垫;所述的内垫粘贴于I坝,所述的防滑坝分别设置于前掌骨和后〕跟骨凹槽;所述的内垫上表面的前脚掌和2、在内垫表面的主要着力点处设置胶状体,从而增加脚底和内垫之间的摩擦力,使前冲力在脚底的分布更分散和均匀,减少前掌处过分受力带来的不适和疼痛;3、改进的技术成本很低,经济实用;既不会影响整体的美观,又能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除去内垫); 图2为本技术内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鞋底2、防滑坝3、内垫4、胶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点。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前滑高跟鞋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和与脚底接触的内垫;所述的内垫粘贴于鞋底上,所述的内垫与鞋底之间设置有两条防滑坝,所述的防滑坝分别设置于前掌骨和后跟跟骨前侧;并在内垫上表面形成前掌骨凹槽和跟骨凹槽;所述的内垫上表面的前脚掌和后跟处设置有各种形状的胶状体。 所述的防滑坝高度为2-5毫米。 所述的防滑坝的纵截面为弓形。 如图1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防滑坝黏贴或一体成型于鞋底的上表面。 作为其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的防滑坝一体成型或黏贴与内垫的下表面。 为了不影响透气功能,所述的胶状体不高于1.5毫米,总面积之和小于内垫表面积的20%。 所述的胶状体为乳胶或硅胶,以此来增加脚底和内垫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前冲力, 提高舒适度。 如图2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胶状体为点状、线状或网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前滑高跟鞋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和与脚底接触的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垫粘贴于鞋底上,所述的内垫与鞋底之间设置有两条防滑坝,所述的防滑坝分别设置于前掌骨和后跟跟骨前侧;并在内垫上表面形成前掌骨凹槽和跟骨凹槽;所述的内垫上表面的前脚掌和后跟处设置有各种形状的胶状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前滑高跟鞋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和与脚底接触的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垫粘贴于鞋底上,所述的内垫与鞋底之间设置有两条防滑坝,所述的防滑坝分别设置于前掌骨和后跟跟骨前侧;并在内垫上表面形成前掌骨凹槽和跟骨凹槽;所述的内垫上表面的前脚掌和后跟处设置有各种形状的胶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前滑高跟鞋鞋底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祝建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