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低压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隔离变流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8973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低压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隔离变流器,包括输入源、输入电容、三个电感、六个功率开关管、箝位电容、变压器、四个二极管、三个输出电容和负载,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和三个副边绕组。此结构通过功率开关管及电感构建升压电路,在工作时,利用功率开关管和电感分别在变流器的变压器原边和副边形成升压电路,且利用变压器多绕组提升升压能力,利用副边的输出电容和二极管进一步形成具有升压能力的电路结构,从而整体达到非常高的电压增益,具有电压增益高、输入输出电流纹波小、软开关、高效率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低压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隔离变流器,包括输入源、输入电容、三个电感、六个功率开关管、箝位电容、变压器、四个二极管、三个输出电容和负载,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和三个副边绕组。此结构通过功率开关管及电感构建升压电路,在工作时,利用功率开关管和电感分别在变流器的变压器原边和副边形成升压电路,且利用变压器多绕组提升升压能力,利用副边的输出电容和二极管进一步形成具有升压能力的电路结构,从而整体达到非常高的电压增益,具有电压增益高、输入输出电流纹波小、软开关、高效率的特性。【专利说明】适用于低压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隔离变流器
本技术属于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功率变流器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低压光伏发电系统的高升压高效隔离变流器。
技术介绍
光伏并网发电已经成为太阳能发电应用的主要形式,也是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连接方式包括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因为单个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很低,典型值为20V?60V,低压并联光伏发电系统能够保证光伏侧的低电压,不存在高压直流引起的安全性、可靠性、电弧等问题,且能够使得各光伏电池之间的电流相互解耦,最大程度提高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但是,为了实现光伏并网发电,必须要能够给并网逆变器提供足够高的直流母线电压,例如,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直流母线电压一般为400V,而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直流母线电压则达到800V以上。因此,对于低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而言,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如何构建高效率的隔离型升压直流变流器,将较低的光伏电压高效率地提升到并网逆变器所需的很高的直流母线电压。 常规的隔离直流变流器通常依靠调节变压器的变比来实现高升压的目的,但是变压器变比的增加会极大地增加变压器的漏感,增加功率器件特别是变压器副边整流侧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从而降低变流器的效率。常规的隔离升压直流变流器通常在变压器的原边形成升压电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所需的变压器变比,并且降低变压器副边整流侧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但是,仅通过原边侧电路升压的方式,一方面升压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还会极大地增加原边侧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也不利于变流器效率的提高。近年来,相继提出了一些软开关电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功率器件的开关特性,改善效率,但所附加的辅助器件数量较多、电路较复杂,而且其本身并没有能够提升变流器自身的升压能力,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压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隔离变流器,其具有电压增益高、输入输出电流纹波小、软开关、高效率的特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种适用于低压光伏发电系统的高升压高效隔离变流器,包括输入源、输入电容、第一至第三电感、第一至第六功率开关管、箝位电容、变压器、第一至第四二极管、第一至第三输出电容和负载,其中,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和第一至第三副边绕组;所述输入源的正极分别连接输入电容的一端、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二电感的一端,输入源的负极分别连接输入电容的另一端、箝位电容的一端、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和第四功率开关管的源极,箝位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第三功率开关管的漏极,而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同名端,第三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四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三电感的一端,而第三电感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副边绕组的异名端、第五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则连接第二输出电容的一端,第二输出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第一输出电容的一端和负载的一端,第一输出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负载的另一端、第五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和第六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而第六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副边绕组的异名端、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而第三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第三输出电容的一端,该第三输出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 上述所有功率开关管采用具有内在体二极管或反并联二极管的功率器件。 上述所有功率开关管均采用MOSFET或IGBT。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功率开关管及电感构建升压电路,在工作时,利用功率开关管和电感分别在变流器的变压器原边和副边形成升压电路,且利用变压器多绕组提升升压能力,利用副边的输出电容和二极管进一步形成具有升压能力的电路结构,从而整体达到非常高的电压增益,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I)变流器的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具有多重升压能力,能够实现非常高的电压增.、/■ M ; (2)所有功率开关管能够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变换效率高; (3)所有功率开关管能够实现电压自动箝位,器件应力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隔离变流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技术隔离变流器的主要工作波形图; 图3至图7是本技术隔离变流器在各开关模态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低压光伏发电系统的高升压高效隔离变流器,包括输入源Uin、输入电容Cin、第一电感Lfl、第二电感Lf2、第三电感Lf3、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第四功率开关管S4、第五功率开关管S5、第六功率开关管S6、箝位电容Ca、变压器T、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输出电容Ctjl、第二输出电容Ctj2、第三输出电容Ctj3和负载R。,其中,变压器T包括原边绕组WP、第一副边绕组Ws1、第二副边绕组Ws2和第三副边绕组Ws3;具体的连接关系是:输入源Uin的正极分别连接输入电容Cin的一端、第一电感Lfl的一端和第二电感Lf2的一端,输入源Uin的负极分别连接输入电容Cin的另一端、箝位电容Ca的一端、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和第四功率开关管S4的源极,箝位电容C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漏极,而第一功率开关管SI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一电感Lfl的另一端、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漏极和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Wp的同名端,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电感Lf2的另一端、第四功率开关管S4的漏极和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Wp的异名端;所述变压器T的第一副边绕组Wsi的同名端连接第三电感Lf3的一端,而第三电感Lf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副边绕组Ws2的异名端、第五功率开关管S5的漏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副边绕组Ws2的同名端则连接第二输出电容Ctj2的一端,第二输出电容Ctj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一输出电容Ctjl的一端和负载R。的一端,第一输出电容Ctj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负载R。的另一端、第五功率开关管S5的源极和第六功率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低压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隔离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源、输入电容、第一至第三电感、第一至第六功率开关管、箝位电容、变压器、第一至第四二极管、第一至第三输出电容和负载,其中,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和第一至第三副边绕组;所述输入源的正极分别连接输入电容的一端、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二电感的一端,输入源的负极分别连接输入电容的另一端、箝位电容的一端、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和第四功率开关管的源极,箝位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第三功率开关管的漏极,而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同名端,第三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四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三电感的一端,而第三电感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副边绕组的异名端、第五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则连接第二输出电容的一端,第二输出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第一输出电容的一端和负载的一端,第一输出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负载的另一端、第五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和第六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而第六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副边绕组的异名端、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而第三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第三输出电容的一端,该第三输出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索来威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